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西填海發展棄建住宅單位 發展局解釋因「成本效益」 有業界憂難融資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修訂屯門西填海發展建議,放棄原本興建2.2萬住宅單位的計劃,發展局解釋考慮過成本效益,又認為中長期有足夠的住宅土地供應,有業界關注未來融資問題。
政府建議在龍鼓灘及屯門西近岸填海190公頃,同時改造現有逾100公頃土地,建設「智綠產業港」,發展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等4個產業,修訂建議中減去了2023年曾提出興建2.2萬住宅單位的計劃。發展局解釋深入研究後認為興建住宅「壞處比好處多」,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佩玲:「那一帶氛圍非常工業,本身設施帶來空氣污染或噪音問題,所以似乎作為住宅用途不太適合。屯門西即使作為住宅用途不是短期能夠做到的項目,也是10年以外的,我們中長期找到足夠的住宅用地。」
有業界建議加強規劃屯門西物流用地,釋放北部都會區部分土地用途,改為興建住宅。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如果把物流的部份擴大,是可以把北都不同地方的棕地搬過去重新組織,反而令棕地得以運用,可以作住宅或其他發展用途。這個方法可以令整件事資金回籠比較容易。」他又指屯門西在沒有住宅下,難以吸引地產商作片區發展,相信須靠政府自行融資或透過園區公司發展整個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