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二戰部分在華日本遺孤至今尋親無果 或於中國終老
【有線新聞】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僑民於中國東北,部分孩子獲中國家庭收養,長大後才知道自己身世。部分人因為證據不足,至今仍未獲得日本政府確認身份,很可能要在中國終老。
距離哈爾濱市中心約200公里的方正縣,當年這裡收留了大量日本孤兒。83歲的徐士蘭曾經在志願組織的協助下尋找她在日本的親人,但找了20多年,依然茫無頭緒。日本遺孤三代、徐士蘭孫女孫洪波:「我姥姥其實她一直一直比較傷心的這種狀態,後來知道自己不是中國人,是日本遺孤後,她就覺得自己家這邊的親人也不認自己了,然後想找自己的親人又找不到。」
192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企圖建立「滿洲國」逐步侵華,鼓勵日本貧民移居中國東北。1936年起日本派遺共800多個「開拓團」、約30萬人落戶這裡。日本遺孤管淑秀:「它(日本)侵略中國,我就可能生在中國嘛,對吧,我還給扔了。你說我假如這是事實,我心裡恨,你怎麼的也不能把孩子扔了,就是說沒有人性,他們太野(蠻)了。」
管淑秀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出生,她在結婚後輾轉得知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她已向日本厚生省提交申請確認日本遺孤,但能夠證明她身份的見證人已相繼離世,認為尋根機會渺茫。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大部分在中國的日本遺孤也返回日本,取得國籍,重投生活。有研究日本遺孤20年的學者認為,這群體在戰爭史上罕見。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嵐:「日本遺孤能夠存在也是一個奇跡,能夠有一個國家的人民這樣收留敵國的孩子,絕無僅有,只有中國,可以說只有中國。」
她希望各國以史為鑑,正視戰爭帶來的禍害,「世界上你看現在,就是今天到處都有在發生戰爭。以史為鑑,不是說要去煽動仇恨,而是說中國和日本如果要更好的為了未來、向著未來發展,這段歷史是不可以迴避的。你首先需要正面這段歷史、你首先要承認你曾經做過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