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日日有頭條:03年特首夫人全副武裝落區挨批
【有線新聞】2003年沙士肆虐,當時有商界代表批評行政長官夫人董趙洪娉到疫區派發物資時,穿上全套保護裝備,又不滿政府發布疫情資訊不清晰。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陳肇始稱復課後推到校打針 楊潤雄指按接種率排優次
【有線新聞】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復課後會安排醫生到學校舉辦疫苗講座和即場為學童打針。教育局會按學校接種情況,安排優先次序。 學校最快下星期二起分階段復課,11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接種率,目前只有六成多,政府說希望上學後可以再推高。陳肇始:「學校如果能夠推動疫苗接種,例如看看家長有甚麼疑慮,(子女)未打針是未有時間,或有沒有特別疑慮?如果能安排一些講座,很多醫生告訴我,他們很願意去學校舉辦講座,但不只講座,講完後馬上打針。過往長者方面也是這樣,即場講,如果排除了疑慮就即場接種。」 教育局說會要求學校報告學生的接種情況,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我們現在已在收集資料,一定會排列哪些學校,我們先去做這些工作。(會否參考安老院做法,向監護人發信,如果不反對就接種,會否參考這個做法?)長者始終也是成年人,我認為與兒童的考慮有不同,用這個不說反對就當贊成做法,這在兒童身上爭議性可能相對大。」 日後所有學生每日上學前都要做快速檢測,楊潤雄說當局除了會為申請資助的學生免費派快測套裝,亦預留了多些給學校提供予其他有需要的學生,學校如果不夠用亦可以再問局方拿。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復活假遊客迫滿大澳 人流帶旺海味店生意倍增 有小朋友稱去南丫島「戒電子毒」
【有線新聞】復活節長假第二日,遊客迫滿大澳,有海味店因此多了幾倍生意,但亦有大澳居民有點微言。 讓他們先走、讓他們先走,趁沒人快點拍一張吧,機會真是稍瞬即逝,沒辦法,假期下大澳就是這麼多人。市民鄭先生:「以為長洲較多人,但原來大澳也不少人。」 在大澳的小巷,別說社交距離1.5米,人與人之間相距一個身位都沒有,想拿手機拍照隨時碰到別人。人多對小朋友來說似乎無甚影響,最重要是——小朋友Karson:「有很多東西吃,(你困在家中多久?)很久(有多久?)一分鐘…一星期。」 來到水鄉當然帶同這裏的味道回家,有店舖說市民用消費券,花錢都較豪爽。海味店員工黃女士:「如果無消費券,他們用錢較緊絀、消費千多元,現在會消費四、五千元。」 你們去玩得開心,居民就頭痛了。大澳居民郭先生:「當然不方便,排長龍、等了很久。」大澳居民樊女士:「因為疫情關係,人人也沒地方去,大家保持距離也無所謂,歡迎。」 玩完想離開也要考驗耐性,由巴士站頭走一分半鐘,還未見到龍尾,有司機說公司已經增加班次,但人太多他們要多駕駛一、兩班,才可以疏理人流。 (「快點吧,無船了。」)有人不坐巴士去坐船,他說到南丫島有特別任務,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新社聯倡改革公務員團隊 李家超指會研究箇中問題 若當選會認真處理區議會議題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唯一參選人李家超繼續四出會見選委,對於有意見認為要整頓公務員,李家超指會研究是否有程序令政府效率打折扣。 仍未有政綱的李家超早上與新界社團聯會的選委會面,本身是立法會議員的新社聯副理事長李世榮提出要整頓公務員。新界東南(民建聯)李世榮:「在疫情期間,公務員未能發揮力量,希望李家超上任後能啟動如何改革公務員團隊。」 李家超:「有時候是否因為程序或系統性的事情,導致他們可以發揮的總體力量因為不同因素而打了折扣,可能未必是個人問題,而是系統或做事模式的問題,如果我順利當選會認真考慮。」 公務員團隊以外,李家超亦關注應該如何善用地區力量。李家超:「社區組織、義工等做了大量工作配合政府,正正反映了團結力量所發揮的重要性,令我思考可如何建立有系統性的動員方案,區議會整體會如何處理,如果我當選,這會是非常認真要處理的議題。」 至於政府架構重組,李家超指雖然時間倉卒,但希望新一屆政府上任前完成相關工作,對他組成政府班子的幫助很大。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修例規定主人交出染疫寵物 違者可判囚 團體憂加劇棄養 陳肇始稱將悉心照料
【有線新聞】假期不少人會帶狗仔出街,不過疫情下要小心,政府修例規定主人要交出染疫或可能染疫的寵物,違者最高判監半年。有團體擔心有主人寧願放生棄養,都不交給政府。 人要放鬆,狗也要,可以「放風」當然興奮,不過寵物一旦不幸染疫,或者可能曾經受感染,牠就要被銷毀或者要隔離檢疫。政府最近披露上月底修訂法例,主人不遵從指示交出寵物,最高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王小姐:「當然不贊成,作為主人我不會交狗隻出去,倉鼠事件後你更加不知會如何對待寵物。」她就說會繼續放狗,龐女士:「政府的事情沒眼看,狗與人有甚麼分別,狗都是有生命,你如何衡量狗與人。」 政府解釋修例時,重提年初有倉鼠驗出帶病毒,有人阻礙市民交倉鼠給政府人道處理。香港拯救貓狗協會會長謝曉梅:「坐監都比較強硬,我們不贊成這條法例。如果強硬地要求交出來,他們未必那麼願意,有反效果可能一次過棄養貓狗在街上,可能導致街上很多流浪貓狗,有機會被車死,可能造成更多悲劇。」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倉鼠或鼠類寵物相對風險較高,貓狗亦看不到有例子傳給人,暫時不用擔心。現在法例是以備不時之需,你很難作出豁免,因你不知道,不同病毒有不同宿主群,即使有變異,都可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疫下本地遊增、海岸處處垃圾 環保人士自發划艇登島淨灘 籲港人保育環境
【有線新聞】疫情下西貢人頭湧湧,垃圾亦都變多 ,有人自發划獨木舟出海,到附近小島清理垃圾,更吸引愈來愈多人加入。 熱愛海洋的Kitti,有時間就會與朋友去不同的島清理垃圾,這次目的地是橋咀島。「膠湯匙、飲管、還有啤酒(罐),正!這些(碎件)是最難執拾的垃圾,煙頭、煙頭真的很毒 。」五年來、超過360次行動,這種垃圾算是少見。「這段時間拜神、天后誕,這袋垃圾其實只是兜了一個圈 ,整袋超市垃圾,又是露營後的垃圾,埋了以為我看不到。」 近年愈來愈多人於本地郊遊,食環署上年在橋咀島已經清理了14公噸垃圾,是前年的一倍多。黃先生:「一個地方變成垃圾山大家就不去 ,然後又找下個地方禍害 ,越來越多地方禍害 ,損害的是自己,為何不自己執拾 ?」 最初孤獨「拾荒」,到現時浩浩蕩蕩,同路人驚嘆Kitti的堅持之餘,還在她身上學到不少知識。淨灘義工Sunny:「Kitti一直沿途講解什麼是無法分解,她之前告訴我有個外賣盒原來是無法分解,但它寫可以分解,我以前不知道 ,現在盡量少用外賣盒、不要餐具。」 Kitti他們每人每次大約可執兩大袋垃圾,因為獨木舟不能承載太重,水位線不能太高,否則會有危險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觀塘翠屏北邨翠桃樓解封 錄9宗確診
【有線新聞】觀塘翠屏北邨翠桃樓解封,發現9宗確診。 翠桃樓約1010人檢測,發現9宗確診和4宗不確定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兒科醫生稱無打針染疫兒童康復後較高機會患多系統炎症、幾乎全部需送ICU
【有線新聞】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葉柏強說,沒有打針的兒童確診後,康復期比較長,亦有機會出現嚴重後遺症。 葉柏強:「最近我們發現另外很特別情況,已打針的小朋友很少感染長期後遺症,但沒有打針的小朋友,我們看到很明顯現象,叫多系統炎症,這個多系統炎症是同時攻擊小朋友不同的系統。多系統炎症攻擊系統是直接與新冠病毒有關,很多時候影響心臟、影響腦部,影響肺部、腎臟,甚至其他不同的器官。發生時間很特別,很多時候是康復後3至4星期才病發,一來便很急,差不多全部都要入深切治療部。我們差不多每天有2至3個新症以上,很大機會再有小朋友死亡。」 葉柏強又說兒童確診後雖然有抗體,但三、四個月後有機會再次感染,呼籲小朋友盡快接種疫苗。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陳肇始稱人流往往致命 為防疫情反彈 首階段放寬未涵蓋所有處所
【有線新聞】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未能顧及所有處所,是希望減低疫情反彈的風險。 陳肇始:「如果(社交距離)一放寬放很多,我們不希望去到失控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相信這不是市民或業界想看到,希望大家忍耐 。即使在現時現階段這個長假期,其實我們並未放寛,但也看到很多市民外出、有很多人,人流往往是致命的,從傳播風險來說,太多人流會令傳播(病毒)更厲害。」
- i-Cable
- 2022年04月16日
搗荃灣非法賭檔 34人被捕、部分另遭票控
【有線新聞】警方在荃灣搗破非法賭檔,拘捕34人。 被捕男女由警員帶上警車,警方根據線報,昨晚8時許,搜查河背街76號一個單位,搗破非法賭檔,拘捕13男及21女,年齡介乎27至85歲,檢獲一張百家樂賭枱和一批籌碼。另外被捕人士,涉嫌違反防疫條例,會被票控罰款。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康文署巡查添馬公園等地 四人違口罩令被罰五千元
【有線新聞】復活節長假期首天,有四人違反公眾地方口罩令,被康文署罰款5,000元。 康文署聯同其他部門,到添馬公園以及沙田大會堂等地,提醒市民不要違反限聚令和口罩令。截至下午四時,康文署一共巡查了1,390次、口頭勸諭超過560次,有四人違反公眾地方口罩令,康文署向他們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署方說未來兩日會繼續加強巡邏。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復活假不少人去郊外度假 東龍島山頭滿布帳幕 市民:留家太久怕會發瘋
【有線新聞】長假期繼續無法去旅行,不少人都選擇去郊外度假。 一大清早三家村碼頭就堆滿一大班「營友」,人龍排到隔離街地盤,這班同路人來到這裏,很多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市民:「很偏僻,沒有人去到。」怎料上到船連找個位置坐都沒有,排隊和乘船需要兩個多小時。 終於來到目的地,很多人第一件事是吃東西,吃飽後就繼續行程,上到山漫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帳幕,遲來的人都立即「開工」,忙完就跟別人放風箏、煮食。嫌棄山上面有太多人?有人到石灘玩水,亦都有人帶寵物出來放鬆。 市民Sandy:「自己跟自己說話,我為何要這樣?我怕我會發瘋,留在家中太久。」大人怕太鬱悶,正在暑假的他也一樣,小朋友Anson:「很開心,因為平日在家中很悶,回到家中要麼就做功課,要麼就休息玩電腦,很悶。」市民陳先生:「不怕的,疫情都不是第一次了,始終有幾天的假期,始終都要出來鬆一口氣。」 一家大小到郊外遊玩固然開心,但無論是行山還是露營,記得戴好口罩,跟其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