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衞生署:近五成五人口超重或肥胖 近三成人口患高血壓
【有線新聞】衞生署調查顯示,全港近五成五人口超重或肥胖,比例於六年間增加4.6百分點。 衞生署在2020至22年間,第三次做全港人口健康調查,訪問16,000名15歲或以上人士,並為當中逾2,000人做身體檢查。報告顯示兩成二人超重,近三成三人肥胖,男性比女性情況嚴重。高血壓人口逼近三成,比六年前上升2個百分點,當中四成人不知自己患病。 衞生署推算30至74歲人士,每1,000市民就有114人會在未來十年患上心血管疾病,署方相信趨勢是運動不足、少吃蔬果,以及吸煙、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所致。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海關機場檢氯胺酮、市值逾二千萬 拘捕兩司機
【有線新聞】海關在機場檢獲50公斤氯胺酮,市值約2,300萬元,拘捕兩名電召客貨車司機。 氯胺酮用兩個袋盛載,報稱味精混合其他貨物。上星期二由波蘭運到香港,由於用空運模式運送同類貨物不符合經濟原則,引起海關懷疑。加上收貨地址不完整,經X光機檢查揭發藏有毒品。其後跟進調查,在大角咀拘捕兩名負責送貨的司機。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海關機場檢氯氯酮、市值逾二千萬 拘捕兩司機
【有線新聞】海關在機場檢獲50公斤氯氯酮,市值約2,300萬元,拘捕兩名電召客貨車司機。 氯氯酮用兩個袋盛載,報稱味精混合其他貨物。上星期二由波蘭運到香港,由於用空運模式運送同類貨物不符合經濟原則,引起海關懷疑。加上收貨地址不完整,經X光機檢查揭發藏有毒品。其後跟進調查,在大角咀拘捕兩名負責送貨的司機。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元朗七旬翁被殺案|粉麵店東主等八人被捕 法團主席:食店噪音擾民、投訴無果
【有線新聞】元朗上月謀殺,案警方拘捕八人,其中一人是死者居住大廈地下粉麵店的東主。法團主席說,粉麵店經常凌晨發出噪音,投訴多年未獲正視。警方拒絕透露行兇動機,只說是有預謀犯案。 警方檢獲刀、鎚子及手套。案發在上月29日,一名70歲男子清晨離開元朗康樂路寓所上班時,遭人持刀襲擊,身中八刀傷重不治。警方調查發現,當日有一輛私家車接應兇徒,另一輛車在附近指揮及把風,星期一拘捕七男一女,23至65歲,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並在元朗一處地方搜出武器。 其中一名被捕男子許光耀在死者居住的利景樓地下經營粉麵店,大廈法團主席說,店舖噪音困擾住客多年。利景樓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盛先生:「噪音是打牛丸的撞擊聲。(用棍?)用機器,整幢大廈都震動。(很早打牛丸?凌晨嗎?)凌晨1時至5時前,只可以說變本加厲,投訴了很多年。」 多次被問到行兇動機,警方只是說是有預謀犯案。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署理警司蘇志兵:「他們的角色、動機、有沒有收取報酬等,由於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我在此不便透露。(為何警方相隔一個月才拘捕八名涉案人士?有甚麼執法難度?)對於涉案人士的角色、身分是完全掌握的,但至於何時拘捕,牽涉我們的行動考慮及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觀塘清潔工墮斃|消防初步調查指救生門曾被人開啟 意外不涉升降機故障
【有線新聞】觀塘73歲清潔工人墮入升降機槽死亡意外,機電工程署說救生門曾被人開啟。 消防處人員到巧明街友邦九龍大樓調查,機電署初步調查指升降機槽救生門曾被人開啟,意外與升降機機件和運作無關,為保障公眾安全,升降機已暫停運作,在完成檢查及由註冊工程師全面測試後才會恢復運作。勞工處說已經向僱主及大廈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大廈內任何清潔或開啓升降機槽救生門的工作,直至信納已經消除危害才可復工,處方會與機電署繼續調查。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區議會|狄志遠冀以直選議員為主 體現民意、民主
【有線新聞】新思維主席狄志遠說黨內有三至五人有興趣參選區議會,他希望區議會直選議席佔大多數,否則未能體現民意和民主。 狄志遠:「我們這個民主路是未完成的,我們希望區議會發展之中,同樣繼續走向民主。如果新一屆區議會運作、組成部份,我們是要求以民主選舉的議員為主體,即是大部份議員透過直選產生。為何直選產生議員能發揮作用呢?因為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直選議員跟選民關係比較密切,亦都是因為選民選出議員,他們較積極和對議員有一定要求及監察,所以直選議員能體現代表民意。」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車牌「ZZ」最快明年分配 用盡後擬倒序使用已歸還號碼 料可滿足廿年需求
【有線新聞】傳統車牌按英文字母排序,預計最快明年底開始分配「ZZ」字頭的號碼,政府計劃之後重用已歸還的車牌號碼。 當局回覆議員書面質詢,說截至上月底運輸署正在分配「YN」字頭的傳統車牌號碼,根據目前分配速度,預計明年底至後年年初開始分配順序最後的「ZZ」系列。 考慮到目前有約300萬個傳統車牌號碼歸還運輸署後沒有再使用,相信滿足到未來不少於二十年的需求,所以計劃分配完「ZZ」後,由「WA」至「WZ」系列開始倒序分配,毋須改動現行傳統車牌的組合格式,亦毋須修訂法例或大幅更改電腦系統。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陳茂波指本地投資氣氛、零售市道理想 對今經濟復甦有信心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本地投資環境和氣氛逐步恢復,零售消費市道理想,對今年經濟復甦有信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們首季經濟較去年第四季好,跟去年同期比較都有溫和增長。我們第一季首兩個月出口雖然下跌比較多,但到三月份出口下跌已經收窄很多,而本地投資環境和投資氣氛都陸續回來,消費亦相當好。所以我們對於今年餘下時間經濟復蘇力度我們都是有信心的,亦希望最近派發消費券鞏固之後,去到下季力度會更加有力。」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審計報告|倡康文署加強檢視圖書館舘藏維護國安 另指電子書採購未能滿足需求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建議康文署加強檢視公共圖書館館藏,以維護國家安全;又指到訪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而電子書的需求就增加,要借閱部分熱門書有困難。 《港區國安法》生效近三年,公共圖書館曾多次下架懷疑違反《國安法》的書籍。新一期審計報告指,留意到康文署2021年起初步檢視及移除顯然不利國家安全的書籍,行動截至今年二月仍繼續,沒有披露下架書籍的數目。 報告又關注親身到訪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由2015年3,770萬人次,減至去年的1,190萬人次,跌幅達68%、跌得最急是2020年,當時因應疫情圖書館要關閉,其間電子書使用量大增。 雖然2018至2022年間電子書數目由不足30萬增加到逾49萬,但部分熱門電子書未能即時借閲,個別電子書預約人數多達335人,建議康文署監察使用量,同時加快落實無人運作模式等措施,鼓勵市民使用圖書館。 審計報告又在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和香港設計中心的章節指出,基金條款及撥款協議均欠缺維護國家安全的指引和規定,建議發展局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修訂。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審計報告|平機會處理投訴違半年承諾 最長逾千日 八成委託法律研究項目延期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發現,平機會有人員處理投訴時違反內部程序,最長要超過一千日、即近三年才處理好;八成委託的法律研究項目未能在時限內完成,建議在合約中加入罰則。 平機會的服務承諾是七成半投訴個案要在半年內完成,截至去年9月,2,800宗投訴中有百分之五、即128宗需時超過一年才處理好,最長要1,064日。 審計報告批評情況欠妥,根據程序手冊,個案主任須擬備調查計劃。在25宗調查甚久的個案中,只有4宗有擬備調查計劃;所有投訴都要向法律及投訴專責小組匯報說明處理過程冗長的原因和跟進行動,有5宗的匯報並不全面。 平機會早在2016年就歧視條例檢討向政府提交意見書。性傾向歧視方面,平機會說具爭論性和爭議性,會小心處理 。至於性別歧視和族內歧視,平機會已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交報告,年齡歧視就仍在研究中。 審計報告說,平機會的內部研究項目大約要一、兩年完成,但12個對外委託的項目有10個延遲兩個月至兩年多才完成,只有一個項目公布了研究結果,建議備存研究目標、計劃及完成時限,並考慮日後在服務合約中加入延遲完成研究的罰則。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審計報告|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共批7.67億資助 逾四成預批項目沒曾提出申請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發現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超過四成預先批核名單項目都沒有向基金提出申請。 建造業創科基金自2018年推出以來,共批出2,760宗申請,涉及7.67億元資助。為簡化申請程序,基金秘書處擬備了預先批核名單。審計報告說其中18個項目未經評審小組委員會檢視就在名單上被剔除,而新增的近600個項目,超過四成沒有應用過,加入預先批核名單最長達四年。另外,報告指截至今年1月,基金的條款和條件沒有加入維護國家安全指引和規定,發展局表示正就修訂建議徵詢法律意見。
- i-Cable
- 2023年04月26日
審計報告|資助校舍換座廁最長等逾兩年 工程分類標準成疑 另三成施工檢查有延遲
【有線新聞】審計報告發現教育局的工程顧問將學校類似的工程申請評為不同類別,令疫情期間部分學校更換座廁要等超過兩年。 2020年疫情初期,教育局向學校發防疫指引,列明如廁後應蓋上廁板才沖廁,避免病毒散播。如果學校用的是蹲廁,應該更換成座廁。有47間資助學校向教育局提交51項涉及更換蹲廁的工程申請。 審計報告發現教育局聘請的定期工程顧問,將其中6項工程評為「緊急修葺工程」,有學校提交申請後七個月就更換好座廁;有26項評為「必要修葺工程」,不屬於緊急分類,申請後一般要等一年才動工,有學校更加等超過兩年才換到座廁;其餘19項評為「合宜但非必要工程」,有6個遭教育局否決。審計署說沒有文件顯示為何類似工程申請會有不同評估,對學校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認為教育局要採取措施,確保工程顧問提供理據。 報告又指出,根據教育局指引,在緊急及大規模修葺工程完成前要做綜合施工檢查,確保承建商施工質素。不過前年1月至去年9月期間,8,600多次施工檢查中有超過三成都是完工後才做,其中7宗更在完工後兩年才檢查,最久的個案拖了兩年七個月。 教育局解釋疫情期間,顧問和承建商長時間未能進入校舍,加上檢疫規定令工程人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