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佛教醫院八旬病患血壓計喉纏頸 搶救無效離世
【有線新聞】佛教醫院一名男病人被發現用血壓計接駁喉纏繞頸部,搶救無效不治。 該名83歲病人患末期腎衰竭及肺炎,留醫內科及老人科病房。醫護人員凌晨1時許巡房時病人正睡覺,沒有異樣;約15分鐘後,他被發現用血壓計接駁喉纏繞頸部,失去意識。醫護人員立即移除接駁喉,病人搶救後離世。 院方對事件感到難過,向家屬致以深切慰問,已經即時檢視病房,妥善安排醫療儀器位置,並已就事件報警,個案會轉交死因庭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環保署試用新款垃圾桶 入口變窄市民感不便 環團:加鎖可阻棄置大量垃圾
【有線新聞】環保署試用新款垃圾桶,投入口大小與舊款一致但桶門有鎖。環保團體歡迎新設計,認為可防止市民在垃圾徵費後到街上棄置家居垃圾。 新款垃圾桶沿用橙色,圓頂設計避免堆放垃圾,側面上鎖。市民:「會有一些不方便,比之前小了一點。」何先生:「即是說你不能打開垃圾桶,放一些大型垃圾進去,有人可能會這樣做。」 開鎖後就可以直接清理,不用抬起垃圾桶蓋,清潔工人卻不受落。清潔工人:「垃圾桶不好用,用膳時間多飯盒很快爆滿,掉紙巾就可以,小垃圾就可以,大件就不行。剛才已經是滿了,都只是有這麼少的垃圾。」 吃完兩個飯盒可以一次過放入這個舊款垃圾桶,投入口大小剛好;新款垃圾桶投入口窄一點,大件垃圾都要分開丟棄。環保署說新舊垃圾桶投入口大小一致。 現時全港有320個新款垃圾桶實地測試中,由食環署管理,本月將再有150個在康文署指定室外場地實地測試。環保署將評估是否需要改良設計,決定未來路向。 有環保團體歡迎新設計,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上鎖是好處,若沒上鎖的話,會有人打開整個垃圾桶棄置大量垃圾,有違垃圾收費政策原意,因為家居垃圾和大型垃圾的棄置是按量收費,如果大家濫用街邊垃圾桶並不恰切。」 垃圾徵費明年4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油麻地眾坊街爆水管 噴出十米高水柱 部分行車線一度封閉
【有線新聞】油麻地有水管爆裂,部分行車線需封閉。 噴出的水柱大約10米高,大量鹹水夾雜沙泥湧出馬路,整條馬路浸滿了水,不少途人在場拍攝,水務署派員搶修。下午3時許警方接報,在眾坊街近廟街,有一條地底水管爆裂,影響面積8米乘10米,水務署派人關閉水掣,受事件影響,部分行車線一度封閉。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區選|籲市民積極投票 李家超:不投票是損失
【有線新聞】區議會選舉本月10日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呼籲市民積極投票。 李家超:「(不投票)肯定是損失,因為你最想出來幫你做事的區議員是另一個人。你喜歡一個人當然要追求,正是這樣我才得到太太垂青,誰最能幫忙你當然要投給他,如果是別人,最後落差很大,譬如我希望照顧兒童的問題,而他的興趣在另一處,不是說他不好,但他幫不到我。」 為響應政府,公務員總工會動員義工落區宣傳,包括到旺角擺設街站,又提醒有需要的市民於下周二前登記,安排在鄰近邊境票站投票。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19年中環示威 八人暴動等罪成 柙至下月判刑
【有線新聞】2019年11月中環示威,8人暴動及禁蒙面法罪成,還柙至下月判刑。 案發在2019年11月12日,示威者堵塞畢打街及德輔道中燃點雜物阻塞交通,並向警車掟磚,警方在置地廣場外拘捕5名被告,包括演員吳智杰,他稱當日到中環接朋友下班,聽到槍聲後跟隨他人逃跑。 法官指,閉路電視拍到他在置地廣場外停留超過五分鐘,根本不是誤闖或滯留示威區,肯定他不是為了顧及形象及醫學理由而戴口罩,證供牽強至極和違反常理,裁定他跟其他被告暴動及禁蒙面法罪成,同案另外3人早前已認罪。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區選|審計署落區擺街站宣傳 處長林智遠:希望做到急民所急
【有線新聞】區議會選舉本月10日舉行,審計署義工隊探訪長者中心,並到屯門擺設街站,宣傳區選。 署長林智遠帶領30多名審計署人員,上午探訪天水圍一間長者中心,其間呼籲長者和義工投票,又向他們派發暖包和餅乾,之後去到屯門擺設街站派發區選傳單,向市民講解新區選制度。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這次是完善區選後第一次選舉,希望鼓勵所有市民參與,亦給予議員強心針,要盡力做好社區,每個市民都是社區一分子,我們都希望有幸福、有得著,我希望做到急民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北角聖保羅堂幼稚園下學年停辦 有家長擬轉分校繼續就讀
【有線新聞】北角聖保羅堂幼稚園下學年停辦,與中環分校合併,學校舉辦開放日,有出席的家長計劃轉校繼續報讀。 李女士:「北角位置本身方便,因為我們住當區一直就讀,都是同一班同學,同一班老師,不想孩子重新適應。」 楊太:「路程長了,但其他配套更好些,學校安排得很好,我們屬意轉過來就讀,這裡有操場。」 余女士:「仍在摸索階段,如果學校收生,我們都會轉到這裡就讀,一定會乘校巴,解決交通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荃灣福來邨辦館被偷貓 負責人:冀賊人早日交還
【有線新聞】荃灣福來邨一間辦館飼養的虎紋貓遭人偷走。 閉路電視片段見到,一名男子在辦館門外,突然抱起隻貓離開,被偷走的貓「樂樂」約兩歲,全身長滿好像老虎的斑紋,在永泰樓地下一間辦館飼養,負責人陳太早前發現「樂樂」不見了,連日來四處尋找都沒發現。翻查閉路電視片段,發現牠本周三遭人偷走11月29日,於是報警,陳太指辦館內另一隻貓,發現樂樂不見了,顯得不開心和不肯進食,陳太希望賊人早日交還樂樂。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中國援外醫療隊派外地60周年 徐帆:可成醫療技術輸出國
【有線新聞】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外地60周年,近年團隊除了為醫療基礎較薄弱的國家提供人道援助,亦會協助培訓醫生,有醫療隊成員認為,中國可以成為醫療技術輸出國。 早上七時多,在老撾這所醫院已坐滿病人,正在等候廣西醫療隊的醫護,為他們檢查、診症。老撾是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地的醫療資源和人手長期供不應求,以眼科為例,每25萬人口才有1名醫生。 共享基金會援老撾廣西醫療隊隊長徐帆:「很多病人他可能得不到及時的一個診治,或者是一個定期的眼部的檢查,他並沒有這樣一個機制,或者是沒有這樣一個經濟水平,或者是醫療條件,所以的話很多病人,他都是已經是完全失明了,很嚴重、很嚴重才會到我們這裡。」 近年中國醫療隊與香港共享基金會合作,到老撾等五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免費為當地的白內障患者,在大約300呎的流動醫療車上,進行超聲乳化手術復明,手術時間縮短至10至20分鐘,患者的微創傷口小,復元較快,併發症亦較少。 共享基金會援老撾廣西醫療隊隊長徐帆:「在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的話,中國整個醫療水準的話,其實是跟國際基本上接軌了,甚至在某些領域的話,我們也是在國際上,也是有領先的一個水平的。」 車上有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內地肺炎支原體感染上升 葉柏強:兩地交流頻繁或影響香港 盧寵茂:外遊都有感染風險
【有線新聞】內地上呼吸道感染數字上升,有醫生說本港肺炎支原體個案亦急升,關注市民跨境活動加劇傳播。醫務衞生局就說各種上呼吸道感染比率未算高,但提醒感染高峰期將至,要加強防範。 近期內地確診上呼吸道感染人數上升引起世衛關注,致病原除了流感、新冠病毒,亦包括肺炎支原體。有意見擔心港人北上消費潮流會令病毒傳播至香港,專家說留意到本地肺炎支原體感染個案急升。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本來由年初1月至7月,每個月大約有幾宗至十多宗個案;當8月份開始,這幾個月一直每個月有超過一百宗個案。香港與內地溝通和交流非常頻繁,除了有旅客來港,小朋友和家長經常來往內地,很容易將內地爆發的病毒傳播來港。」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上呼吸道感染不單是內地問題,港人外遊都有機會感染。盧寵茂:「上呼吸道感染冬季會有,本身香港也有,這個不是純粹內地問題,是全球問題。香港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新冠比率暫時未算高,流感陽性比率只有3%多一點,遠遠未到9.21%基準線。」 他預計進入冬季後,市民更多參與室內聚會又會趁假期外遊,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高峰期,提醒高風險人士盡早接種疫苗及保持衛生。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明愛醫療事故|盧寵茂:事件不涉高技術醫療行為 醫管局會調查
【有線新聞】明愛醫院日前有病人轉送深切治療部期間,氧氣樽氣閥沒有開啟,最終死亡,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重申,不想見到醫療事故發生,醫管局會調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次只牽涉開關掣的問題,不是一些高技術醫療行為,明愛醫院那邊,醫管局會調查今次事件,為何會這樣發生,其實本身開關一個掣,是不需要一些高技術人員。」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2日
審計報告批中大餐廳接街客 林智遠:非針對中大、可警醒其他院校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批評中文大學33間餐廳,大部分曾違規接待非校內人員、展示藝人廣告等,但未有同時調查其他大學,審計署署長林智遠否認針對中大。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所有收過政府資助的機構,我們都會全面覆蓋,見到媒體去問其他院校,其他院校都說立刻會檢視,立刻自己『驗身』,這是好事,變相它做了『驗身』,我們從媒體中得知的話,我們在五年計劃中預計好的,下次就不會做(調查)它,會做另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