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疫情「寵物熱」退潮、棄養貓狗激增 年老貓為主 領養中心:被遺忘的一群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社交隔離及居家時間增加,不少市民為了尋求慰藉而領養「疫情」寵物。然而隨著「寵物熱」退潮,棄養貓狗數量激增,去年多達571隻貓狗被遺棄,創下2021年以來新高。有領養中心負責人就呼籲飼主應盡責照顧,勿輕易棄養。而動物福利關注聯盟就促請政府重啟捕捉絕育放回政策,從根源減少流浪動物,並實現「零」人道毀滅。
疫情後棄養激增 領養率下降
根據立法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透視》,被棄養的貓狗數量由2015年的1,413隻,減少至2022年的426隻。不過疫情過去,生活復常,棄養貓狗數量逆轉上升,2024年有571隻貓狗被棄養,創下2021年以來新高。雖然《狂犬病條例》禁止無理解釋棄養,但2020至2024年漁護署未有任何相關檢控。同時,領養率呈下降趨勢,去年更有581隻貓狗被漁護署人道毀滅,包括436隻狗及145隻貓,為四年來最高。
深水埗一間領養中心就成為年老及被遺棄貓咪的庇護所,現時有逾30隻貓咪等待新家。中心負責人Ivy表示,這些貓咪大部分來自繁殖場遺棄、街頭救援或漁護署轉介,當中以年老貓為主。她坦言,年老的貓咪是被遺忘的一群,「年老嘅(動物)其實佢哋冇幾多時間,同埋可能要照顧嘅心機都好多,所以通常年老嘅都好少被領養,好少有機會被選中」。
9歲貓抓傷少主 險遭人道毀滅
Ivy分享一隻9歲雄性貓「大蕃薯」的經歷,憶述當日在漁護署接收動物時,遇見「大蕃薯」的飼主正將牠送往人道毀滅。她說,「大蕃薯」是飼主從小養到大,但因為曾抓傷小朋友,最終決定將牠遺棄。
Ivy救下「大蕃薯」並帶返中心,初時「大蕃薯」對中心毫無信任,脾氣倔強,但經過長時間建立關係,中心透過餵食及互動逐漸了解其性格,「牠本身都有啲脾氣,唔可能話你抱佢就抱佢、鍾意摸佢就摸佢,而係佢覺得可以摸先可以,適合佢嘅領養者一定要有經驗,仲要係豐富經驗。」Ivy強調,年老動物餘下時日不多,卻同樣渴望被愛。「可以嘅話,可以照顧埋佢餘下嘅日子呀,(時間)真係唔多,始終年老要轉換環境,佢都未必適應。」
Ivy希望中心作為「中轉站」,為更多年老或被棄動物尋找新家。她呼籲市民妥善照顧動物終老,減少棄養悲劇,又指飼主若無法照顧年老動物,可聯繫領養中心等機構,呼籲切勿送往漁護署,「年老動物較高機會未能通過獸醫嘅評估及測試,有機會要人道毀滅。如果飼主真係覺得動物年老,自己真係照顧唔到,唔緊要,可以去其他地方求助,仲有好多地方或者機構、中心可以幫到動物,所以會唔會俾到多啲機會佢哋。」
獸醫費用高、非法渠道購買動物 成棄養率高主因
根據立法會數據顯示,香港僅有約100名獸醫專科醫生,醫療成本高企,令部分飼主在寵物生病時選擇棄養。動物福利關注聯盟成員劉鎮海指出,現時很多人透過非法渠道以低廉價格輕易購買到動物運送至香港,變相當動物運到香港後如果生病的話,飼主都不願意花錢醫治,而是把牠遺棄街頭。其次,城市發展收地影響倉地狗,以及繁殖場問題亦加劇流浪動物危機。
劉鎮海又指,聯盟反對健康動物被人道毀滅,認為除病重或無基本生活能力的動物外,應實現「零人道毀滅」,「對於健健康康、冇病冇痛嘅動物要被人道毀滅,聯盟非常唔支持、感到痛心。」他亦建議政府重啟捕捉絕育放回政策,從根源控制流浪動物數量,並開放更多領養中心,增加健康動物的領養機會。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8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