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狗十號風球暴雨中徘徊 揭長期被困村屋天台日曬雨淋 網民鬧爆:好過份

【有線新聞】颱風「韋帕」日前(20日)襲港,天文台更發出十號颶風信號,全港多區狂風暴雨,雜物亂飛。馬灣有唐狗被發現在一棟村屋的天台徘徊,受盡風吹雨打,皮毛盡濕。事件引起一眾街坊不滿,有關注動物組織介入及報警。

據居民向關注動物組織「香港懷疑動物虐待調查報告」提供的數段影片顯示,涉事唐狗不分晝夜被困在天台,活動空間極其狹窄。颱風吹襲期間,天台的天線被強風吹至移位,晚上更閃電不斷,雖然天台角落位置設有狗屋,惟唐狗未有入內避雨,反而瑟縮在圓桌下,其後又不斷在天台徘徊,神態顯得不安。有街坊透露,涉事唐狗自幼被抱至天台飼養,至今已有2至3年,期間幾乎從未下樓。據悉,涉事村屋平日鮮有人居住,狗主以「防盜」為由將唐狗長期置於天台,僅提供基本糧水及狗屋。

唐狗十號風球下被遺天台 居民報警求助
「香港懷疑動物虐待調查報告」創辦人張先生接受本網訪問時表示,在7月15日已接獲有馬灣居民投訴,指鄉事會路一間村屋天台長期困養一隻約2至3歲的雄性唐狗。至7月20日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後,居民發現唐狗仍未被帶離天台,於是在當日下午5時許,張先生聯同5至6名熱心街坊冒風雨前往涉事村屋,嘗試聯絡屋主,但無人應門。最終街坊透過狗主親友,成功聯繫上對方。

狗主現身否認虐狗 自言好愛狗
張先生指,狗主初時態度輕率,聲稱自己「好愛狗」,並否認虐待指控。狗主更一度情緒激動,把唐狗拖至門口,試圖證明其健康狀況。然而,現場人士觀察到,唐狗當時滿身濕透、尾巴低耷,神情驚恐不安,且不服從狗主指令。
警方其後接報到場,經檢查後確認涉事唐狗未有明顯傷痕,天台亦設有狗屋及糧水,衛生情況尚可。然而,鑑於唐狗長期被困天台,警方仍向狗主作出勸喻。經過一輪交涉,狗主最終態度軟化,口頭承諾改善飼養環境,包括通知同住朋友共同照顧,並保證不再長期將狗隻困於天台,同時提供充足活動時間。

斥狗主過份 網民:似唔似坐監?
張先生指:「佢好明顯有意識放隻狗喺天台,平時亦會上天台打理,佢聲稱唔係唔記得隻狗喺天台。佢今次係好彩,冇咩大雜物吹去佢嗰面。」他稱,雖然狗主有在天台放置狗屋及糧食,但僅是提供一個作息空間,未能滿足唐狗的心理及活動需求。而在與對方交談期間,更得知平日甚少帶唐狗下樓活動,甚至以椒鹽豬扒飯等不當食物餵飼。

事件引起不少網民關注,有人留言直斥狗主行為過份,「咁樣困住隻狗獨自在天台,會唔會影響狗狗情緒?似唔似坐監!」、「呢個都係冰山一角事…其實真係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如果唔係善待動物嘅,不如早早放手,俾人領養,何必要咁樣!」、「掟上天台日曬雨淋,有水有糧就叫養狗?」、「愛狗?10號風球困天台?睇唔出佢有幾愛囉!」
單月收4宗天台貓狗求助個案 促引入「謹慎責任制」
據「香港懷疑動物虐待調查報告」統計,單是7月份已接獲4宗涉及「天台貓狗」的求助個案,另有2宗類似案件,包括涉及長期以狗繩束縛、限制狗隻活動空間。張先生指出,這類案件的處理難度因地點性質不同而異,例如村屋、工廈或倉庫等,收集證據亦受限,需依賴居民提供影片或現場拍攝。他表示,平日天氣正常時,類似案件亦難以引起關注,往往需等到惡劣天氣下或動物承受極大壓力時,執法部門才會介入,突顯現行法例的局限性。

他認為現行《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已不符合現今社會對動物權益的期望,未能有效保障動物福利,對「虐畜」的定義過於狹窄,未能涵蓋長期將動物困於不當環境的情況,例如天台飼養。政府過往曾提出引入「謹慎責任制」,根據立法會文件「謹慎責任」(Duty of Care)原則,動物照顧者應確保動物獲得適當營養、合適環境、正常行為表達的機會,以及免受痛苦與傷害的保護。然而,這些原則尚未納入法律框架,導致執法部門在類似案件中只能以勸喻為主,難以採取進一步行動。他建議盡快引入「謹慎責任」,並提高相關刑罰,以加強對動物的保護。他亦呼籲政府加快立法進程,通過更全面的《動物福利法》,以回應社會對動物權益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