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消息指擬小規模重推租置計劃 議員倡售價$100萬封頂、房署持公共空間業權
【有線新聞】消息指《施政報告》將提出小規模重推公屋「租者置其屋計劃」,有租戶說如果價錢相宜,都有興趣買回所住單位。有議員希望以100萬元封頂,並由房署持有公共空間業權,同時安排物管公司管理,減少租戶與單位業主的爭拗。
「租者置其屋計劃」讓公屋單位租戶可以用折扣價購入居住的單位,1998年推出後,七年多以來將39條公共屋邨的單位開放予租戶購買。自2005年起,計劃就沒有再新增其他屋邨,消息指《施政報告》會重推計劃,由房委會先選擇數條屋邨,諮詢住戶意願,再決定哪些屋邨合適開放單位出售。
陳女士:「買了才是自己的,如果子女長大、有收入又要審核,其實就麻煩,多一點又要加租2.5倍、4.5倍。」關女士:「買入之後幾十年都可以住,又不用付這麼貴租,現在租金都4,500元一個月,買入後供樓也只是數千元一個月,覺得買了會安心一些。」
有立法會議員希望以市價15%至25%訂價,並且售價封頂不高於100萬元。九龍東(民建聯)顏汶羽:「用市價打折,市價已經充分考慮周邊價錢、其他屋苑競爭等。用市價做基數,用15%至25%作為租戶承擔能力計算,就會令到訂價比較理想。」他又建議新的租置屋邨商場、停車場等公共空間,業權仍然由房委會持有,並安排同一物管公司管理,減少日後維修衍生業權爭拗的機會。
顏汶羽:「現在租置屋邨,法團會委任一間管理公司,房委會亦有一間管理公司處理租戶。當租戶及業主之間有糾紛、例如滲水,要法團管理公司找房署,房署再找管理公司,去找租戶入屋檢查,往往時間、爭論比較長。業主與租戶都由房署管理,就不會衍生兩間管理公司的矛盾及業權分散的問題。」
他又說大部分經租置計劃置業的市民都未曾想過用單位炒賣獲利,如果政府擔心影響細價單位市場供求,可以延長租置單位禁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