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垃圾徵費|有議員支持不再推行 指現時經濟環境不宜加重市民、商界負擔
【有線新聞】政府決定本屆任期內不再推行垃圾徵費,有立法會議員支持,認為現時經濟環境下,不宜加重市民和商界負擔,現階段亦毋須定下重推日期。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金融、股市帶動下是整體向好,但個別例如餐飲業仍面對不少挑戰,市民習慣仍然要培養現時跟一年前的環境沒有改變很多。之前有些工作沒有白費,垃圾量不論人均還是整體都是正下降。廢物產生方面,回收率是上升中,所以我們見到,其實如果不收費都做到有關效果,現時都不應該收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3日
垃圾徵費|政府稱因貿易戰等因素 本屆內政府不再推行 環團批迴避責任
【有線新聞】政府表示本屆內不再推行垃圾徵費,提到貿易戰及地緣政治令香港面臨多重挑戰,加上經濟轉型壓力、社會不支持現階段落實措施,認為減廢回收策略需要因時制宜。 政府去年5月宣布,煞停垃圾徵費後一直未交代未來路向。事隔近一年半,環境及生態局終於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表明現屆政府維持暫緩實施垃圾徵費。當局解釋目前全球貿易戰和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正面臨多重挑戰,加上經濟轉型帶來的壓力,社會不支持現階段實施垃圾收費。包括物業管理、飲食及清潔業界說面對人手不足及經營挑戰,不希望急於實施垃圾徵費。 當局強調,政府各項減廢回收工作已收到明顯效果,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應該因時制宜,亦要避免對市民和商界,特別是中小企和基層市民帶來額外負擔。 有環保組織表示失望,又批評政府迴避推行失敗的責任。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譚穎琳:「這屆政府經常放大,一些經濟壓力及其他外部形勢,我想提出只花在回收或現在解決方法即是焚化爐,都消耗以百億計公帑同樣所費不菲,但這些政策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事實上整個試行過程期間,社會提出很多不同問題及建議,都是香港處理垃圾結構性問題,政府應該早早解決,但這麼久也沒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04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宣傳見成效料助重推 據悉政府明年向立會交代
【有線新聞】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垃圾徵費雖然暫緩,但大規模的宣傳起到正面成效,回收文化的建立將有助政府重推垃圾徵費。 謝展寰:「首半年看到,我們在收回來的回收物及廚餘短時間內上升超過一半,廚餘差不多增加超過一倍,所以看到大家參與熱度相當高。我們會繼續努力擴大減廢回收方面工作,增大回收設施,全部以倍數計,希望藉此慢慢社會建立一個大家接受的綠色減廢回收文化。相信我們將來再評核民意、考慮條件時,對於下一步何時再推行垃圾徵費,我相信很有幫助。」 環境諮詢委員會主席查逸超則指據他了解,政府明年會就垃圾徵費一事再向立法會交代。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9日
垃圾徵費暫緩實施 謝展寰:減廢初心不變 明年中向立會交代進度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計劃暫緩實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減廢的初心不變,將研究優化計劃,明年中向立法會交代進度。 謝展寰:「我們見到在宣傳收費過程,雖然主流民意希望我們暫緩,但大家對減廢回收的做法都很支持。所以現在我們把握機會,從擴大回收配套和加強公眾教育為首,推動社會建立良好綠色減廢回收文化。我們亦會研究如何優化垃圾收費計劃,讓將來推行時市民可更適應和接受減廢回收措施。」 他說過去大半年加大減廢力度,回收和廚餘總量分別增加一半,其中家居廚餘增加四倍。屋邨方面,每戶每月獲派20個指定垃圾袋,6月至9月回收量增加超過一半;廚餘回收亦超過七成,反映宣傳有成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2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稱未來研究優化收費 環境局指作進一步調研:現階段沒任何傾向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暫緩實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未來會研究如何優化收費,令市民接受,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按量收費,相信清潔工會較易配合。 謝展寰出席電台節目時以台北為例,指台北亦有推行垃圾收費,但並非以逐戶計算,而是整幢大廈計算用袋,認為做法已經解決了好多現時香港面對的問題。他直言,很多地方不以每戶收費計算,是由於這個社會並非人人百分百乖,不守法的人會垃圾隨處丟棄到公用地方。「只要有一、兩成人不守法,香港每日就會有幾十萬人亂丟垃圾,就會產生很大問題。」 至於每幢大廈收費的做法,會否減低市民減廢的誘因,謝展寰認為,在大廈內不肯減廢的住戶,屆時會被其他住戶定義為不負責任;業委會亦會有誘因,考慮如何減少垃圾支出,例如鼓勵大家多使用回收桶等等,認為更助建立減廢回收的文化。他又說,推行法例時,要培養減廢文化,否則只會側重於一方,或會引起反彈。 另外,被問到早在政策醞釀時已討論按量收費,謝展寰回應指,當時希望有較理想化做法,惟到真正試行時發現有很多實質困難。 環境及生態局指,謝展寰近日介紹了不同污者自付方向或方式可供研究考慮,包括生產者責任制和不同垃圾收費方式,也有提及有些地方不實行垃圾收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1日
垃圾徵費|公屋戶今起獲派指定袋 市民:分類後垃圾是少了 謝展寰:重推需時評估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暫緩實施,政府向公屋住戶免費派指定袋,又展開回收大行動,繼續宣傳教育。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重申,現階段不會訂定垃圾徵費重推的時間。 全港約84萬公屋住戶,本月起可免費獲派指定袋,每兩個月可領取40個袋,為期半年。有住戶指已習慣分類回收,相信免費指定袋數量夠用。 鍾先生:「今日領取了,都用不上。(為甚麼?)廚餘有廚餘機,垃圾會分類紙、甚麼其他的。除非它不回收,不回收那些才當垃圾。」 潘女士:「應該是盡量少用(垃圾袋),我有時兩日用一個。不過視乎家庭,有些人多垃圾、有些人少垃圾。現在分類後,垃圾桶的垃圾是少了的。」 除了派指定袋,環保署亦展開回收大行動。即日至7月31日,在綠在區區做回收,可獲六倍綠綠賞積分。區議員期望,當局可以再加強回收網絡。黃大仙區議員楊諾軒:「見到已經多(綠在區區),但很多仍然是流動回收站形式營運,但知道一般街坊下班上班時間不太定時,可能不吻合流動回收站時間,而且廚餘因為可能家居佔大部分(垃圾),一半或3分1都是廚餘,廚餘機位置對他們而言很重要。」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會繼續多方面推動垃圾徵費,現階段不會訂定具體重推時間。謝展寰:「兩個基本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01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訂重推時間表非負責任 需好好慢慢評估民情 宣傳效果已勝過去廿年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暫緩實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現階段公布具體重推時間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會繼續推動宣傳教育,同時增加各項回收設施,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不會白費。 垃圾徵費再度押後,沒有公布實施時間表。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政府會繼續推動工作,現階段訂定具體重推時間是不負責任。「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條件是民情可接受。第二個基本條件就是整個計劃推行順利、容易做,無論居民或前線員工均容易遵從才可成功。在這個方面民情,我覺得需要好好慢慢評估,如果就這樣定一個時間再推行,我們覺得這不是負責任做法。」 他認為這段期間推動垃圾徵費令社會關注減廢回收,宣傳效果超越過去20年的努力,本月起會向約84萬公屋住戶,每月免費派發指定袋,為期六個月,希望繼續加強宣傳教育。謝展寰:「他們有這些袋可以評核自己產生多少垃圾,試試20個夠不夠。實物參與,因很多時如果只宣傳教育,真的說了20年。」 他又說未來一年會大幅擴展減廢回收配套,包括增加廚餘回收桶一倍、針對單幢樓會派出流動車、設置廚餘收集點,亦計劃在石鼓洲和屯門曾咀外再多建一個焚化爐。謝展寰:「二噁英問題或其他污染問題,現在全都沒有,不單止這樣,新的現代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31日
垃圾徵費|環保署明起向公屋戶每月派20個指定袋 為期半年
【有線新聞】環保署宣布星期六起,逐步向全港214個公共屋邨共約84萬戶,每戶每月派發20個指定袋,為期六個月,又會啟動回收大行動,鼓勵市民培養分類回收習慣。 市民在六至七月,到各個回收站點,提交廢紙、金屬、塑膠、四電一腦、慳電膽、充電池等,可獲六倍綠綠賞積分;使用智能廚餘回收桶回收廚餘,更可獲額外十分綠綠賞積分。 署方又會在全港各區的公共屋邨、回收流動點、公眾街市、公共交通站點附近等,舉辦減廢回收宣傳推廣活動,教育市民源頭分類、乾淨回收和善用社區回收設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31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稱努力沒白費:提升了市民減廢回收意識 指自己已盡力
【有線新聞】環保署宣布星期六起,逐步向全港214個公共屋邨,共約84萬戶。每戶每月派發20個指定袋,為期六個月,又會啟動回收大行動,鼓勵市民培養分類回收習慣。至於垃圾徵費暫緩推行,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在本台節目說,政府工作提升了市民減廢回收的意識,又認為自己已經盡了力。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反應參差,最終宣布暫緩,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看見不少人已改變習慣,認為努力沒有白費。謝展寰:「(垃圾收費)目的不是在收費,我們真的希望能夠推動減廢回收,現在短時間內看到社會對這件事關心,參與度提高了這麼多,很多人跟我反映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每個放了廚餘回收桶的地方最多投訴是說滿了,類似的問題,認為不夠,要多裝一點,態度的改變、行為的改變我認為十分好,我一直覺得是努力履行責任,覺得自己已盡了力。」 醞釀近二十年,垃圾徵費仍未能夠順利推行,明年能否捲土重來,謝展寰說言之尚早,當局會再加強教育及配套,打好基礎後再評估。他又強調,推動大灣區共同處理廢物不是推卸處理垃圾的責任,「我不太理解為何大家詮釋為將垃圾拋給鄰近城市,因為我們是說大家合作發展經濟,合作發展新經濟模式,我們實際上跟內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9日
垃圾徵費|研與內地共同處理廢物 謝展寰:倘建成三座焚化爐 堆填區有望全面關閉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最終暫緩推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會與大灣區城市研究共同處理廢物,推動發展綠色產業。下月亦會申請撥款在屯門曾咀興建焚化爐,又會考慮在北部都會區覓地興建焚化爐。 本港堆填區目標2035年全部關閉,政府計劃以焚化爐取代處理大量都市固體廢物。首座垃圾焚化爐位於石鼓洲人工島的「I.PARK 1」仍在興建,預計年底落成。政府計劃在屯門曾咀興建第二座焚化爐,下個月會到立法會申請撥款。謝展寰:「建成第二座(焚化爐)後,其實已可關閉打鼓嶺堆填區。在香港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我們也正物色地方興建第三座焚化設施。屆時香港就可關閉所有堆填區,毋須再用堆填區。」 單在2022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就有574萬噸,即使加建焚化爐都未必能全部處理到,謝展寰指會考慮與大灣區城市合作。謝展寰:「如果純粹在港操作(焚化),地皮、薪金成本也較高,如果能整個大灣區一起操作這類資源處理循環,成本可降低、效益可提高,相信整體一起做好處會更大。」謝展寰指要將垃圾運回內地處理,牽涉出入境法規等不同範疇,已與內地開始探討,如果有具體消息會盡快公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9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正研部分廢物運大灣區焚化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未能如期實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正與大灣區城市探討,將香港部分廢物運到大灣區焚化。 謝展寰:「可能有部分垃圾、不是香港所有垃圾,因我們已打算在港興建兩個大型焚化爐。部分垃圾如果能實行的話,不是運到內地處理,而是有些設施可以處理大灣區廢物,也可處理部分香港廢物。相信在成本效益,將來推動綠色產業、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我們正與內地不斷探討這方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8日
垃圾徵費|陸恭蕙指非一面倒反對 倡政府明年重推
【有線新聞】政府手上有1.7億個垃圾指定袋,稍後透過不同途徑派發。過去3年政府為推垃圾徵費開支達1.77億元,有前環境局官員認為市民對垃圾徵費並非一面倒反對,政府明年應嘗試重推。 政府宣布暫緩垃圾徵費後,在佐敦零售點貨架上仍然看到指定垃圾袋,環保署說指定垃圾袋將停止售賣,未出售的零售商會退回給政府。署方說對指定垃圾袋有需求,下月起會向符合條件的住戶派發指定垃圾袋。政府目前倉存有1.7億個指定垃圾袋,會按情況安排供應商製造,無硬性每月生產量。 有前環境局高官認為市民對垃圾徵費並非一面倒反對,建議政府明年嘗試重推,前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我自己感覺有些失望,因為先行先試真的看到有部分市民未了解,回饋亦說要多些教育,這我不反對,但原來亦很多人預備好都市固體廢物徵費。香港應該要『收貨』、鼓舞,用這個做起點繼續推展,你真的做多兩三次,就會知道如何處理,我覺得明年政府實在應該繼續推行。」 為了落實及推動垃圾徵費,政府過去3年花費1.77億,當中宣傳推廣達3,000萬元,當局原本預計實行後首個年度帶來17.9億元收入可以抵銷支出,結果徵費再度押後。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並非完全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