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駐京辦簡介公務員招聘 有港生冀投身政務主任 內地生:比港人更有優勢
【有線新聞】特區政府駐京辦舉行公務員招聘簡介會,介紹香港公務員工作,有內地學生有信心比香港人更有優勢。 近70名在北京讀書的香港學生參與駐京辦的公務員簡介會,聽取警務處、入境處、政務主任等五個公務員職系代表講解。簡介會亦加入有關國家安全的內容,讓參加者了解香港當前情況。 駐京辦主任鄭偉源:「自從2020年國家立了(港區)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和地區治理後,剛剛上個月立法通過了《基本法》23條。我們可以說是由治及興的時候,所以我們很希望大家這麼優秀的同學可以加入我們。」 有香港學生對政務主任職系有興趣。楊小姐:「因為我自己在讀國際關係,這方面都想看一下政務主任,都是代表香港的形象,也是類似香港的外交官。想了解一下政務職系,其他職系也很有興趣。」 參加者還有內地生,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的王小姐就認為自己比香港人有優勢。「我肯定比較清楚大陸的政策,特別是一些對港澳的政策。內地土生土長的人來說,是更有中華民族能吃苦這種品質的,香港的公務員工資肯定是高於內地的,我覺得這塊是我考慮的因素。」 參加者亦關注各個職系的空缺數目和職級、申請方法及評選準則等,官員代表都詳盡解答。今次說明會是首次加入貿易主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政經CHAT|新光戲院12月告別 李居明:好難過,每日好多告別
【有線新聞】玄學家李居明昨日(12日)與八和會館主席龍貫天等,到北角新光戲院為《粵劇毛澤東》演出敲鑼。期間李居明展示一份法律文件,表示新光戲院大劇場於明年2月要交還業主,由於需時搬遷,所今年12月便要告別,為新光12年生涯畫上句號。 「好難過,不捨得。不只新光,香港現在每日都好似同好多朋友告別,亦同好多集體回憶告別。」李居明表示,新光過去上演不少粵劇,如今失去演出場地,是對粵劇界一個嚴重打擊。他又表示,過去新光有演出,都可帶動附近餐廳生意,新光結束對鄰近餐廳亦不是好消息。 他表示,在租用新光期間添置了不少音響和燈光等設施,現正進行搬遷,亦希望有行家接收這些器材。他又稱,一直有跟教會代表洽談,形容對方「都幾nice」,對方將於8月1日就新光未來發展給予答覆,他希望到時有變數出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九龍城潑水節|下午籃球場上演 將播電子音樂增強氣氛 市集設泰拳邀請賽等
【有線新聞】泰國潑水節嘉年華在賈炳達道公園舉行。 市集設置具有泰國特色的攤位,包括有泰國零食、小食、藥妝等,也有泰拳邀請賽、泰國服飾體驗,吸引一家大細到場。 下午舉行的潑水環節會在公園的籃球場舉行,並會播放電子音樂增強氣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何永賢:房地產市場狀況已變 可提早規劃公營房屋供應
【有線新聞】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出席港台英文節目時表示,相比起2010年,本港現時有更多合適土地,而房地產市場狀況亦已改變,當局可以提早規劃公營房屋供應量。 何永賢表示,雖然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未來10年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政府仍需採取即時行動,協助公屋輪候冊名單上的申請者。她指出,未來5年土地仍然不足夠,只能滿足三分之一的需求,須在接下來的5年加緊追趕餘下的三分之二需求。 對於外界關注公營房屋供應量過剩,或會拖累房地產市場,何永賢稱,政府在平衡公私營房屋供應量時會十分小心,確保公營房屋供應不影響私人市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港大風波|證據不足確立行爲不當指控 張翔:還以清白 蔡若蓮:冀港大汲取經驗
【有線新聞】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被指涉及多宗行爲不當事件,港大校委會成立的專責小組認為對張翔的指控不成立,校委會接納報告,張翔發聲明指報告還他清白,但對他及學校造成傷害。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事件告一段落,希望港大汲取經驗向前看。 港大校委會的兩個專責調查小組經過半年的調查,檢視投訴電郵中舉報的問題及事宜後,認為可掌握的證據不足以確立對港大校長張翔的指控。張翔隨即發聲明,強烈譴責造謠者對他及大學的嚴重誹謗已經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大學的發展計劃也難以推進,包括全球招聘人才計劃受挫,有個別已簽約加盟港大的國際頂尖學者因而卻步,部份計劃甚至被迫暫停。張翔在聲明中又強調大學的「吹哨者」制度要慎用,在真相未明時要保護被舉報者的權益。張翔說往後會加強與校委會溝通,推進大學改革。 張翔去年10月收多封匿名電郵投訴,指控他不當處理大學財產,以及在遴選副校長與醫學院院長時做法有問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事件已告一段落,希望港大可以汲取經驗。蔡若蓮:「院校的良好管治對院校是非常重要,香港的大學在高等教育上是很知名、優質,我十分希望吸取今次的經驗,大家都應該放下,因為已過去、告一段落,應該同心協力,因為我們高等教育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DSE|英文科卷三改紙本點名 考評局:八成考生用「報到易」 有人稱仍失靈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試場停用「監考易」應用程式,改用紙本為考生點名。考評局說4.3萬名考生,當中八成用「報到易」簽到,但有考生說仍然用不到「報到易」。 文憑試英文科聆聽及綜合能力卷開考,在何文田一個試場,考生提早到達溫習。用作核對考生身份的「監考易」應用程式連日故障,考評局當局決定停用。考生要繼續用「報到易」,大部分同學都順利自行簽到,但仍然有人說用不到。考生潘先生:「與昨天(星期五)一樣用不到,(登入不到?)也是停在載入畫面。其實『監考易』較少人用,但『報到易』更多人用,反而停用少人用一個,覺得不太合理。」 試場主任向監考員派發點名簿,監考員之後到考生座位旁逐一檢查准考證、身份證等,核實考生身份,用點名簿點名。創知中學副校長黃麗燕:「其實很多老師熟習紙本點名手續,即使昨日較晚公布,今早提到要改為紙本老師也知道怎樣做。毋須再花時間登入,於是一開始便知道用紙本,所以對作為試場主任和監考員更易適應。」 監考員點名一般在開考後15分鐘後才開始,但聆聽卷則於錄音廣播前完成。即使用紙本,都不會妨礙考生考試。 文憑試核心科目還有兩天,星期一考數學卷一和卷二,星期二考公民與社會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提升工程 提供空調及座椅 讓乘客「叉電急救」
【有線新聞】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巴士4號月台的乘客候車室已於今年3月24日投入服務,新候車室提供了空調及座椅,並設有飲品自動販賣機及手機充電設施。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發表網誌,指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去年平均每日接載超過1,140萬乘客,除了提供穩定安全的交通服務,政府亦致力提升市民的舒適度。他引述國際顧問公司奧緯諮詢與美國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進行全球性的運輸研究,在比較全球60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站點距離、營運時間、可靠程度、乘客負擔能力等因素後,本港公共交通網絡連續兩年在公共交通分類指數全球排名第一。 林世雄指,政府銘記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初心,持續全方位提升服務。由運輸署統籌、建築署負責興建的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乘客候車室正是一例。 這個新候車室提供了空調及座椅,讓乘客可以涼着冷氣坐下來等車,並設有飲品自動販賣機及手機充電設施,讓乘客可以為自己與手機都「叉電急救」 。 為了讓乘客掌握下班車的預計到站時間和其他交通資料,候車室設有巴士實時到站時間顯示屏及乘客資訊顯示板。乘客可透過巴士實時到站時間顯示屏了解下班車的預計到達時間,亦可以透過乘客資訊顯示板上的「香港出行易」程式方便快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全運會|保齡球賽香港主辦 楊德強:市民可參加預賽 其餘賽事與大灣區分工
【有線新聞】第15屆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說,今屆繼續有多項群眾賽事按大灣區各城市的設施及環境分工舉辦,其中保齡球賽會在香港主辦。 楊德強:「保齡球分為預賽同正賽,在全運會正賽之前會有預賽,預賽會邀請香港市民可以參加。選了代表後,參加全運會群眾項目正賽會跟來自省市通過預賽的代表競技、角逐,除了在香港參加保齡球外,其他群眾項目,有一項,即空手道會在澳門其他20多項在廣東省,那些項目,香港居民也有機會參加預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精神健康|有機構到校表演論壇劇場 學生改寫不快結局 稱反思處理人際問題
【有線新聞】家庭及人際關係與學生的情緒和精神健康息息相關,有機構以「論壇劇場」形式到中小學表演,希望令學生設身處地反思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旺角這所中學的禮堂內學生都專心觀看戲劇,戲劇中的母女產生爭執,不快收場。台下的學生看得譁然,但沒有想到原來自己也有機會上台改寫故事。李心悅同學:「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論壇劇場,我覺得它比一般的劇場更新穎,它更有互動性。」編劇、導演、主持陳曉彤:「論壇劇場大多呈現一個有衝突,或者有紛爭的戲劇場面,透過看畢劇目,觀眾可以討論内容之餘,想到新的解決方式,可以嘗試進入戲劇內替代本身的角色作出改變。」 葉恆之同學:「我認為兩母女吵架的情節是特別深刻的,因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普通家庭中也經常發生這些吵架的場面。然後最後的問題可以令你反思,那一次吵架你是否做錯了甚麼,下一次可以如何改善。」李心悅同學:「只要我們安排時間,冷靜互相討論,分享自己不同的看法,其實所有問題都一定能得到解決,甚至有更好的出路。」 加減乘除基金副行政總監蕭顯豐:「 這次正好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與我們合作,我們選擇了家庭關係這個主題,因為始終家庭關係是學生精神健康壓力其中一個最大的來源。我們也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中、小學生患精神病倍增 蔡若蓮:定義闊了、涵蓋人數多了
【有線新聞】患精神病的中、小學生五年內增加超過兩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是社會對精神病的意識增加。 蔡若蓮:「第一就是對精神健康的定義闊了,有精神健康的定義闊了,涵蓋的人數多了。另外大家的意識亦提高了,所以有些之前沒有個案,現在都找了出來,所以會看在數個因素下數字就上升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家國天下|中大文物館擴建 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提供新場地 料下半年落成
【有線新聞】有逾半世紀歷史的中大文物館,是香港首間為展覽文物而建的博物館。大學目前正擴建新大樓和展館,預計今年下半年落成,期望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等活動提供新場地。 童宇專注研究古代黃金工藝,近年他和研究團隊運用不同的科學儀器,仔細觀察古人在鐵器或青銅器上如何鑲嵌金銀裝飾。他指,目前在中國還未挖掘到當中所用的工具,要研究金匠精湛的工藝,只能以間接方法推敲。中大文物館副研究員童宇:「當這些文物數量多的時候,其實這個結果就愈來愈有意思了,不同時代的工藝可能會有變化,刻刀的大小、形狀,或者鋒利的程度,在不同的地域其實也會有變化。」 中大文物館在1971年創立,目前藏品逾16,000件,橫跨新石器時代至近代,包括國寶級的碑貼拓本、宜興紫紗、貿易陶瓷和書畫等等,不少也是由海內外的收藏家以及文化單位捐贈。中大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副研究員)王冠宇:「這麼多年來,我們每一代的文物館人與各界,無論學者、研究人員或收藏家都有一個很無間的合作。大家有一個信任,有一個信心在此,就覺得將他們的藏品交給我們能得到非常好的保管和研究,也可以達致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令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可以好好展現出來,給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