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擬立法強制往宅回收 環保署:已推《回收約章》 自願方法或更有效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繼續暫緩,政府原定去年向立法會交法案,強制住宅物業進行回收,環保署最新指自願性質的《回收約章》可能比立法更有效。
垃圾徵費繼續暫緩實施,官方其中一個理據是即使不徵費,垃圾棄置量都持續下跌,回收率則不斷上升。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郭美珩:「其實這正正告訴我們從數據看,慢慢培養了一個回收文化,還有培養市民回收習慣。」
「綠在區區」營辦團體負責人邱榮光:「有些地方(垃圾徵費)要求很高,未必一定可以完全達到目標,我覺得香港來說,我對香港市民有信心,大家都可以行多一步。」
環保署指如果趨勢持續,利用即將落成及正在籌備的兩個焚化設施已經可以達致「零廢堆填」。環保署副署長鄭健:「我們在減廢回收的時候,既要兼顧民情、我們的政策和措施,亦要因時制宜。我們會持續跟業界去探討,共同去找大家都認為適合、較務實的環保措施。」
要「因時制宜」的還包括原定透過立法強制住宅物業進行回收,原本去年交立法會審議,最終成為不達標的施政KPI,政府講到明今年年中要檢視,不過至今「未見影」。環保署被追問時指徵費暫緩後已推出《減廢回收約章》,至今逾900個私人住宅響應,形容比立法有效。鄭健:「大部分屋苑已經有三色桶, 所謂『紙、膠、鐵』回收 ,但是參加了我們的《約章》,它除了這三樣東西之外,更加是要回收玻璃瓶、紙包飲品盒和廚餘,用這個自願方法慢慢推行,往往應該比立法方式更有效。」
「綠在區區」是主要的回收網絡去年全年回收量比前一年大增近六成,本年度預算開支會升穿五億元,無徵費補貼,環保署則稱會「優化成本效益」。鄭健:「我們會提高『綠在區區』不同服務點的自助回收時間,減少人力需要。另外,將一些所謂街舖搬進一些較便宜租金,甚至是免租的政府地方。」
為了吸引市民回收,「綠綠賞」積分早前已擴展到可以換取易賞錢及港鐵車票,環保署亦即將與更多電子積分平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