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8月27日
紅磡餐廳火警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紅磡有餐廳發生火警,無人受傷。 餐廳有白煙冒出,消防進入餐廳內調查。凌晨4時許,蕪湖街一間餐廳起火,消防接報到場,派出一隊煙帽隊、開動一條喉灌救,約15分鐘將火救熄,起火原因有待調查。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荃灣有火鍋店石油氣爐爆炸 兩人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荃灣有火鍋店發生爆炸,兩人受傷送院。 爆炸的爐具零件四散,店舖內一片混亂,現場是荃灣二陂坊25號,晚上近9時,有食客用卡式石油氣爐打邊爐時,爐具突然爆炸,兩名女子面部受傷,救護員將她們送院治理,消防亦有到場了解事件。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警方搗破灣仔九間賣淫場所 45人被捕 16名客人違防疫例被票控
【有線新聞】警方在灣仔搗破九間賣淫場所,拘捕45人。 被捕的2男43女、年齡29至71歲,涉嫌管理或協助經營賣淫場所,全部人持有香港身份證。 警方說,晚上派員到多間按摩院放蛇,發現他們透過通訊軟件以按摩院作招徠,為顧客提供性服務,並有黑社會組織在背後操控,探員檢獲13萬元現金及多本數簿。並檢控16名男顧客違反防疫規例,包括無戴好口罩及無用「安心出行」。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稱現時收緊社交距離無意義 梁栢賢倡入境檢疫改為「0+7」
【有線新聞】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說,目前疫情呈指數級增長,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沒有意義。 梁栢賢在社交網站說,曾經與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就近日疫情交流,希望政府考慮建議,他說應該讓打齊針的市民過正常生活,目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沒有意義。而隨著本地個案增加,收緊邊境檢疫亦不合邏輯,應該將「3+4」安排很快改為「0+7」,旅客毋須入住檢疫酒店。 他又建議醫管局將陽性患者放同一病區,毋須獨立隔離,並且改為有病徵的患者和職員才要做核酸檢測,其餘的人只須做快測。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有市民接假冒高院人員來電 司法機構已報警:不會以查詢熱線致電
【有線新聞】司法機構報警,說有人冒認高等法院人員致電市民。 司法機構說早前有公眾接獲來電,對方自稱香港高等法院人員並聲稱他們「有文件待領」,來電顯示是「+852 2869-0869」,與司法機構的一般查詢熱線相同,司法機構澄清這個是偽冒來電,因為他們不會以查詢熱線致電,已就事件報警。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二胡奏《願榮光》被票控脫罪 裁判官自行覆核、改裁定表證成立 下周續審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以二胡演奏《願榮光歸香港》被票控,早前被裁定表證不成立,原審裁判官提出覆核改裁定為表證成立,案件下星期五續審。 控罪指,被告李解新4月29日在沒有許可證下,在東涌市中心巴士總站附近以二胡演奏。裁判官談立豐星期一指,控方沒就被告是否獲許可舉證,裁定表證不成立。李解新獲訟費500元,但裁判官談立豐今日自行提出覆核,引用刑事條例下的「否定聲言」由於案件涉及牌照許可證罪行,舉證責任理應在辯方身上,而非控方,下令撤銷早前裁決及訟費命令,改裁定被告表證成立。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元朗電纜橋大火報告|中電稱不知涉事光管有否開啟 工程師:無開燈難產生火種
【有線新聞】中電指,不知道懷疑起火的光管事發時有否開啟。有工程師指,如果沒開燈電流通過不了重要線路,難以產生火種。 理大電機工程系教授鄭家偉:「保險絲和負責開關的燈掣一定要同時開啟,電流才有機會通過到燈管,像我們常見的燈泡,燈泡裏面有一個變壓器,變壓器有機會內部故障或絕緣體壞了,便會引致起火和短路。一旦變壓器起火後,便有火種掉下來,碰到電纜然後起火,如果沒有開燈機會極小,近乎零。」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孔繁毅:拘泥確診數字再沒意思 入院多因觸發長期病 盧寵茂:數字反映醫療系統壓力
【有線新聞】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指,雖然確診持續上升,但死亡與重症比率偏低,認為毋須太擔心,再著眼於確診數字沒意思,亦不須再收緊防疫措施。 疫情升升跌跌,病毒即時繁殖率本月4日曾低於1,但之後回升至上周一升到1.44,政府估計確診數字有機會突破五位數。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指,感染人數增加與市民的抗體下跌有關,但現時重症不算多毋須太擔心,又指再拘泥於確診數字高低沒有意思。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入院的人數的確多了,但很多都不是如第五波般因Omicron引致的肺炎,你見到有很多都如流感般,觸發長者們的長期病患,變相與第五波的情況十分不相同。」 政府本月13日將入境檢疫放寬到3+4,三日後確診數字開始反覆上升。孔繁毅認為兩者沒有太大關係,不單止毋須收緊3+4,甚至進取一點再放寬也可。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輸入的人士可能在8,000宗確診中,只是佔200宗左右,亦沒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可以再優化到以核酸檢測及黃碼去完全取代,毋須再做任何酒店及家居隔離。」 孔繁毅說,針對Omicron的疫苗最快年底才有,認為現時最重要是提高六個月大至三歲嬰幼兒的接種率,長者亦要盡快接種第三針及流感疫苗。 醫務衞生局局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增7,835宗確診 周日起赴宴會須快測陰性 盧寵茂:若疫情惡化不排除收緊防疫措施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7,835宗確診,7,665宗屬本地感染,多7人離世。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周日起進入宴會處所人士必須提供24小時內快測陰性證明,所有表列處所員工每三日要做一次快速測試。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不排除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確診數字連續11日破5,000,政府再度收緊防疫措施,周日起所有表列處所包括食肆員工要每三日要做一次快速測試,而出席宴會的人士要持有24小時內快速測試陰性證明。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出席宴會人士進入處所前48小時內,有核酸檢測結果的話,而檢測是陰性,這檢測結果可替代進行了的快速抗原測試的要求,宴會這個定義是有的,就是八個人以上,即是超過兩枱,是同一個目標到餐飲處所進餐的話這就是一個宴會不一定要大排筵席。如果他真的事先沒有做(快測),其實他可以到宴會場所當場補做都可。」 除了檢測安排,政府亦收緊居家隔離的指引,若同住家人中有長者、長期病患或嬰幼兒等高風險人士,或未有合適居家環境確診者必須送往社區隔離設施。 另外,70歲以上、未打針或只打了一針的確診長者,亦必須前往專為長者設立的隔離設施。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其中我們特別關注的是一些長者,因為我們的數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元朗電纜橋大火|起火半小時始知悉 花逾七小時復電 中電:後備電源本已壞、通訊纜燒毁
【有線新聞】火警導致17.5萬戶停電,用了最少七小時才恢復大部分供電。中電解釋有後備電源本身壞掉,亦有通訊纜被燒毁,要人手操作取代遙控供電。 事發當天傍晚約6時半,電纜橋已開始冒煙,調查報告指中電於約半小時後收到市民電話才知悉事故,約40分鐘後才收到警報,當時火勢已沿電纜橋蔓延開去。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高級總監張寶中:「警方向市民了解,他們在6時半發現橋冒煙,但當時他們沒有報警,亦沒有通知中電。」中華電力總裁蔣東強:「電纜並非起火原因,亦正因如此,當火警發生後影響了電纜,我們電纜的監察系統才發現影響,然後我們收到警報。」 電纜橋起火後一發不可收拾,多組電纜燒至損毁,元朗、天水圍及屯門區大停電,中電指兩個後備電源,一個本身已經受損,餘下一個後備電源可供電,最快都要用七小時才恢復供電予大部分住戶。蔣東強:「供電系統的通訊電纜受損,系統控制中心無法監控到實時電網的實際狀況是如何,亦無法透過遙控方式恢復供電,於是我們立即調動大概150位工程人員到不同供電點檢查,透過人手操作作出評估及復電。」 中電會向受大停電影響的超過17萬戶每戶派100元心意券,讓他們在區內消費,至於會否提供電費補貼,中電無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東南亞騙案|再多6人返港、17人仍困緬柬 鄧炳強回應人口販賣修例:香港非中轉站
【有線新聞】再多至少六名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工作的港人安全回到香港,仍有17人的人身自由受限,香港現時沒有強迫勞動的人口販運罪,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有足夠法例處理人口販賣罪行。 再有向港府求助的港人乘飛機由泰國返抵香港,在入境處人員陪同下到機場專用櫃位辦理入境手續。保安局說,至今收到41宗「賣豬仔」的求助,24人確認安全,大部分已經回港,17人仍在緬甸、柬埔寨人身自由受限制,警方會與國際刑警合作盡力營救。 香港至今有七人涉嫌串謀詐騙被捕,包括兩名相信是集團在港的骨幹成員,有學者認為,罪行未能反映嚴重性,提出要訂立針對強迫勞動的人口販賣罪。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其實香港從來不是販運人口的出發地、中轉地以及終點地,我們現時有50幾條罪行分別散布在不同的法例裏面,針對與販賣人口相關的法例,其實法例是足夠的。」 他說有機制識別非法入境者、性工作者等是否被販賣人口,過去兩年識別約14,600次,只找到四名受害者,形容數字非常非常低。 至於上半年罪案與去年同期相若,行劫、爆竊、強姦、傷人案等是1977年以來最低,不過詐騙案多了3,600多宗、升幅超過四成,主要涉及網上購物、電話、投資及求職騙案。
- i-Cable
- 2022年08月26日
多名港區人大就施政報告晤李家超 陳勇:應適當放寬入境限制
【有線新聞】20多名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常委與特首李家超會面,就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建議。 港區人大代表陳勇、蔡素玉、馬逢國等人下午前往特首辦,參加施政報告諮詢會,會議歷時超過一小時,多人提及經濟及通關問題,有代表指感覺到政府正積極處理。 港區人大代表陳勇:「我們要跟周邊國家及城市地區競爭的話,在安全情況下要逐步、適當地放寬(入境限制),增加及恢復我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他(李家超)給我們的感覺是他每天都在想、時刻想著怎樣做好這件事,能夠在安全系數下幫助香港對內逐步擴大通關,對外逐步爭取更多開放,他每天都在想,讓我們看到他的用心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