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30日
智創未來|「電子鼻」檢測多種氣體 助智慧家居及醫療健康應用
【有線新聞】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五感都逐漸可以數據化,有院校研發出「電子鼻」,可以檢測多種氣體,相關學者相信感知氣味的發展有巨大潛力,能夠應用於智慧家居及醫療健康等領域。 研究員先將一杯液體給機械狗「聞一聞」,經系統分析後可以得知那杯液體其實是酒精,能夠分辨氣味是因為這隻機械狗應用了仿生電子鼻技術。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顯示與光電子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主任范智勇:「我們人大概是有500萬個嗅覺感受器,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大腦對嗅覺感受器收到了信號,進行一個分析處理。仿生電子鼻技術它實際上就是把這個氣味,化學分子的信號,變成我們這個電信號,然後變成我們電腦,它可以理解的這種信號。這個器件裡面有一萬個傳感器,這已經是國際上或者世界上這個集成度最高的一個電子晶片了。」 機械狗頭頂裝有俗稱「電子鼻」的仿生嗅覺傳感器晶片,可以模仿鼻子的運作機制,檢測多種氣體,有助應用在智慧家居,防止意外發生。范智勇:「有火警,先派機器狗去看一下,到底哪裡有洩漏,比如說煤氣或者洩漏天然氣,狗狗先去看一下,如果洩漏的地方找到了,或者濃度很高的話,我們消防員不需要馬上過去。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人是聞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25日
智創未來|AI電影與影片生成
【有線新聞】近年人工智能技術已應用至各行各業,或將逐步改變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有大學透過藝術科技教育,鼓勵學生運用不同工具創作,包括以人工智能生成電影影片,並舉辦電影節等活動,與業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創作流程、拓展影像表達的邊界,為觀眾帶來新的視覺和觀影體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3日
智創未來|AI生成影片掀創作浪潮 學者:AI電影快上戲院
【有線新聞】近年全球興起以AI人工智能生成影片,有大學透過藝術科技教育鼓勵學生創作AI電影。有學者預計AI高度參與甚至完全由AI生成的電影,最快一至兩年內正式進軍戲院。 這35部電影短片全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製作,是科大今年舉行的大中華區首個「AI電影節」入圍作品,活動吸引來自全球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700多部電影短片參加。有學者相信未來電影的影像和製作流程應用AI的比例會愈來愈高。科大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助理教授饒安逸:「無論是在美國或在中國可能馬上就有這個純AI,或者說用AI介入非常多,比如60%、70%以上的真的電影,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可能就會走入電影院。」 不過亦有影視從業員認為要等到AI電影在票房上取得實質成功,本地業界才會真正擁抱這項技術。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名譽顧問魏天明:「因為電影工作者很實在,他一定要有一個價值在這裡,否則哪個人會花時間去做呢?又要謀生,又要去發展,你一定要讓他覺得有一個前景,還要有一個成果。」 有跨學科博士生今年嘗試根據一部他們4年前花5萬元人民幣實景真人拍攝的電影作品,利用AI影像生成技術重新創作成微電影。不過受到AI的技術和局限性影響,他們需要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8日
智創未來|新食材 新健康
【有線新聞】健康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之一,而飲食是其中一項影響著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有不少的科研團隊研發了各式各樣的食品科技,旨在為大家帶來更健康的飲食。面對接踵而來的新型食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食品,同時享受美味與健康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6日
智創未來|有科研團隊從菇菌提煉脂肪替代品 應用於甜品製作稱有效預防肥胖
【有線新聞】有大學團隊從天然菇菌中提取功能性成份,研發出新型脂肪替代品,能夠用作生產低脂食品,標榜可以預防肥胖及其他代謝疾病等。 將鮮奶油及牛奶加熱,再將這些脂肪替代品和糖混合,加入魚膠,再倒入杯,冷凍凝固後加入紅莓醬低脂意式奶凍就做好了。 酒店總經理李景恒:「酒店需要製作很多甜品,如雪糕、蛋糕,而忌廉是主要成分。除了在蛋糕、雪糕上應用,在頭盤和西餐裏,因為西餐一般都會有一些醬汁都會應用到忌廉。我們的廚師團隊用了數個月時間,反覆在不同食品上測試,我們也分不出味道的差異。」 這間酒店現時所用的忌廉脂肪含量較一般忌廉低,製作過程中所用到的脂肪替代品是在天然菇菌中,提取的功能性成分多醣轉化而成,標榜有助減低食物的脂肪含量及卡路里,預防肥胖及其他代謝疾病等。 理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輝 :「菇類是一類普遍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一般是0.5%至3%的脂肪。我們主要目標是高油、高脂的食品,嘗試在曲奇(應用),應用於曲奇可以減低一半脂肪,還有在忌廉蛋糕或忌廉製品裡可以減少25%的脂肪。在應用方面比較簡單,基本上任何一間廠房或家庭廚房都可以運用這個研發,可以將粉末混進食物中 。」 理大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1日
智創未來|香港創科展
【有線新聞】由香港創新基金主辦的香港創科展踏入第4屆,旨在鼓勵中小學生以科學及創意,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到的挑戰。今年吸引到近300間學校報名,金獎隊伍可以到瑞士參與「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一起看看今年一些入圍的作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9日
智創未來|創科展近300學校參與 評委岑浩璋:為學生培育創新種子
【有線新聞】近年學界創科氛圍愈來愈濃厚,早前舉辦的香港創科展有近300間學校參與。 拍攝容貌,輸入字詞或句子,程式就會生成相關的句子的拼音,亦會有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提示如何發音。 中五學生蔡智林:「這裏可以看到他說『你好嗎』三個字,我們希望用戶用到自己的面部來模擬自己讀出這個字的唇部動作,令到他有更加好的動力去學習如何正確發音。」 之後上傳錄音,程式會分析發音是否準確。蔡智林:「人工智能會用兩種不同的數據作比對分析,然後作出評分及建議,令我可以改善自己的讀音。如果高分的話像這樣,就可以練習下一個詞語,如果低分或是不合格的話,就可以回到重新練習,看回剛剛的指示重新練習它的發音。」這一個程式是由蔡智林與另外兩位同學一起設計及研發,目標針對聽障人士發音問題、改善發音。 亦有入圍的隊伍以近年常見的電話騙案為主題,透過「VR」虛擬實境,讓用家以第一身的角度了解被騙的後果 ,中三學生陳曉澄:「我們就會模仿騙徒致電給玩家,玩家就需要選擇當聽到這些電話後會否相信他說的話,如果玩家相信他說的話,我們亦有製作一個劇場給他,就告訴他如果我們相信了騙徒的話會有甚麽的後果。」 今屆創科展有近300間學校報名,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02日
智創未來|護苗有方
【有線新聞】植樹造林工作絕不止步於將樹苗種下的一刻。要延續造林保育的環保願景,就要適當照料樹苗。有初創研發無人樹苗培育監測設備,針對植樹後,難以人手監測和護理樹苗的挑戰,利用窄頻物聯網通訊技術,勘察植樹區的土壤條件及持續監測樹苗的生長狀況,從而提升樹苗的存活率,使綠意得以繼續萌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2日
智創未來|有初創研發智能系統監測土壤環境 提升植樹升功率
【有線新聞】植樹造林保育可以提升地區的生態價值,有初創就研究植樹的護理方案,提升樹苗的存活率、減少資源浪費。 MetaGreenX及Metaprint聯合創辦人黃弘曆:「科大給了我們一個空間進行我們的裝置測試。我們會在這個空間裏種植我們的樹木以及裝我們的儀器,監測這個土地上的土壤變化,包括溫、濕度、土壤營養,以及我們如果種樹,用了儀器以及未用儀器之後究竟有甚麼分別。」 檢測到環境陽光充足,將本地原生品種大頭茶樹苗種落地,再將樹苗監測機放入附近土壤,就可以全天候監測樹苗的健康狀況。黃弘曆:「GrootX會用一個插入泥土式的傳感器,它收集泥土的氮、磷、鉀,以及酸鹼度、溫度和濕度。然後我們就可以分析香港不同地方,例如說我種不同植物的時候,究竟在不同季節,它的土壤變化會怎樣。」 一次參加植樹活動的時候,幾位創辦人留意到植樹後難以安排人手長期監測樹苗的生長狀況,並安排適當的護理工作,導致樹苗的存活率低,於是就構思出無人樹苗培育監測設備。收集到的數據透過覆蓋率高而低功耗的NB-IoT傳輸技術傳到後台,既穩定,又能減少耗電。MetaGreenX及Metaprint聯合創辦人Kathy:「我們設計的初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6日
智創未來|有寵物食品科研研寵物脫水鮮食 助主人量身訂造合適餐單
【有線新聞】有寵物食品科研初創將脫水技術應用於日常寵物鮮食,能夠將食材大部份營養成分保留,亦有獸醫建議消費者為寵物安排飲食餐單時可以先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先將食材切片,鋪上網架,然後放進風乾機,以70至90度風乾大概10至15小時,製成脫水的食材,再將食材打磨成粉末。杜佩穎指,食材主要分為肉類、澱粉、蔬菜、以及營養補充品,而利用脫水技術製作的食材能夠保存食物大約90%的營養成分,同時亦方便寵物主人為寵物量身訂造合適的餐單。 Petsona創辦人杜佩穎:「寵物的體重、年齡、是否已經絕育,有沒有一些特別的健康情況或食物敏感。根據這些資料,我們便會製作第一份餐單,我們的演算法設計第一份餐單後,就會讓主人讓他們的寵物去嘗試。」 「如果是年齡比較小,我們稱之為幼犬,其實幼犬在第一年,牠們需要比較多嘅的卡路里。即使它是1歲,10公斤的狗與2歲,10公斤的狗相比,可能牠們進食的份量需要多1至1.5倍,在卡路里方面我們需要調整。如果是比較年老的狗,牠們需要比較好的蛋白質,但不能夠高油脂,因為牠們的消化能力已經降低,我們就需要設計一個比較容易消化的餐單。另外可能會有一些特別的身體問題,例如牠們關節不太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25日
智創未來|智養寵物
【有線新聞】寵物是人類的好夥伴,與牠們享受快樂時光的同時,主人們也需要從飲食、醫療、清潔等各方面著手,照顧寵物的健康。隨著愈來愈多創新技術、研發的出現,寵物主人可以利用這些科技,從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為寵物創造健康且優質的生活環境。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19日
智創未來|膠袋新出路
【有線新聞】傳統膠袋在堆填區需要數以十年計去分解,所釋出的污染物更加會破壞環境。有初創研發以甘蔗渣製成的水溶膠袋,最快8秒,膠袋就會被水分解,亦都可以用來堆肥。 另外,為了打擊濫用塑膠購物袋,政府在2009年推出首階段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其後兩度收緊。立法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年至2022年期間,每年棄置在堆填區的塑膠購物袋,大約維持在40至50億個的水平,直至2022年再上調膠袋收費後,數目才減少至2023年的37億個。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趨勢?未來應如何推動減少用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