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科技|內地建設太空計算衛星星座 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
【有線新聞】現時的衛星通常會將採集到的數據先傳送回地面,再轉交數據中心處理。這種所謂「天數地算」的做法容易受到地面站資源、頻寬等因素限制,數據質素受影響之餘,亦欠時間效益。針對這些問題,內地正組建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星算計劃」由浙江的之江實驗室與全球合作夥伴,以及民營企業國星宇航合作進行。首批有12顆衛星入軌,搭載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具備每秒5千萬億次在軌計算能力和30TB儲存容量。通過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延遲,將來可望廣泛應用於應急、防災、低空經濟等多方面,同時推動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發展。
計算星座科研任務總體技術總師李超:「因為我們星座最主要的是算力上天、在軌互聯、模型上天,那麼就說白了就是把遙感影像的數據能夠在軌處理掉,在軌處理的好處是實時性強,傳統的就是把資料傳到地面來處理,這都是小時的處理效率,(現在)你可以達到分鐘級、甚至秒級這種處理速度,這樣就實現了應急減災、地質災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等相關的,真正實現在軌的實時處理。」
按照計劃藍圖,未來可望做到「千星」規模,實現「天數天算」。另外,亦可支援近地軌道航天器、月球、火星探測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