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7日
家國天下|華服熱潮襲港 愛好者:常遭誤會日韓風 學者倡納公民科傳承中華
【有線新聞】近年內地興起穿華服外出到名勝古蹟「打卡」拍照,這股熱潮亦傳了來香港,有學者指在日常生活穿古代的服飾,有助傳播和保育中華文化。 在街上看到這班華服愛好者,很多途人會多望他們幾眼。國風雅集香港漢服文化協會執委Kimi:「有些人以為我穿了韓服,甚至有些人以為是日本的服裝,反而中國的華服很少人認識。」國風雅集香港漢服文化協會執委思朗:「其實最主要是因為香港的華服推廣不如內地盛行,我希望可以令公眾知道華服與中國歷史之間有何關聯,令我們有一個身份認知,對自己漢族的文化自信。」 華服文化熱潮十多年前在內地興起,不少人也會穿著整套的古裝衣服去到名勝古蹟打卡拍照,這股熱潮近年傳來香港,有團體曾經建議訂立「全港華服日」,鼓勵市民著華服外出,多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亦有學者提出將華服文化知識,放入初中的中國歷史科和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華服為教材,藉此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 思朗:「基本上解讀一件衣服時,都在修讀那個朝代背後的歷史,以及並非以一個中國歷史科的一個政治史去看待中國歷史,真的以一個生活文化的側面,看到究竟我們漢族的歷史怎樣,所以它更多姿多彩。」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講師林稚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7日
羅淑佩專訪|年中檢討公屋租金 料加幅10%內住戶仍可負擔 冀舉報巡查助打擊濫用
【有線新聞】公屋租金將於今年年中檢討,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出席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時指出,即使有調整,加幅都不會超過10%,認為公屋住戶仍然可以負擔。 根據現行每兩年檢討公屋租金機制,今年中將會檢討公屋租金,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指租金調整幅度會參考住戶家庭收入變動等因素,足夠反映現實狀況;即使近期資本巿場波動,巿民感到經濟狀況不明朗,但對公屋住戶影響有限。羅淑佩:「就業率、開工不足,其實大家都說現在招聘困難,很多行業即使有高的工資,也難以招聘員工,這個都是大家看見到狀態。不能只看到資本,投資巿場不景氣,就簡單地覺得大家都收入下跌了很多。」 羅淑佩指即使加租,根據法例規定加幅都不會超過10%,認為公屋住戶仍然可以負擔,「我們現時平均租金是2,200元,但其實有大約4成(住戶),租金不會超過2,000元,甚至是數十元。」 今年4月,署方將會開展第二輪住滿10年公屋住戶物業資產申報,將要求住戶申報內地及海外資產。羅淑佩期望再配合舉報獎賞制度以及主動巡查,可以打擊公屋濫用情況,令房屋資源更好運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7日
農曆新年|生意淡靜未恢復疫前水平 張宇人:年卅晚海運大廈食飯 半層樓店舖都冇客
【有線新聞】農曆年長假剛結束,有議員說本港店舖生意淡靜,旺區食肆生意尚可,但零售店舖就人流疏落。有零售業界議員說相比2018年,生意額少了一成多。 剛過去的農曆年長假期,累計有超過392萬人次出入境,當中有近75萬人次屬入境旅客,不過有議員覺得本港的新春市道非常淡靜。飲食界(自由黨)議員張宇人:「可能我年三十晚甚少在海運大廈進餐,我走了半層樓,我單是數全部的店舖客人是不夠員工多,所有店舖都是沒有客人,只有食肆是有客人,雪糕店、飲品店都沒有足夠客人,這是真的十分可怕,海運大廈的停車場是有三成空位。」 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議員邵家輝:「 如化妝品、珠寶首飾都是不錯,其他就一般,與2018年相比,即完全風平浪靜,仍然是少10多個百分比的生意額。」 他們建議內地訪客設免稅額,應由現時每人5,000元增至10萬元。飲食界張宇人:「這5,000元的免稅額,今時今日買手袋也未必夠錢,買部電話也未必能買到,都已超過5,000元,希望每次5,000元的免稅額可以提升,因為這已很多年,如果計及通脹都應該要提升。」議員認為自由行亦應由一周一行,回復至一簽多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地建商會倡即為2047年到期地契續期 政府:目前安排合適
【有線新聞】地產建設商會向政府提交意見書,認為政府應在地契到期前至少20年為2047年6月30日前到期的地契續期,政府重申目前建議至少六年的安排合適。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我們都仍然覺得(至少)六年合適。如果你是地主的話,確實是想因應比較接近到期時間的情況去決定是否續期,所以我們認為,現在將原本建議的三年提升到六年,已經是在不同的考慮當中取得合理平衡。」 發展局補充,銀行業界曾建議將續期時間延至十年,但經諮詢金管局,當局認為即使在地契到期前不少於六年刊憲續期,本港銀行都會有適當安排處理租戶按揭貸款,銀行公會亦未有反對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婚展|一連三日會展舉辦 準新人:一生人一次、不會太慳 參展商料生意增逾五成
【有線新聞】香港結婚節及婚紗展一連三日在灣仔會展舉辦,有參展商指疫情過去,生意增長一半以上,不少準新人都說不會因為經濟差就降低要求。 人人都成雙成對、挽著手來到,為接下來的人生大事做好準備。在灣仔會展一連三日舉辦香港結婚節及婚紗展,不少即將「拉埋天窗」的情侶都指即使經濟差,亦不會勉強湊合。 林太:「都不會的,因為一生人一次都需要(花費),不過會理性消費,不要這麼衝動,盡量簡單。現在都流行『輕婚禮』,追上潮流。」鍾小姐:「一生人一次,在自己的預算內做到最好。打算到台灣拍婚紗相,因為台灣環境較漂亮。」 不少的參展商指疫情過去,生意增長超過一半以上。即使今年是「盲年」,傳統上不宜嫁娶,有參展商指影響不大,因為通常籌備婚禮會早一年以上準備,相信今年生意會比去年更好,又會推出優惠套餐吸客。 台灣婚禮公司負責人秀鈴姐:「很多人疫情不能出外,因為我們專門做海外婚攝,很多人疫情時註冊了,但沒有擺酒,甚至沒有拍婚紗照,這一群客人會在這個時間到海外拍攝。」 婚禮公司負責人Queenly:「經濟仍在復蘇期情況下,希望公司提出性價比高的套餐,令到客人不需要花費太多金錢,又可以享受旅程,又有浪漫的婚禮。」 有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美斯缺陣|Tatler主席改口風 稱開賽前15分鐘已知美斯倦勤 曾游說落場或場邊散步不果
【有線新聞】國際邁阿密表演賽風波,主辦賽事的Tatler Asia主席及行政總裁向美國傳媒表示,開賽前15分鐘知道美斯未能落場,講法跟之前公開聲明有出入。 球王美斯隨國際邁阿密訪港時缺陣,主辦方Tatler Asia比賽當日曾經發聲明,指事前沒有得到任何關於美斯或蘇亞雷斯缺席比賽的消息。在賽後翌日記者會,Tatler主席兼行政總裁說上半場結束後才得知美斯因傷無法出賽,已即時通知特區政府。 Tatler Asia主席兼行政總裁Michel Lamunière:「在半場時候,與國際邁阿密管理人員溝通時,獲告知絕無可能讓美斯參賽,因為他的傷勢。Tatler Asia已經立即通知港府,同時在整場下半場要求國際邁阿密高層指示美斯親自向球迷交代。」 但他日前接受美國雜誌《運動員》專訪,稱當日開賽前15分鐘已知道美斯不會出場,之後整個上半場都在尋找解決方法,包括游說美斯落場、在球場周邊散步或發表講話,強調一直有跟國際邁阿密和特區政府保持溝通。 Tatler Asia又指國際邁阿密四大球星美斯、蘇亞雷斯等除非受傷,否則必須在港上陣45分鐘,他們未有澄清國際邁阿密是否違約。Tatler Asia早前為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Chubby Hearts|獲盛事基金贊助約780萬元 文體旅局:活動後交報告才撥款
【有線新聞】藝術裝置快閃香港活動Chubby Hearts獲文化藝術盛事基金贊助約780萬元。 文化體育及旅育局說項目由文化藝術盛事基金贊助,資助額約780萬元,涵蓋策展、本地設計師及藝術家創作、工作人員、保安、本地及海外推廣等費用,申請人要遵照資助協議規定推行計劃及履行責任,須於活動完結後提交報告,經接納才可取得撥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民青局辦新春酒會 麥美娟:家庭、社區、青年興則萬事興
【有線新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指,局方今年工作會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 麥美娟:「我們會繼續積極推進《青年發展藍圖》中160項措施,包括復辦內地和海外青年交流實習、舉辦青年節、建立年青人網絡等等。家庭、社區、青年三者和諧興盛,自然萬事都興。」李家超:「祝願香港特區繁榮穩定、百業興旺。」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舉行新春酒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多名政府官員出席,麥美娟致辭時感謝中央、特區政府及關愛隊等過去一年的支持,又指民青局會加強家庭建設工作、推廣家鄉文化、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城規會批准都大建何文田新校舍 校方:盡快展開前期工作
【有線新聞】都會大學歡迎城規會批准在何文田興建教學大樓,將向政府申請批出用地。 都會大學去年向城規會申請,於常盛街及佛光街交界一幅斜坡土地興建19層新校舍,樓面面積逾3萬平方米,相當於現有校園四成多,應對大學未來發展,包括強化人口老化衍生的安老及護理課程,目標2028年第三季啟用新校舍。校長林群聲說會盡快展開前期工作,在政府批地後盡快展開工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23條|葉劉稱未見外國反對 讚諮詢文件寫得好:比我當年詳盡 稱市民已接受立法
【有線新聞】基本法23條立法諮詢尚有兩個星期,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接受報章專訪時指,政府未有充分利用其他國家的例子,反擊謠言力度不夠。另外,有報道稱美國律師事務所限制香港員工存取國際數據庫,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認為無必要。 政府正就 23 條立法諮詢公眾,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說諮詢文件援引了多國相關法例,商界均表態支持,亦未見到其他國家反對立法。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我想如果英國看到,這個完全是普通法法例,附錄了美國21條、英國多少條、新加坡多少。你那些『五眼國家』就自己看,如果你認為有甚麼抄錯你的,你就和特區政府說,但暫時都未有人發聲。所以我認為這個諮詢文件做了很多研究,寫得很好,比我當年詳盡、汲取了教訓。」 有美資諮詢公司近期亦確認,多了國際金融機構及專業界別客戶要求提供在本港及內地處理資料及數據的解決方案,應對基本法23條立法,以至內地收緊網上安全和資料保護的法例,部分客戶更將香港和內地涉及資料的相關風險等級看齊。 早前亦有外國傳媒報道指,有美國律師事務所限制香港員工存取國際數據庫,葉劉淑儀指做法不必要。葉劉淑儀:「國安這個建議、諮詢文件,沒有一條罪行是牽涉將香港數據交到內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統計處調查:3成港人自認英語不足應付生日常生活
【有線新聞】 政府統計處今日出版新一期《香港統計月刊》,當中發表名為「香港的語言使用情況」的專題文章。調查顯示,在6至65歲人士當中(不包括外傭),有三成人認為自己英語口語不足夠或完全不足夠應付日常生活,約兩成半人則認為自己普通話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 統計處於2021年9月至12月期間,搜集本港6至65歲人士(不包括外傭)在口語及書寫中使用中文和英文的資料。在2021年,估計全港有540多萬名6至65歲人士,在家中最常使用的語言分析,92.3%為廣州話,2.1%為英語,2.1%為普通話,1.9%為其他中國方言及餘下的1.5%為其他語言。 調查顯示,在英語口語方面,43.6%的6至65歲人士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足夠或足夠應付日常生活,25.7%認為一般及30.7%認為不足夠或完全不足夠。 至於普通話方面,41.4%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足夠或足夠應付日常生活,33.3%認為一般及25.3%認為不足夠或完全不足夠。 在15至65歲的就業人士中,20.5%表示因工作需要而認為自己需學習及進修廣州話、英語口語或普通話。當中70.9%表示在口語方面最需學習及進修的是英語口語,其次是普通話(26.0%)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16日
政經CHAT|「龍」應改口叫「Loong」? 葉太:我慣咗用「Dragon」
【有線新聞】踏入龍年,內地不少地方將「龍」的英文翻譯,由「Dragon」改為「Loong」。特首李家超在大年初一晚花車巡遊致辭時,亦跟隨內地官方翻譯,以「Year of the Loong」來代替過去慣用的「Year of the Dragon」,到結尾向市民拜年才補充用「Dragon」,到底用「Loong」還是「Dragon」?引起坊間一陣熱議。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今日在電台節目中,被問到會否改口用「Loong」代替「Dragon」時,她坦言「我慣咗用Dragon」,但認為不論「Loong」與「Dragon」,也無所謂。當被問及香港將來應否統一用「Loong」?葉太則表示「無聽過有咁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