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林定國接掌律政司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 曾批一地兩檢「基本法最大倒退」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由林定國出任,是再有大律師公會前主席走入「熱廚房」,而曾為李家超助選的張國鈞,是首位加入律政司的立法會議員。 林定國:「為爭取消費者權益,遏止不良營商手法起到正面作用。」近年見林定國,都與他大律師老本行無關,他很多公職,不只做消委會,還加入監警會,曾關注反修例案件。林定國:「法官判案時對個別警員都有負面批評,包括作出不誠實證供,警方制度有否跟進行動?」 林定國港大法學學士畢業,在英國考獲國際法碩士,1992年起做大律師,執業21年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曾做暫委法官,6年前當選大律師公會主席,率團上京拜訪港澳辦,向京官表達一地兩檢爭議大。林定國:「你說是就是,但你說服不了我。」最終人大通過一地兩檢合作安排,林定國領導的大律師公會發聲明,形容是基本法最大倒退,林定國:「沒想過,不代表我們可以用牽強方式去解讀現存條文,會引起很多香港人擔心及焦慮。」林定國:「現在的言論真的頗嚇人,中央政府給予壓力法官。」 在任期間,亦曾經反駁外間質疑上訴庭改判雙學三子監禁的案件,林定國:「不能隨便說這宗案件看到司法獨立受損,好像談法律是很迂腐的一件事,忽視了一些所謂公義、權利,並非反映客觀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兩辦祝賀新管治團隊組成 指政治鬥爭中旗幟鮮明 「新、老港人」背景多元
【有線新聞】港澳辦及中聯辦祝賀新一屆管治團隊正式組成。 港澳辦指新團隊符合中央的政治要求,愛國愛港政治立場堅定,特別是在「修例風波」等重大政治鬥爭中,旗幟鮮明、敢於發聲及鬥爭。新團隊有「老港人」,亦有「新港人」,顯示「愛國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不是「清一色」,期待他們更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中聯辦指新團隊做事理念一致、背景多元,相信並期待他們能夠堅定不移、維護憲制秩序,廣泛團結香港各界,堅持愛國者治港原則,提升治理效能,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英國希思羅機場系統故障 行李堆積如山
【有線新聞】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行李系統一度故障,堆積大量行李。 數百件行李堆積在希思羅機場二號客運大樓。機場指二號客運大樓的處理行李系統上周五出現技術故障,事後已修復好。不過有旅客未能在落機後馬上領取行李,可能需要等兩日;部分旅客登機手續亦受延誤,機場為造成不便致歉。 英國航空業界經歷疫情後陸續恢復航班,但未有足夠人手應付。希思羅機場早前有航班延誤,大量旅客滯留機場。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盧寵茂掌醫務衞生局 抗疫中反對與病毒共存 曾批佔中及捲港大校委會風波
【有線新聞】獲任命為醫務衞生局局長的盧寵茂是現任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畢業於港大醫學院,是知名肝膽外科及肝移植專家。抗疫政策方面,他反對與病毒共存,亦曾批評「佔中」及「反修例」等事件。 盧寵茂:「與病毒共存,其實是歐美國家在防疫上的失敗,與病毒共存只會帶我們共赴黃泉。」主張「清零」的盧寵茂在第五波疫情中,曾提出效法深圳做全民檢測。疫情爆發初期,亦曾批評現屆政府抗疫策略不夠快。盧寵茂:「不應是應檢必檢,應是即檢,但現在我們給予的限期是兩日,繼續『舞照跳』,這是『慢半拍』的結果。」 專長是肝膽胰外科的盧寵茂畢業於皇仁書院,85年港大醫學院畢業,8年後取得外科專科資格,他師承肝臟移植權威范上達,最有名同樣是做肝臟移植手術。本港多項技術突破,包括活肝移植、交叉換肝,以及雙肝同步移植手術等他都有參與。盧寵茂:「我們當然希望可救治每個病人,但是事實是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可以做的是能救多一位便一位。」 學術成就在國際數一數二,但他對自己的專長曾經有此看法。盧寵茂:「其實是醫生令這個健康的人(活肝捐贈者)變成一個病人,亦想到假若這個捐贈者真的有何不測,我想我這輩子也不會做這些手術。」 走出手術室,在大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烏克蘭東部戰事持續 俄軍正調配後備役士兵到前線
【有線新聞】烏克蘭東部戰況持續激烈,守軍據點受俄軍炮轟。地方官員指,俄羅斯正調配後備役士兵到前線,承認形勢嚴峻。 戰況緊張的東部盧甘斯克,守軍最後據點北頓涅茨克繼續受俄軍猛烈炮轟。守軍匿藏的化工廠受襲,冒起大團橙紅色濃煙。 盧甘斯克官員指,俄羅斯正從其他戰區調配大量後備役士兵到北頓涅茨克,承認俄軍已控制市內大部分地區,形勢嚴峻但尚未失陷。 一河之隔的利西昌斯克則仍然受烏軍掌控,軍隊正嘗試撤離平民,但受俄軍炮火阻礙。 控制頓涅茨克的親俄分離分子就稱,烏克蘭軍方持續炮轟當地,造成平民死傷。 美國援助的軍火陸續抵達戰爭前線,有軍官指新一批武器速度和準繩度更高,不過數量仍不足以擊退俄軍。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預料,俄烏戰事將成為一場以年計的持久戰,強調不會停止支援烏克蘭,相信守軍獲得西方武器,提升收復東部頓巴斯淪陷地區的機會。 到訪過南部重鎮尼古拉耶夫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到黑海沿岸城鎮敖德薩,視察被俄軍炮火摧毀的建築物,又到醫院探望傷者,強調沒有忘記他們,並向醫護人員頒發獎章,讚揚他們在前線拯救生命,為國家有這群醫護感到自豪。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北韓醫護到西南部為居民篩查急性腸道傳染病
【有線新聞】北韓派醫護團隊到爆發急性腸道傳染病的黃海南道,為居民篩查。 北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連日有幹部安排物資到黃海南道,官方《朝中社》報道,中央衛生防疫所迅速診療小組和醫護人員到當地,作流行病學調查,並為發燒患者作細菌培養檢測,加大篩查力度。 城市管理部門就加強污水淨化,並消毒垃圾、保障食水和生活用水衛生安全。 至於北韓的發燒病例,在過去一日新增1萬9千多宗,累計病例超過460萬。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確診新型肺炎
【有線新聞】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確診新型肺炎。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公布,沙利文在剛過去的周六確診,他無病徵,最近無密切接觸過總統拜登。 沙利文確診前一日,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塞內加爾外長,他早前剛結束盧森堡之旅,上周一在當地會見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英國倫敦民眾上街抗議生活成本上升
【有線新聞】英國倫敦有民眾上街,抗議生活成本上升。 數千名市民周六在倫敦市中心遊行,不滿政府對國內百物騰貴袖手旁觀。 組織示威的工會指,英國工人自2008年起因為薪酬追不上通脹,平均每人損失近2萬英鎊,對工資暴跌未有放緩跡象、員工沒有安全網保護感到痛心。工會批評政府,背棄疫情期間努力工作、作出犧牲的人。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陳國基將掌政務司 曾稱不畏美國制裁 任入境處處長間處理李波「被失蹤」事件
【有線新聞】特首辦主任陳國基將出任新一屆政府的政務司司長,他現時亦是國安委秘書長,前年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後,曾表示毫不畏懼。 特首林鄭月娥會見當選的李家超,特首辦主任陳國基亦在場,他將會由現屆政府過渡新班子,出任政務司司長。這份工作,他並不陌生。早在李家超辭職參選,林鄭月娥宣布不會任命或署任新的人選,司長的部分職務就分派予陳國基。林鄭月娥:「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副主席每周的例行會議,我已經指派了特首辦主任陳國基負責。」陳國基:「當林太問我是否出任這位置時,我是基本上沒怎麼考慮、即時答應,我以後也會用坦誠的態度,跟不同人士溝通。」 陳國基2017年履新候任特首辦主任,他亦是林鄭月娥班子第一位登場的官員。這位大內總管,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擔任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美國制裁中港官員,他亦榜上有名,表明毫不畏懼,說要讓市民看清美國的無理和橫蠻。 63歲的陳國基,1982年在樹仁學院社會學系畢業,由助理入境事務主任做起,1998年曾派駐北京,2011年獲國務院任命為入境處處長,任內曾將八九學運領袖吾爾開希遣返台灣。陳國基:「目的並非真正旅客時,我們就不會讓他入境。」 任內最大的風波,要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美國疾控中心建議5歲以下幼童接種新型肺炎疫苗
【有線新聞】美國疾控中心建議5歲以下幼童接種新型肺炎疫苗。 疾控中心疫苗專家委員會周六一致通過,建議為6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接種莫德納及輝瑞疫苗,這個涵蓋1700萬人的年齡群組最早下周便可打針。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前一日已緊急授權。 疾控中心委員會下周將再開會,討論是否支持6至17歲未成年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專家將參考年輕男子接種疫苗後引發心肌炎的數據。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李家超稱將研棕地發展 冀兩三年內在房屋、青年議題做出成績
【有線新聞】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傳媒專訪,提到要發展棕地,會研究哪些可以優先發展。 李家超:「因為許多棕地上,現時都有行業實際運作中,我們要有地方讓他們搬遷,或者建造新設施讓他們搬進去。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看看有甚麼、更加達到短期內有效益處理棕地問題。我們要有投入感、將心比己,明白一個居住環境不理想的人,可以早離開一天,對他們來說都很重要。」 他希望上任後2至3年內,在房屋以至青年上流等議題做出成績,亦希望一年內可以解決道路阻塞等社區問題。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小事大意義】 有貓有我在 : 為浪貓尋領養16載 善心女冀開貓舍救助老弱
【有線新聞】貓奴為了主子,可以去到多盡?今年55歲的MiMi,自16年前開始為多隻流浪貓尋領養,高峰時期曾經同時照顧30隻浪貓。其中下半身癱瘓的貓「桂花」,需要她每日親自放糞便,並且不能假手於人。如此生活模式下,MiMi自言難以出遠門,亦僅以彈性時間工作的兼職維生。 即或如此,MiMi未有後悔為浪貓犧牲,更積極為不同性格的浪貓尋找合適領養人。不過再費煞心思亦免不了有退貓的時候。她憶述曾經有貓隻被退養後性格大變,再不願意接納他人關顧,甚至最後鬱鬱以終。可幸MiMi步伐未有就此停下,她仍然相信可以為浪貓找到好歸宿,也盼望未來建立貓舍,讓更多人踏入貓義工行列,幫助老弱傷殘的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