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港大風波|證據不足確立行爲不當指控 張翔:還以清白 蔡若蓮:冀港大汲取經驗
【有線新聞】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被指涉及多宗行爲不當事件,港大校委會成立的專責小組認為對張翔的指控不成立,校委會接納報告,張翔發聲明指報告還他清白,但對他及學校造成傷害。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事件告一段落,希望港大汲取經驗向前看。 港大校委會的兩個專責調查小組經過半年的調查,檢視投訴電郵中舉報的問題及事宜後,認為可掌握的證據不足以確立對港大校長張翔的指控。張翔隨即發聲明,強烈譴責造謠者對他及大學的嚴重誹謗已經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大學的發展計劃也難以推進,包括全球招聘人才計劃受挫,有個別已簽約加盟港大的國際頂尖學者因而卻步,部份計劃甚至被迫暫停。張翔在聲明中又強調大學的「吹哨者」制度要慎用,在真相未明時要保護被舉報者的權益。張翔說往後會加強與校委會溝通,推進大學改革。 張翔去年10月收多封匿名電郵投訴,指控他不當處理大學財產,以及在遴選副校長與醫學院院長時做法有問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事件已告一段落,希望港大可以汲取經驗。蔡若蓮:「院校的良好管治對院校是非常重要,香港的大學在高等教育上是很知名、優質,我十分希望吸取今次的經驗,大家都應該放下,因為已過去、告一段落,應該同心協力,因為我們高等教育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DSE|英文科卷三改紙本點名 考評局:八成考生用「報到易」 有人稱仍失靈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試場停用「監考易」應用程式,改用紙本為考生點名。考評局說4.3萬名考生,當中八成用「報到易」簽到,但有考生說仍然用不到「報到易」。 文憑試英文科聆聽及綜合能力卷開考,在何文田一個試場,考生提早到達溫習。用作核對考生身份的「監考易」應用程式連日故障,考評局當局決定停用。考生要繼續用「報到易」,大部分同學都順利自行簽到,但仍然有人說用不到。考生潘先生:「與昨天(星期五)一樣用不到,(登入不到?)也是停在載入畫面。其實『監考易』較少人用,但『報到易』更多人用,反而停用少人用一個,覺得不太合理。」 試場主任向監考員派發點名簿,監考員之後到考生座位旁逐一檢查准考證、身份證等,核實考生身份,用點名簿點名。創知中學副校長黃麗燕:「其實很多老師熟習紙本點名手續,即使昨日較晚公布,今早提到要改為紙本老師也知道怎樣做。毋須再花時間登入,於是一開始便知道用紙本,所以對作為試場主任和監考員更易適應。」 監考員點名一般在開考後15分鐘後才開始,但聆聽卷則於錄音廣播前完成。即使用紙本,都不會妨礙考生考試。 文憑試核心科目還有兩天,星期一考數學卷一和卷二,星期二考公民與社會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提升工程 提供空調及座椅 讓乘客「叉電急救」
【有線新聞】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巴士4號月台的乘客候車室已於今年3月24日投入服務,新候車室提供了空調及座椅,並設有飲品自動販賣機及手機充電設施。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發表網誌,指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去年平均每日接載超過1,140萬乘客,除了提供穩定安全的交通服務,政府亦致力提升市民的舒適度。他引述國際顧問公司奧緯諮詢與美國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進行全球性的運輸研究,在比較全球60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站點距離、營運時間、可靠程度、乘客負擔能力等因素後,本港公共交通網絡連續兩年在公共交通分類指數全球排名第一。 林世雄指,政府銘記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初心,持續全方位提升服務。由運輸署統籌、建築署負責興建的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乘客候車室正是一例。 這個新候車室提供了空調及座椅,讓乘客可以涼着冷氣坐下來等車,並設有飲品自動販賣機及手機充電設施,讓乘客可以為自己與手機都「叉電急救」 。 為了讓乘客掌握下班車的預計到站時間和其他交通資料,候車室設有巴士實時到站時間顯示屏及乘客資訊顯示板。乘客可透過巴士實時到站時間顯示屏了解下班車的預計到達時間,亦可以透過乘客資訊顯示板上的「香港出行易」程式方便快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全運會|保齡球賽香港主辦 楊德強:市民可參加預賽 其餘賽事與大灣區分工
【有線新聞】第15屆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說,今屆繼續有多項群眾賽事按大灣區各城市的設施及環境分工舉辦,其中保齡球賽會在香港主辦。 楊德強:「保齡球分為預賽同正賽,在全運會正賽之前會有預賽,預賽會邀請香港市民可以參加。選了代表後,參加全運會群眾項目正賽會跟來自省市通過預賽的代表競技、角逐,除了在香港參加保齡球外,其他群眾項目,有一項,即空手道會在澳門其他20多項在廣東省,那些項目,香港居民也有機會參加預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精神健康|有機構到校表演論壇劇場 學生改寫不快結局 稱反思處理人際問題
【有線新聞】家庭及人際關係與學生的情緒和精神健康息息相關,有機構以「論壇劇場」形式到中小學表演,希望令學生設身處地反思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旺角這所中學的禮堂內學生都專心觀看戲劇,戲劇中的母女產生爭執,不快收場。台下的學生看得譁然,但沒有想到原來自己也有機會上台改寫故事。李心悅同學:「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論壇劇場,我覺得它比一般的劇場更新穎,它更有互動性。」編劇、導演、主持陳曉彤:「論壇劇場大多呈現一個有衝突,或者有紛爭的戲劇場面,透過看畢劇目,觀眾可以討論内容之餘,想到新的解決方式,可以嘗試進入戲劇內替代本身的角色作出改變。」 葉恆之同學:「我認為兩母女吵架的情節是特別深刻的,因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普通家庭中也經常發生這些吵架的場面。然後最後的問題可以令你反思,那一次吵架你是否做錯了甚麼,下一次可以如何改善。」李心悅同學:「只要我們安排時間,冷靜互相討論,分享自己不同的看法,其實所有問題都一定能得到解決,甚至有更好的出路。」 加減乘除基金副行政總監蕭顯豐:「 這次正好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與我們合作,我們選擇了家庭關係這個主題,因為始終家庭關係是學生精神健康壓力其中一個最大的來源。我們也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中、小學生患精神病倍增 蔡若蓮:定義闊了、涵蓋人數多了
【有線新聞】患精神病的中、小學生五年內增加超過兩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是社會對精神病的意識增加。 蔡若蓮:「第一就是對精神健康的定義闊了,有精神健康的定義闊了,涵蓋的人數多了。另外大家的意識亦提高了,所以有些之前沒有個案,現在都找了出來,所以會看在數個因素下數字就上升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家國天下|中大文物館擴建 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提供新場地 料下半年落成
【有線新聞】有逾半世紀歷史的中大文物館,是香港首間為展覽文物而建的博物館。大學目前正擴建新大樓和展館,預計今年下半年落成,期望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等活動提供新場地。 童宇專注研究古代黃金工藝,近年他和研究團隊運用不同的科學儀器,仔細觀察古人在鐵器或青銅器上如何鑲嵌金銀裝飾。他指,目前在中國還未挖掘到當中所用的工具,要研究金匠精湛的工藝,只能以間接方法推敲。中大文物館副研究員童宇:「當這些文物數量多的時候,其實這個結果就愈來愈有意思了,不同時代的工藝可能會有變化,刻刀的大小、形狀,或者鋒利的程度,在不同的地域其實也會有變化。」 中大文物館在1971年創立,目前藏品逾16,000件,橫跨新石器時代至近代,包括國寶級的碑貼拓本、宜興紫紗、貿易陶瓷和書畫等等,不少也是由海內外的收藏家以及文化單位捐贈。中大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副研究員)王冠宇:「這麼多年來,我們每一代的文物館人與各界,無論學者、研究人員或收藏家都有一個很無間的合作。大家有一個信任,有一個信心在此,就覺得將他們的藏品交給我們能得到非常好的保管和研究,也可以達致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令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可以好好展現出來,給全球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葉劉淑儀專訪|改垃圾徵費非「跪低」 葉劉:前官員不用執行,講就容易
【有線新聞】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在本台節目說,現階段說是否押後執行垃圾徵費是言之過早。她指即使政府改變政策亦不應視為「跪低」。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政府有就垃圾徵費解說,但一些執行細節就無法解答,相信政府會繼續聆聽意見。葉劉淑儀:「前官員說就容易,因為現時不是他們執行。如果政府改變政策,亦不能視為『跪低』。上屆政府有相對貧窮線,本屆政府亦放棄了。政府不放棄辣招又被人罵不聽意見,政府聽意見無理由又罵他無能力執行政策,應該靈活些。本地消費很受港人北上影響,目前環境增加市民(經濟)負擔,要認真考慮。(不適宜推?)這我不評論了,看試行計劃完結後我們再全盤考慮。」 至於市面淡靜如何突破,葉劉淑儀說政府短期內可做不多,香港應提升服務質素吸客。「香港目前面對困境,其中原因是美國息口高,香港聯繫匯率與美元掛勾,旅遊方面香港很貴。政府舉辦盛事是正確的,因為盛事而來的旅客通常留久一點、消費高一點。」 23條立法後,有西方國家提出制裁香港官員。她說不害怕被制裁,又指美方制裁力度和層次較《港區國安法》後輕微。葉劉淑儀:「今次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言,不是總統。他引述的條例不是《香港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警深水埗截查遇反抗 搜工廈毒窟檢100萬元毒品 2男女被捕今日提堂
【有線新聞】警方將軍澳警區特別職務隊人員4月10日晚上在深水埗石硤尾邨一帶展開反毒品行動,其間發現一對可疑男女,遂上前截查。警員在該19歲本地男子及該21歲本地女子身上共搜獲約279克懷疑可卡因,其間該男子拒絕合作及作出反抗,警員將他制服及戴上手銬。 其後人員將該女子押解到長沙灣一個由她租用的工業大廈單位搜查,並在該單位內檢獲271克懷疑可卡因、613克懷疑氯胺酮及387克懷疑冰毒。行動中檢獲的毒品總市值超過100萬元。 該男子涉嫌「販運危險藥物」及「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被捕,而該女子則涉嫌「販運危險藥物」被捕。兩人已被落案起訴,案件將於今日(13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警方相信,是次行動成功阻止該批毒品留入市場。調查顯示,有人懷疑受不法分子金錢利誘,替販毒集團租用工業大廈單位作毒品儲存倉,再將毒品分拆給買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沙田瀝源邨單位淪販毒工場 43歲男子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沙田警區特別職務隊昨日(12日)晚上在沙田瀝源邨一帶展開反毒品行動。警員突擊搜查瀝源邨一單位,並於單位內檢獲共約632.4克懷疑大麻、27.1克懷疑可卡因、6.3克懷疑冰毒及一批懷疑用作毒品包裝的工具,市值約16萬元。 警方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販運危險藥物」拘捕單位內一名43歲姓吳本地男子,他正被扣留調查。案件交由沙田警區特別職務隊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3日
紅磡私家車失控剷石壆翻側釀2傷 22歲男司機涉酒駕被捕
【有線新聞】紅磡有私家車失控翻側兩人受傷,男司機涉嫌酒後駕駛被捕。私家車車身嚴重損毀,碎片散落馬路上。 凌晨1時許,該私家車沿紅磡繞道往紅鶯道方向行駛,期間懷疑失控撞向路邊石壆翻側,消防到場將22歲司機及32歲女乘客救出,兩人受傷送院,司機未能通過酒精呼氣測試,涉嫌酒後駕駛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