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持續「嘔活蟲」一個多月 專家揭元兇藏身洗手間 「很多人家裡都有」

【有線新聞】江蘇揚州有8歲女童持續「嘔吐活蟲」長達一個多月,輾轉求醫無果,最終才揪出元兇,竟然是藏匿於家中洗手間的黑色小飛蛾,而且很多人家裡都有,很可能是在刷牙漱口時誤食入人體。專家提醒梅雨季節濕熱時要特別注意。
常規驅蟲藥沒效 確診毛蠓幼蟲感染
內地傳媒報道,該名8歲女孩由家人帶到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就診,父親當時顫抖地打開一個玻璃杯,內有幾條約1厘米長的活蟲正在扭動。原來過去一個多月,女孩反覆吐出這種活蟲,有時一兩條,有時三五條,輾轉多家醫院就診、服用常規驅蟲藥都沒有效果。
面對這罕見病例,醫院內科專家張兵兵判斷為寄生蟲感染,但感染科專家遠程會診後,初步判斷此寄生蟲極為少見,建議尋求疾控部門協助。市疾控中心人員一眼認出蟲子,形態特徵與曾在一位60歲老太太體內檢出的寄生蟲一模一樣。經比對及專業研判,最終確診為毛蠓幼蟲感染。
洗手間常見「小飛蛾」 以水管污垢為食
據疾控中心介紹,毛蠓俗稱蛾蠅、蛾蚋,體型微小,看起來毛茸茸,是經常能在洗手間看到的黑色小飛蛾。其幼蟲(俗稱「地溝蛆」)常棲息在富含有機質的水環境中,如浴缸、洗手盆、馬桶水箱,以及流動緩慢或長期存水的下水管道內壁。據家長表示,洗手間的確長期存在「黑色的小蛾子飛出」的現象。

專家解釋指毛蠓幼蟲污染了水體,「當孩子在衛生間刷牙漱口,或馬桶沖水時水花濺起,幼蟲就可能被誤食入人體」。潮濕、積水的環境極易成為毛蠓繁殖的溫床,預防關鍵在於斷絕其孳生環境,包括保持浴室地面及水槽乾燥、排水溝暢通無阻,在排水口安裝具防蟲防臭功能的密封蓋,或噴灑家用殺蟲劑,定期用熱水或稀釋漂白水沖洗下水管道,清除管壁污垢,破壞幼蟲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