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7日
一線搜查|城大通道封閉四年 南山邨長者焗住行斜路
石硤尾南山邨和大坑東邨居民,以往經城市大學內的通道,來往又一城商場及九龍塘港鐵站。但自2019年大學封閉出入口,限制外來人士進入校園,便沒有再重開,居民往來商場和港鐵站,要兜路走桃源街的斜路,對長者及殘疾人士尤其不便。有關注事件的社工希望城大履行社區責任,重開通道。 以往南山邨居民前往商場及港鐵站,都是經城大停車場出入口進入,再乘搭升降機到連接商場的通道。通道封閉後,街坊只能繞路行桃源街的斜路。有南山邨街坊認為,隨著香港社會復常,城大應重開通道,「我住南山邨,以往都是經城大去商場和九龍塘站,現在封了(出入口),如果疲倦不想行,就只好坐車上山。以前老人家會去逛商場,現在都侷限在邨內。」 根據城大社會責任約章,大學應適當允許社區公眾使用大學設施,以協助社區發展。一直有跟進事件的社工郭偉誠表示,過往已多次向校方反映,但校方無意重開通道,「(城大的通道)有升降機,有瓦遮頭,便利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亦是唯一的途徑。估計南山邨、大坑東邨有過千戶長者,天氣開始炎熱,希望政府可同城大商議,履行社會責任。」 城大回履《一線搜查》,表示過去3年校園持續進行大型工程,有大量工程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6日
一線搜查|柴灣樂翠臺惡霸法團作勢打人:想打你兩槌! 公開會議竟限三業主列席 場面混亂終報警
《一線搜查》前日報道柴灣樂翠臺大維修的爭議,昨日繼續追擊事件發展。樂翠臺法團在一月底召開例會,法團如臨大敵,除了增聘保安把守會議室大門,公開會議亦只准三位業主列席,結果場面混亂,有業主報警求助。 樂翠臺一班業主過去無積極關注法團事務,直到屋苑突然搭棚做維修,管理公司又請辭,在退場前特意發信提醒住戶留意大維修細節,連串事件令一班業主如夢初醒,在他們追查下,才揭發法團問題。 在1月29日晚上,樂翠臺法團舉行例會,原本公開會議,臨時限制只准三位業主列席。法團當日又額外聘請了三、四名臨時保安把守會議室門口,亦有屋苑保安拍攝會議室外聚集的業主;有業主要求直播開會情況,以及要求主席出來回應提問,但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場面一度混亂,最終業主報警求助。 其中一名獲准列席會議的業主施先生表示,主席在會議上未能釋除業主疑慮。「直到現時為止,也是要求主席拿出正式合約給我們,他到現時也沒有拿出。作為一位主席,我們三番四次叫你(主席)出來對話,你不去做這件事,反而說『我有人生安全問題』、『我會被人打』等等。」 《一線搜查》攝製隊當晚趁會議結束,當面向法團主席查詢,他全程避走,無回答提問。不過現場一位姓柯的委員,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5日
一線搜查|柴灣樂翠臺神秘億元大維修 貴市建局估價近五成 「幽靈」會議拍板強推
屋苑保養維修業主有責,但柴灣樂翠臺最近因一筆逾億元大維修工程爭議不斷,就連服務多年的管理公司亦突然請辭,退場前更向業主發信,提醒業主看清楚維修細節和內容。 樂翠臺早前突然展開維修工程,業主見架起棚架,才驚覺有問題,「咦?做大維修喎」、「為何我們沒有收到通知要付錢?」大維修未集資便開工已經離奇,更奇怪的是,搭棚不足一星期,服務了38年的管理公司突然出信予業主提出請辭,又向業主強調大維修完全由法團牽頭,「管理處並無參與工程合約和工程安排,我們提醒過法團,要在集資之後,才可以展開屋苑大型樓宇維修工程。」 管理公司請辭引起業主關注屋苑大維修問題,並阻撓工程展開。業主追查下,問題愈揭愈多,樓齡只有38年的樂翠臺,因未夠40年,不符合資格申請市建局樓字更新大行動的資助,但法團去年6月遊說業主通過維修方案以取得資助,有業主向《一線搜查》說「其實我們是沒有資格參加『樓宇更新大行動2.0』資助,但當日(居民大會),主席和顧問公司也說『一定得㗎喇』、『冇問題㗎喇』,你今天不表決的話,我們過期就不能申請了。」業主質疑,樂翠臺根本就未夠期做大維修,亦無收到強制驗樓令,不明白法團為何急著進行維修。 業主後來更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一線搜查|路牌改用新字體幼線辨識度降低 駕駛者盼用舊字體保道路安全
政府近期在多區更換路牌,新字體引起爭議。有駕駛者和行人覺得新路牌字體雖較美觀,但筆劃不及以往所用的字體清晰。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認為,駕駛人士不能停車看路牌,否則影響道路安全,建議當局可考慮給駕駛人士看的路牌沿用舊的「黑體」字形,給行人看的路牌則採用新字體。 《一線搜查》走訪中環、大圍和荃灣三區,三區的市民和駕駛人士都覺得「新不如舊」,認為舊有的路牌字體較清楚。道路研究社社長邱益彰表示,原本所用的字體為「黑體」字,每個筆劃粗幼相若,而新的路牌採用「古典明朝體」,主要特點是橫筆較幼,直筆較粗。 對於那種字體較好,他認為從美觀角度見仁見智,但在用途上比較,新路牌字體辨識度或有不足。「路牌要求遠距離看到,筆劃粗幼不一,再加上用於反光物料,駕駛者未必看得清楚。例如大圍個『大』字,橫筆看不清,就以為是錯字。」 「駕駛者不能慢車、停車看路牌」,李耀培指出,新字體因較幼,英文字母「a」、「o」、「e」遠看相似,或影響看英文字路牌的駕駛者視線和專注度,對道路安全構成影響。他建議兩存其美的做法,是新字體的路牌給行人看,而給駕駛者看的路牌,沿用舊有的黑體。 《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1日
一線搜查|大角咀行人隧道變「睡道」 街坊盼政府向露宿者提供支援決問題
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政府去年先後兩次跨部門行動,驅趕隧道內的露宿者,但最近露宿者重回,隧道變「睡道」;加上有露宿者在隧道內明火煮食,一旦發生火警,隨時一發不可收拾。有街坊認為,事件反映社會支援不足,單靠驅趕行動無法解決問題。 有市民向《一線搜查》投訴,指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被露宿者佔用,掛滿帳幕,甚至有人用木板間成板間房入住,隧道內放滿雜物,行人路僅留下一個身位的位置。估計隧道內有二、三十位露宿者居住,佔用位置約100米。 資料顯示,政府先後在去年2月及4月兩度動員食環署、油尖旺民政處、社署等部門聯合清場,又以逾千個「膠馬陣」圍封,阻止露宿者入住。但最近露宿者重回,引起街坊關注。有街坊表示,平日不敢一個人走入隧道,亦有人認為露宿者聚集會帶來環境衞生等問題。 隧道內佈滿雜物,又有不少石油氣罐,萬一發生火警,隨時會「火燒連環船」。但有露宿者表示不擔心,「炸彈都不會怕」,他表示,原本在油麻地露宿,兩個月前來到櫻桃街隧道。另一位領取綜援的露宿者則聲稱,原本住沙田博康邨,但弟弟過身後,她不能回到該單位居住,正等待房署編配單位,預算露宿多一兩個月。有街坊認為,單靠清場驅趕露宿者無法解決問題,希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9日
一線搜查|垃圾徵費延遲實施政府做緊乜? 環團:應定KPI增透明度
垃圾徵費延至8月1日實施,但對不少市民及行業持份者而言,他們對政策細節仍一知半解。有環保團體認為,政府應增加透明度,定出績效指標(KPI),讓社會可以了解延遲多個月在做甚麼工作。 「雖然政府在過往這段期間有做宣傳,香港不同的餐飲商會、協會也有向會員推送一些政府宣傳資料,但是因為垃圾徵費是比較全面性,不是只涉及餐飲業,這是全港的措施,特別是收費方面,用哪類型政府指定袋,這個仍是不太清晰。」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為,市民到現在也未真正掌握垃圾徵費的內容,是因為政府無真正「落地」宣傳及教育。 柴灣翠灣邨任清潔工的蘇姐表示,垃圾徵費對工作帶來很大影響,除了加重工作量,當中不少問題難以解決。例如政府說物管公司不可以「包底」但可「執手尾」,建議清潔工可隨身帶多個大型指定垃圾袋,一邊收集合規格的垃圾,一邊將不合規格的垃圾放入指定膠袋內,但蘇姐認為難以執行:「那麼多樓層,那麼多袋,我點揹?」 翠灣邨物業管理公司代表洪子富認為,實施垃圾徵費後,除了開支增加,亦擔心引來更多亂拋垃圾的問題。「你看到這個垃圾站現在是開放式,即可隨意扔舊傢俬,將來我們都會將這些用鐵板圍封、上鎖,一定確保是有指定標籤的大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8日
一線搜查|郊遊掉垃圾要睇清楚 垃圾徵費後隨時變違法
本港8月實施垃圾徵費,有市民擔心將來去露營是不是要帶指定膠袋?新界鄉村村民自發清理散落的樹枝樹葉,又應否付費呢? 對於露營是否要自備指定膠袋的問題,環保署書面回覆《一線搜查》,指垃圾徵費實施後,市民到政府轄下的營地,可以沿用現時安排,即是將垃圾扔去營地內的廢屑箱、垃圾桶或垃圾收集點,事前不需要用指定垃圾袋包好。 不過,沙田區議員朱煥釗提醒,8月1日後如果行山的時候,路過一些垃圾收集處,千萬不要亂扔垃圾,否則可能會違法。「現在這裡已經有標示,說這個垃圾收集站,只是用來收集一些指定袋包好、或者貼了指定標籤的家居垃圾,如果行山人士到時將垃圾扔在這個收集站時候,其實已經是違法。」 他表示,不少行山人士都會經過新界的鄉村,擔心鄉村的垃圾收集站會變成垃圾黑點。「例如馬鞍山村這個垃圾收集站,比較近熱門露營地點,所以其實很多村民都擔心,如果將來行山人士將一些不符合規格的膠袋垃圾扔在這裡,會不會令到這裡變成黑點。」他建議當局需要加強巡查,或者加裝閉路電視監察情況。 政府表示,食環署將來會視乎違規的嚴重程度,安排執法人員進行突擊巡查及執法工作,以收阻嚇之效。 另外,鄉村地方很多時都是靠村民自發去執垃圾,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7日
一線搜查|日本人真係要鋸斷拖把? 居日港人親解當地掉拉圾方法
垃圾徵費8月實施,不少市民對執行細節仍不太清楚。有居日港人表示,日本垃圾徵費更複雜,初到日本時,花不少時間去學習掉垃圾。她又指出,日本棄置地拖棍,真的要鋸開當一般垃圾丟棄。 本港即將實施垃圾徵費,8月起扔垃圾便要付費買指定膠袋。膠袋分為9種不同大細、不同價錢,而大型垃圾或傢私要用11元指定標籤。相對香港,日本垃圾徵費較繁複,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處理規定,甚至有手冊寫明不同資源、垃圾應該如何分類及回收;在日本扔大型垃圾要收費,但收多少錢,就要打電話去政府部門問,問完再去買標貼,然後貼了才可以等人來收。 居日港人:初期花很多時間學習扔垃圾 在日本居住了9年,現時在堺市居住的港人愛織表示,剛到日本時,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扔垃圾。「我們搬進來這區居住的時候,市役所會給我們垃圾回收時間表,我們便貼在雪櫃看,譬如生活垃圾,即是一般垃圾、可燃垃圾,一個星期會回收兩次。明天是星期二,清潔工人會一早6時半來收垃圾。」 早前環保署助理署長胡勁欣回應如何處理地拖棍時,建議市民可將地拖棍鋸開,成為本港一時熱話,原來日本人真是會這樣做。愛織說:「這些除塵掃我們要如何處理呢?是真的要鋸開!一般來說鋸開30CM以下,可以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6日
一線搜查|產品過度包裝市民埋單硬食? 環團:應推動生產商源頭減廢
剛過的農曆新年及情人節,相關的禮物和產品包裝都特別精美。不過精美包裝背後,又製造多少垃圾呢? 在農曆新年期間,有不少賀年禮盒推出,很多也至少有三層包裝。以這盒中國柑桔為例,一磅盛惠88元,一盒有40粒,粒粒獨立包裝,即有40個獨立小膠袋。這類包裝不只浪費,還令整件產品的體積增加,將來垃圾徵費實施,要丟棄這些過度包裝的垃圾,便由市民承擔。 市民何小姐:「其實我也不贊成過度包裝,垃圾徵費實施之後,會盡量買沒有包裝的。即是自己少些垃圾,不會製造那麼多垃圾。」不過,亦有市民認為「無得揀」,有時被迫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我作為消費者,其實相對來說是被動。你要吃水果,例如吃士多啤梨,也沒辦法,你要買有包裝的士多啤梨。」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現時市民外出購物,要選購無包裝產品受到限制:「現在買一個蘋果原來也不容易,即是可能有個膠膜,有些甚至有膠兜、保鮮膜包住,但其實我們要的就是一個蘋果,很多時商家就是捆綁式消費,過度包裝,令某程度上消費者有壓力。」 「綠色和平認為,一開始商家去賣產品的時候,應該要用最簡約的包裝。最好就是沒有包裝的產品,又或者一些可重用包裝的產品,這樣才能直接源頭減廢。」譚穎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3日
一線搜查|馬鞍山村路公家地變私人停車場 自劃黃線插鐵柱霸位
有觀眾向《一線搜查》報料,懷疑有人私自霸佔公眾地方,自製私人停車場。 該「私人停車場」位於馬鞍山村路的一個避車處,該處亦是一個專線小巴站。現場所見,路邊用參差不齊的黃線畫泊位,可供多輛車停泊;而「車位」更放置水馬,寫上車牌號碼。有車位更插上鐵柱,用密碼鎖鎖上,相信為阻止其他人使用車位。 有附近村民表示,該位置一直都有泊車,聲稱「不是霸的,全部都是村民(使用)的」。在記者追問下,他承認這些「車位」所佔用的土地,並不屬於村民,但認為「這些不會阻礙別人」,「村民點會投訴呢?我們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對於私自畫上黃線,該受訪村民認為只為方便泊車。 《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逢星期一至五 播出時間:20:00-20:30 78台 22:30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2日
一線搜查|尖沙咀停車場煤氣管嚴重生銹 市民零距離吞雲吐霧「好牙煙」
尖沙咀一個半露天停車場,外露的煤氣喉管生銹情況嚴重,有使用停車場的市民擔心構成安全隱患。管理公司強調喉管安全,但將安排更換工程。 「我常常都會去那個停車場,一開始沒有留意,去年我才開始留意到,因為(生銹)實在太難看,亦不知道那是甚麼喉管。」報料人陳先生向《一線搜查》表示,直至有次去車尾箱取東西時走近生銹喉管,才發現是煤氣喉。 「看電視都知道,有易燃氣體,前面的車輛引擎又啟動著,這樣會不會引起火災?會不會爆炸呢?」正因為太擔心,陳先生將這些相片分享給做工程的朋友看,亦發電郵給停車場管理公司,希望作出跟進。 可能由於收到陳先生的投訴電郵,記者到現場視察時,發現管理公司已用白色膠布包裹著喉管,將生銹的部分遮蓋,不過仍然可見到有些地方有大片銹跡。更加危險的是,煤氣管附近有不少煙頭,亦有人在吸煙,不少在此處泊車的市民都無為意有關問題。 雖然已用白色膠布「遮醜」,但是否代表安全?參考機電工程署網頁資料,從外表來看,停車場的煤氣管生銹程度,似乎已經到達第3級,屬於嚴重生銹,建議盡快更換。 資深驗樓師賴達明認為,喉管風險相當高,建議盡快進行檢查,「如果見到這種情況,應該盡快處理,特別是因為管道本身是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20日
一線搜查|花11萬植牙幾個月後全甩脫 一棚爛牙不斷「執手尾」 困擾十年求助無門
正所謂「牙痛慘過大病」!但即使找醫生治療,亦未必可脫離痛苦。有市民找牙醫植6隻牙,但幾個月後「甩的甩、斷的斷」,事主不斷找涉事的牙醫跟進,但未能解決問題,亦無其他牙醫肯接手處理。由於涉事牙醫未能提供相關醫療報告,令事主投訴無門。 今年74歲的投訴人阿黃向《一線搜查》表示,被牙齒問題煩擾了十年。他花了約11萬元,一共植了6隻牙,本以為可一了百了,怎料幾個月後,上面的門牙「甩的甩、斷的斷」。 「我整完之後,就大約幾個月之後,螺絲就斷了。」由於負責的唐姓牙醫在港九幾間診所應診,阿黃為了幾隻牙,要四處奔波。「安排了我去中環,又為我再種一支螺絲上去,又再為我黐假牙上去。隔了一段時間,又再甩出來,又要去九龍灣的診所整。然後隔一段時間,又甩出來,又轉去尖沙咀的診所。在尖沙咀診所,又再黐假牙上去……接著做到最後呢,螺絲甩出來,離開了我的牙床,甩了出來。」 阿黃上顎原本植了四隻牙,已經全部甩掉。「還有一些螺絲插在牙肉和牙床,尖的螺絲,現在還剩一粒。」阿黃已數不清找這位唐醫生「執手尾」次數,但始終未能解決問題,阿黃曾經去看其他牙醫,但無人肯接手。面對著一棚爛牙,令他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