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為下一代教育 港漂赴港打拼事業
【有線新聞】香港擁有良好的教育基建,為了下一代的未來,不少人才選擇移居香港。不過香港與他們原居地的教育模式有不少差異,他們如何適應?
兩年前申請「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的樓翔林決定來香港定居,其中一個考慮的重點是讓小孩子有一個愉快的成長環境。樓翔林:「我們之前也在內地讀書,內地不是說不好,但它的競爭壓力會更加大,而且它的培養更多是應付考試。香港是開放式,培育興趣愛好會更多一些。」
雖然香港的讀書及考試壓力也不少,但內地除了考試壓力外,也要面對激烈的競爭。樓翔林:「內地相差1分就非常之大的差距,因為人數的基數在那裡,競爭壓力大,這是正常的,因為最近幾年高考的人數也有幾百萬、過千萬,一年可能有接近1,000萬人。內地好的學校是有的,畢竟有這麼多人去搶,可能是1萬個人去競爭一個名額。可能同樣香港是1,000個人去競爭一個名額,肯定會好一點。」
內地與香港因為不同的歷史、文化及社會制度等的影響,兩地教育模式有顯著差異。中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同鈺瑩:「香港的教育它比較多元,雖然香港就和任何東亞地區一樣,它非常強調這個學術成就,但是香港也是比較重視這個一個全人的培養,小孩的溝通能力、還有語言能力、三文兩語這方面的能力,還有一個批判性的思維。相對來說思考上有比較多元,主要是受香港的歷史影響。中國大陸比較強調學術,因為在中國大陸競爭更加激烈一點。中國的大學錄取率,雖然總體的錄取率很高,但是那些好大學的錄取率就很低,比如說我們所謂的985大學,錄取率可能是2%至3%的。」
她又補充,內地與香港在教育模式上的差異,亦反映著兩地對人才的不一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