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李家超親自領導「北都發展委員會」加快發展 訂立專屬法律簡化程序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明確要以新思維加快北都發展,將親自領導新成立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在規劃、發展和營運設計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還會訂立北都專屬法律。
北部都會區提出四年,李家超形容他心急如焚,決定提升決策層次,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由他親自領導,制訂優惠政策,強調符合國際稅務要求。李家超:「我不會輸給任何純粹關於時間或程序上,任何比他人弱的地方。起碼你有的工具箱、我有,我不會讓我的工具箱少了一樣工具,沒有我就建立一個工具。」
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分別由司長及副司長帶領,涵蓋規劃、發展和營運設計拆牆鬆綁。招標不再只是「價高者得」,轉向「產業綁定」的「雙信封制」,並考慮以股份制、債券及「土地參股」等方式融資,又會在不同產業園區度身成立園區公司、法定或專門機構。李家超:「有三分之一的香港,差不多由單一機構主宰,我覺得不符合香港最好的利益,最好是引入競爭。第二、針對項目哪方面,有專長和經驗,我們去幫忙。另外性質完全不同,是另一種營運模式。」
發展局今年內會公布洪水橋約23公頃產業用地建議,消息指當局傾向由非法定公司,發展物流、港口、先進建造業等。三批大學城土地最早於明年、2028年及 2030年使用,據了解洪水橋大學城面積會研究由5公頃「加碼」至9公頃。發展將以產業為導向,例如牛潭尾一帶配合鄰近生命健康科技產業,與第三間醫學院聯動發展。
行政措施方面 ,如土地以租約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長於七年。會考慮限制性招標或直接批地,主動交回土地,可抵銷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須繳付的金額。又引入「按實補價」,容許以實際興建樓面及用途釐定補地價金額,亦可分階段繳交。凹頭站沙埔一帶考慮引入更大佔比的私營房屋,拓展為新發展區。又參考內地「1.5開發」概念,先建設和營運零售、娛樂、會展等低密度設施,吸引企業進駐和拉動人流。
北都還會有專屬法例,將授權政府制訂簡化的法定程序,包括管理指定地區跨境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加快繳付徵收土地賠償等,發展局明年會向立法會提交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