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南韓戒嚴|本港赴韓航班如常出發 旅監局:至少24旅行團、約360人在當地
【有線新聞】本港前往南韓的航班如常出發,旅監局指在當地的本港旅行團至少24個、大約360人,旅議會則指有十多團、約300至400人。有旅行社指除非港府發出紅色或以上外遊警示,否則行程會繼續。 戒嚴消息傳出後,本港凌晨多班出發去南韓的航班如常出發,旅客亦未受影響。旅客張先生:「戒嚴令?甚麼戒嚴令?不擔心不擔心,南韓一向也有這些示威,不擔心。現在我們跟旅行團,只是玩三日,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有長居南韓的港人說消息來得很突然,很多南韓人未經歷過戒嚴,未知道禁令實際如何實施。在韓港人蔡小姐:「我丈夫本身也是南韓人,我也要跟他說戒嚴,他也說是不是說笑,我們上網查才知道是真的。其實我本來買了明天(周三)的機票會回香港,暫時我自己也要查一查,我明天的航機究竟能否出發,或者我能否去到機場,我自己也要看一看。」 她指南韓政治文化與香港很不同,民眾有機會很快便上街示威,相信局勢急劇惡化,「也未知戒嚴會是如何,到底是夜晚不可以出街還是早上的經濟活動,上班上學也不可以,我們暫時也未知情況是如何,大家都是在家了解情況,及透過電視看總統直播。」 旅遊業議會說香港旅行團有幾百人在當地,行程會否受影響很視乎局勢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南韓戒嚴|入境處至今未接獲港人求助 保安局:如需協助可致電入境處熱線
【有線新聞】入境處至今未接獲港人求助。 保安局亦未向南韓發出任何外遊警示,但提醒計劃前往或已在當地的港人留意最新局勢及注意安全,避開人群聚集的地方,如需協助可致電入境處24小時求助熱線或聯絡中國駐當地使領館。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南韓戒嚴|居韓港人指消息突如其來 暫未知情況變化及禁令如何實施
【有線新聞】有長居南韓的港人說消息來得突然,會留在家中留意情況,又說很多南韓人未經歷過戒嚴,未知道禁令實際如何實施。 在韓港人蔡小姐:「我丈夫本身也是南韓人,我也要跟他說戒嚴,他也說是不是說笑,我們上網查才知道是真的,也未知戒嚴會是如何,到底是夜晚不可以出街,還是早上的經濟活動,上班上學也不可以。我們暫時也未知情況是如何,大家都是在家了解情況及透過電視看總統直播。其實我本來買了明天的機票會回香港,暫時我自己也要查一查,我明天的航機究竟能否出發,或者我能否去到機場,我自己也要看一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南韓戒嚴|旅議會:現時約十多團、約300至400人在當地 暫未有收到旅行社求助
【有線新聞】旅議會指現時十多個旅行團在南韓大約300至400人,未有收到旅行社求助。據了解市面一切如常,行程未受影響。縱橫遊指除非港府發出紅色或黑色外遊警示,否則會繼續行程,未出發的旅行團亦會如常出發。 縱橫遊常務董事袁振寧:「都要看情況,如果示威的話究竟是不是整個南韓還是南韓某一個市鎮,要到時再觀察。如果真的影響到人身安全,以我理解就會馬上返香港,隨時影響行程,例如堵路,我們便會兜路去一些景點。如果香港發出紅色或者黑色外遊警示,我們都會盡快將客人安排回香港,未必會繼續行程。」 縱橫遊及東瀛遊一共有11個團、逾200人在當地,行程都未有受影響。 旅監局表示目前有24個旅行團、約360人身處當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低空經濟|明年測試救援送貨等 議員關注電離層閃爍影響 黃偉綸:載貨無人機容錯率較高
【有線新聞】政府明年會就「低空經濟」訂出初步法例框架,並開展「監管沙盒」試點項目。 政府首先會修訂《小型無人機令》,規管重25至150公斤無人機,目標明年第一季諮詢業界,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測試以小型無人機作救援及送貨等,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指測試初期會按現有法規進行。有議員關注早前有無人機表演定位受「電離層閃爍」影響,黃偉綸則指載貨無人機容錯率比較高,不能與表演用途對比。 黃偉綸:「如果是無人機表演,我們香港做到2,000輛飛上去,拼砌圖案要很精準,可能差幾厘米都不行。但是如果載貨載物,它的容錯可以更多,可能相差一尺都做到,所以兩者並不一樣。」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大埔行山男疑遇蜜蜂攻擊 失聯近四小時尋回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大埔一名行山男子懷疑遇到蜜蜂攻擊,失聯近四小時後被尋回,送院不治。 警方下午4時許接報,兩男兩女在八仙嶺郊野公園衛奕信徑第九段行山時懷疑遇到蜜蜂攻擊,一名54歲女子被螫傷頭及手腳,清醒送往那打素醫院治理,一男一女無受傷,另外一名男子就失去聯絡。 警方及消防在附近搜索,又派出飛行服務隊,到晚上8時左右,男事主被發現昏迷倒臥山頭,直升機將他送往東區醫院,經搶救後證實不治,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政府聯同中聯辦明日舉行「國家憲法日」座談會
【有線新聞】明天是國家憲法日,特區政府聯同中聯辦舉行座談會。 座談會在會展舉行,主題為「憲法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由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莫紀宏發表主題演說,之後有對談環節,探討憲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擔當的重要作用,及香港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座談會同步在網上直播。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大欖隧道|運物局透露商用車劃一收費 所有車種收費將大幅下調
【有線新聞】政府明年5月底收回大欖隧道專營權,運輸及物流局指所有車種的收費都會大幅下調,據了解最快明日公布。 政府早前公布三個擬議收費方案,當中商用車的收費會劃一減至35至45元。運輸及物流局最新指,會以「效率優先」原則決定最終方案,原本使用屯門公路及吐露港公路的商用車如果之後改用大欖隧道,節省的燃油費有機會抵銷隧道費。局方又回應免收隧道費的建議,指大欖隧道繁忙時段使用率高,如果完全免費,可能引致過量的額外車流導致擠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海洋公園水上樂園虧損2億 田北辰質疑冬天閉館為止損 倡康文署接管
【有線新聞】水上樂園首次季節性休園,明年5、6月重開,海洋公園承認上年度樂園虧損逾兩億元,人流不似預期。有議員就批評海洋公園隱瞞虧損的主要原因,建議康文署接管。 今年入秋後天氣暖到破紀錄,不過開幕三年的水上樂園首次由10月中開始休館,公園指是季節性休園,進行大規模保養,不過有議員質疑大額虧損才是真正原因。田北辰:「冬天閉館後,去年虧蝕多少?(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我們絕對會減少虧損,希望慢慢摸熟……)你不可以透露虧蝕多少?你今天來立法會,我問你水上樂園虧蝕多少,你這樣也交代不到?(龐建貽:是虧蝕2億多元。)」 海洋公園2021年獲立法會撥款68億,開展重生方案,包括為期四個年度的公帑資助,每個年度2.8億元用作保育及教育用途。田北辰:「如果立法會支持政府繼續撥款資助園區,其實變了樣,根本不是為保育工作,只是填水上樂園的虧蝕,那不如康文署接管水上樂園。」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田議員說的是他個人意見,我聽不到龐主席說會結業、會做不住。」不過楊潤雄承認水上樂園人數及收入與原本估計有距離。 葉劉淑儀:「初時設計耗資40億元,長遠水上樂園經濟上是否可持續?」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入場人次)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警搗新田大型私煙倉 檢一億元貨拘5人
【有線新聞】海關檢獲市值近一億元懷疑私煙及煙草,拘捕5人。 疑犯黑布蒙頭,押解離開海關總部。海關上周六突擊搜查天水圍一個倉庫,在一批準備轉口往澳洲的貨物檢獲500萬支未完稅香煙,兩天後在葵涌貨櫃碼頭截查一個報稱載有雜貨的貨櫃,檢獲1,000萬支懷疑私煙,當場拘捕貨車司機,再於同日晚上在元朗新田破獲大型非法煙草儲存倉,撿獲7.8公噸製成煙草,拘捕4名男子。海關正調查煙草來源,相信已堵截白牌煙流入本港,會繼續密切監察市場同動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港大社區藥房投入服務 冀服務病人同時訓練學生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社區藥房投入服務,為公立醫院病人及公眾提供處方藥以至一般藥品,亦有保健諮詢。醫學院期望在服務病人同時能讓學生汲取實務經驗。 設於港大校園內,港大社區藥房主要服務鄰近瑪麗醫院的病人和港大師生,亦開放給公眾。除了提供處方藥物外,藥房亦有出售一般藥物及護理儀器,每個時段有兩個藥劑師當值。 有來替親人取藥的照顧者表示藥劑師會詳細講解藥品常識,感到較放心和可靠。杜女士:「譬如胸肺科加了藥或者轉換了噴劑,但分科醫生未必會全面綜合檢視病人所服用的藥是否協調,藥劑師便會告訴我一些專業意見,要留意服用藥物後會有甚麼反應、會持續多久,再做記錄後再告訴醫生,或服用特定藥物時要注意的地方。」 啟用三個星期,社區藥房已接到大約二百個網上查詢。社區藥房亦設線上諮詢,如果市民在使用藥物上有疑問,可以透過網上服務即時向藥劑師查詢。如果沒有任何病痛,也可以諮詢與健康相關的問題。 港大醫學院指以往學生只是用空盒模擬配藥情況,社區藥房能為學生提供實戰機會。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黃志基:「不論是我們的藥劑學生也好,醫科學生也或者護士學生也好,將來他們都會一同合作。我們在基層醫療上、社區藥房將來的功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3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曾提及要制裁中國官員 冀阻國安法在港實施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承認曾在美媒訪問提到要制裁中國官員,希望阻止他們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但稱只是他個人願望,又否認視美國為「主子」。 黎智英第九日出庭,繼續由辯方主問。他承認曾在美媒訪問提到制裁中國官員以改變中國,包括凍結他們貪腐得來、放在美國的資金和限制中國科技產品進出口。黎智英說他建議的制裁僅針對中國政府而非人民,他真誠地相信這是唯一的「救贖」,若等法例頒佈才行動就太遲。他承認當時未有國安法詳細內容,但從傳媒報道及社會、民主派人士討論,相信新法例將很嚴厲,凌駕於《基本法》和香港法治。 2020年5月,時任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建議發起「一人一信救香港」,公司內包括張劍虹和陳沛敏都反對,最終因黎智英同意才推出,範本由Mark Simon草擬,黎智英同意內容源於他的構想。不過計劃最終不成功,他們只收到少量讀者來信,也發現當時郵寄到美國需時一個月,所以沒有寄出。 《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曾WhatsApp一張人大政協支持《國安法》的相片,稱「張相和唐英年的發言令很多港人噁心,他們會否在制裁名單上」。黎智英說當時覺得是好主意,於是轉發給李兆富,請他發布到T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