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角色經濟盛行 代理商:去年版稅收入增長雙位數、本港市場未飽和
【有線新聞】近年不少地區及企業透過動漫、遊戲、表情包等IP角色推動旅遊及零售行業,IP經濟愈來愈備受重視,當中的商機有多大呢?
你掛一隻、他掛兩隻,怕弄污的話放在「痛袋」也可。近年再次興起「公仔掛飾」,遍布不同年齡層,每個消費者都是行走的「IP」,掀起知識產權的商機。
2023年全球授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逾3,500億美元升4.6%,中國躍升至全球第四大授權市場,僅次美國、英國和日本。Bianca的公司三年前進軍IP市場,透過代理日本、歐美等11個IP,再向其他公司出售使用權圖利,她說去年每個IP的版稅收入增長均達雙位數,有賴社交媒體的興起,推動IP「普及化」。Rights & Brands Asia首席執行官李宛婷:「以前可能要拍一部大電影或電視卡通片,才會有一個新IP,但現在已經不是,例如『燦子』來自一個(通訊軟件)表情包。變相機會多了,不需要有一間大公司、有很大財力背景才創作出一個IP。」
近年經濟差,Bianca指多了零售品牌選擇與IP合作,推出IP商品刺激消費,她其中一個客戶、在內地售賣積木玩具的Derrick都靠IP催谷銷量。拼奇積木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熊逸放:「IP可以幫助我們進入更多渠道、商場,同時能幫助消費者去降低他們選擇的困難。像我們公司之前跟『阿童木』《原子小金剛》的一個IP,我們是有一個聯名合作,我們產品在上線之後第一天就在電商平台上賣了1.5萬套,非常恐怖、很誇張的一個數字。」
內地近年崛起潮玩產業、「谷子經濟」,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亦提出未來五年推進超過30個文化IP項目。Bianca認為IP經濟在香港仍然大有所為,「一般人對IP授權的認知、關注是愈來愈多。香港平均在IP產品的消費有多少,相比較成熟的市場仍然是偏低,香港繼續發展IP的空間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