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上水清河邨清頌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上水清河邨清頌樓圍封強檢。 當局考慮到污水檢測病毒量以及確診個案等因素,決定圍封清頌樓。居民要在晚上11時前接受檢測,預計明早11時解封。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認濫權騙世衛等組織牟逾420萬元 衞生署前顧問醫生判監31個月
【有線新聞】衞生防護中心一名前顧問醫生承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六項控罪,判監兩年七個月。 64歲被告甘啟文承認2005年至2014年未經衞生署批准,向世衛等醫療組織簽訂協議,牟取逾420萬元。區域法院暫委法官勞潔儀判刑指,被告身居要位但利用職權,持續作出嚴重違反誠信的事,判刑須具阻嚇性。考慮被告貢獻及卓越成就,開審前已認罪,以五年半監禁為量刑起點,減刑至兩年七個月。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司法機構倡規管遙距聆訊旁聽 禁錄音、錄像 文字記錄不受限
【有線新聞】司法機構建議規管遙距聆訊旁聽,未經授權記錄即屬違法,被問到是否針對「旁聽師」文字記錄,司法機構說沒對文字記錄施加額外限制。 司法機構回覆查詢時說,公衆一般而言可以用電子器材以文字形式記錄法庭程序,規管遙距聆訊的條例草案針對未經授權記錄法庭聆訊行為,是指影像、語音方式或實時傳送語音、視像紀錄的行為,沒有對公衆人士文字記錄實體聆訊和遙距聆訊施加額外限制。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增1,145確診 廿警確診據悉屬反恐隊 當局稱部門沒面對公眾故無公布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1,145宗確診,本地個案連續兩日破千,警隊行動部20名警員確診,據了解他們隸屬反恐特勤隊,衞生防護中心說,這些警員不用接觸公眾,相信是在工作場所內感染。 20名隸屬行動部的警員,據了解都是來自反恐特勤隊,星期日開始陸續確診,工作期間有戴口罩,警方消毒了他們的工作地點,密切接觸者暫時毋需上班。這個感染群組,衞生防護中心沒主動公布,要記者問及才交代。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據了解警方反恐部門懷疑出現群組傳播,想問知不知道涉及多少個反恐部門人員?)我們是知道的,也已了解,做了跟進工作。我們初步了解到是一個內部部門,涉事的同事也無需面向公眾,而這地方是公眾不會去的地方,是一個工作場所爆發。」 新增1,014宗本地個案,126間學校呈報多145名師生確診,其中北角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5W班有四名學生確診,要停課一星期。多四間院舍呈報個案,全部確診的都是職員,觀塘尚真家舍就再多兩人染疫,都是正在亞博檢疫的院友。 酒吧群組無新增個案,衞生防護中心為兩間酒吧FLM及Racks City的個案做基因分析,發現病毒株與早前的三間酒吧相近,相信爆發已經結束。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臥底助搗破活躍三合會 警拘骨幹等百人 檢千六萬元犯罪得益
【有線新聞】警方派出臥底探員打擊三合會活動,拘捕105人,搜獲超過1,600萬元犯罪得益。 行動中檢獲麻將、鐵通、膠管、現金等證物,警方在星期三及四展開行動,拘捕105人,年齡介乎13至90歲,包括黑幫骨幹成員。 警方指已經搗破一個活躍在新界南的三合會組織,涉及打鬥和經營色情場所等,行動中亦搗破三個非法賭檔,搜獲20萬元賭盤。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疑背部塗麻醉藥後失知覺 男子紋身期間昏迷送院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在旺角紋身期間昏迷。 21歲事主由救護車送往廣華醫院,送院時要戴上氧氣罩。事主中午到旺角花園街好景商業中心一間店舖紋身。消息指,事主紋身前背部位置塗上有麻醉成份的藥物,過了不久,職員發現事主失去知覺,於是報警。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故宮開放先展出陶瓷珍品 包括「乾隆枕」、北宋白釉枕 設本地收藏史展廳
【有線新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月開放予公眾參觀,會分批展出900多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 「伏猶曲四體,醒自瞪雙睛」,乾隆皇對這個枕頭的喜愛,達到為它題詩的程度。北宋時期的「白釉孩兒枕」,來自五大名窯之一「定窯」,類似的孩兒枕全世界只餘兩個,一個在台北故宮、一個在香港故宮,展出三個月後會還給北京。明朝青花龍穿花紋扁壺,外型模仿中東地區的器皿,反映出明朝與伊斯蘭世界交往頻繁。這些珍貴的陶瓷精品,未來會在故宮博物館的展覽廳三展出,約170件展品中,近四成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除了來自北京故宮的展品,另一個展廳亦展出多件本地收藏家及博物館借出的文物及書畫,帶領觀眾回顧香港本地的收藏史。這個叫做「浪書」的作品,機械臂模擬書法家寫字,透過絲帶重現筆觸,可以呈現出1300個字。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香港故宮,首先它不是北京故宮的分館,而且你做一個新館,你怎麼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對不對?所以我想這兩個展廳其實確實能夠凸顯一下香港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以及故宮文化的推廣和國際化,我覺得有很重要的角色。」 900多件北京故宮借出的文物,現在只運來三批,還有兩批即將抵達,將來會輪流展出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嘆本地人不諳粵語新歌 廣州年輕人籌辦關注組 冀靠演出推廣「家鄉話」
【有線新聞】廣州有年輕人因為覺得粵語歌特別有親切感,所以用了不同方法去推廣。 廣州這班年輕人眼見愈來愈少人聽粵語歌,近年籌辦了一個粵語歌關注組織,除了一星期一次在街頭或酒吧唱歌,也會在網上分享自家創作,甚至製作唱片。這晚他們就來到一間酒吧唱粵語歌給觀眾聽,除了唱他們的「二次創作」作品,也有唱近年大熱的粵語歌。但要向樂迷分享粵語歌並不容易,他們除了試過在街頭唱歌時被人趕,要聚在一起創作也很花時間。「瘋粵場所」成員Lulu表示:「我們平時發作品這類型的填詞或搞原創歌的編曲啊,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時間上、協調上都會遇上困難。」 他們出品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粵語二次創作或原創作品,在網上很受歡迎,成為他們繼續堅持的最大動力。。「瘋粵場所」成員Money表示:「我們都是廣東人,粵語是一個很有親切感,很有歸屬感的一種語言,相比國語歌,始終對你都是有距離,粵語歌才是一種家鄉話的感覺。」 同樣為了推廣粵語歌,特別是全新的原創作品,這班廣州大學生就開設了一個自媒體。「停半分鐘」負責人阿凱表示:「在廣東省內,對於舊的粵語歌來說,別人的認識比較多、比較清晰,之後我們再推廣新的粵語歌,就發現人們對新粵語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內地多省市取消常態化檢測 國家衛健委:全國防疫壓力持續
【有線新聞】內地疫情放緩,多個省市陸續取消常態化檢測,不過國家衛健委表示,包括北京、上海等地仍有一定傳播風險,全國防疫壓力持續存在。至於台灣新增逾5.5萬宗本地個案,再多154人病死。 隨著內地疫情放緩,多個省市例如廣東惠州、安徽黃山、江蘇通州等地,都陸續調整防疫政策,相繼取消常態化檢測或取消查驗核酸證明等機制。 不過國家衛健委周五表示,包括北京、上海等地仍有一定傳播風險,疫情防控不容鬆懈。國家衛健委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說:「局部疫情仍然有波動,北京近一周持續發現有感染者,與酒吧人員聚集有關,波及北京市多個區域,上海近期持續報告零星的非管控人員感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 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動搖。」 內地星期四新增64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北京的22宗個案中,21宗涉及「天堂超市」酒吧,主要分布在朝陽、海淀及豐台區,群組已累計超過350宗個案。上海就新增4宗個案,全部在隔離管控人員中找到。 台灣新增逾5.5萬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再多154人死亡,死亡個案包括88男66女,介乎40多歲至90多歲,當中144人有慢性病史。至於新增個案,台中及高雄最多、各有超過8000宗,台北市就有3700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22年後再現!四川網民拍到「七星連珠」罕見天文奇觀
【有線新聞】四川有網民在星期五凌晨,拍攝到「七星連珠」的罕見天文現象。 在夜空見到七顆行星串連成一條直線。專家指「七星連珠」出現在星期四至星期日,由水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等七顆太陽系行星組成。根據天文學家計算,自公元元年至公元3000年,一共出現過39次「七星連珠」,對上一次是2000年5月5日。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澳洲外長黃英賢訪問所羅門群島
【有線新聞】澳洲外長黃英賢訪問所羅門群島。 黃英賢在霍尼亞拉與總理索加瓦雷會面,是所羅門和中國簽署安全協議後首位到訪的澳洲新政府官員。她形容會面良好,指討論了地區安全,歡迎索加瓦雷承諾所羅門不會建立外國軍事基地或長期軍事據點;又宣布額外向所羅門捐贈20萬劑兒童版新型肺炎疫苗。 澳方一直憂慮中所協議不透明,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下月在斐濟召開,將討論中所安全協議。
- i-Cable
- 2022年06月17日
師生上學前快測延至學期完結 林鄭取消多場餞別宴「以身作則」籲減聚會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疫情有反彈跡象,學生快測才可上學的要求,會延長至學期完結。她又呼籲市民減少聚會,自己都主動取消了多場餞別宴。 連續數天過千宗確診,林鄭月娥形容疫情有反彈跡象,但會否影響國家領導人訪港,她不透露。林鄭月娥:「很多機構趁這個機會慶祝回歸,特別經歷了這五年,發生這麼多嚴峻的挑戰,很多社團均覺得25週年是重大時刻,是香港再上征程的時刻,不太想錯過這些慶祝活動,我完全同意。所以我們盡量提供空間,鞏固防疫的情況,讓這些活動能舉行。」 防疫措施不會收緊,但會要求學生及教職員回校前做快測的安排,延長至八月中學期完結。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員工下星期三起須每兩周接受核酸檢測,亦要接種3劑疫苗才可上班。啟德郵輪碼頭的社區隔離設施亦會重開。 林鄭月娥呼籲市民減少出席宴會,自己亦取消了數個,包括原定下周二舉行的立法會餞別午宴。林鄭月娥:「以身作則,宴請所有部門首長的午宴,其他包括行會成員為我安排的晚宴,以至我自己司局長,本來下星期宴請我,全部都取消。(會否改為網上形式?或者會否後補?)我不太知道可如何網上吃飯。」 至於星期日父親節,林鄭月娥希望大家減少跨家庭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