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會戰意義非凡 岳麓山忠烈祠展覽介紹抗戰歷史
【有線新聞】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和持續最久的戰役,其中一個重要戰場岳麓山,至今仍保留大量抗戰舊址,忠烈祠內更有展覽介紹抗戰歷史。
湖南長沙在抗日戰爭期間,既是交通樞紐,亦是工業基地,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尤其在武漢淪陷後,長沙成為中國在西南地區唯一戰略屏障。在1939至1942年間,日軍先後三次對長沙發起進攻,均被擊退。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岳率領的軍隊,依靠岳麓山的炮兵陣地和防禦工事,以「天爐戰法」重創日軍,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來之不易,但意義非凡。
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吉建良:「讓國際友人對我們中國的抗戰力量也刮目相看,中國不是那麽不堪一擊的,不是那種任人欺凌的,是敢於反抗,我們有血戰到底,不畏強暴的抗戰勇氣和決心。」
不過到1944年的第四次會戰,由於指揮失誤,長沙最終失守,但日軍亦付出沉重代價。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吉建良:「當時我們一個是有一些指揮方面的失誤,最終幾天之內長沙丟失了,很快戰線南推到了衡陽,我們又進行了堅強的衡陽保衛戰。衡陽保衛戰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打得非常艱苦。」
湖南師範大學前身國立師範學院主校區就是位於長沙會戰戰場山腳,即使戰火頻繁仍堅持辦學,成為湖南當時少數未停學的高等學府之一。校園內的岳麓山忠烈祠便是為紀念抗日烈士而改建,十年前校方曾大規模修葺,更開辦長沙抗戰史展覽。山腰的七十三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則供奉了陣亡烈士的骨灰,校方定期舉行拜祭和紀念活動,同時校內部分課程亦會結合抗戰遺跡實地教學,希望強化學生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