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創科企研廢膠變隔音屏障 更輕更吸音 正物色廠房、最快明年投產
【有線新聞】有本地綠色創科企業將雜膠再造成隔音材料及聲學配件,目前正物色廠房,估計投產初期已經可以處理綠在區區四成回收廢膠。
維修道路若果要減少交通影響,等到夜間施工又有噪音問題,產生的噪音動輒超過90分貝。這個由回收價值最低的雜膠製造而成的隔音屏障,有更好的吸音能力,比起傳統透過密度來隔音的屏障更加有優勢,百葉設計亦都令施工環境更加透風。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評估及噪音)羅志永:「如果用普通屏障,只能降低5至10分貝左右,這個可減少十多個分貝,令到整件事不同,可以施工的時間更長;相對較輕,雖然都有一定重量,移動及搬運時更加簡單,令更多工程及工序可以用得到。」
吸音的巧妙來自這些蜂巢狀的結構,除了可以吸收更寬頻的聲音,連隔哪種頻率的音都可以度身訂造。盧米科技研發工程師麥浩堯:「透過設計迷宮型結構,可訂製想吸收的聲音頻譜,即是實際上有任何噪音問題可以針對處理,超材料重點在於結構,要實現聲學效能,材料本身並不重要,只要結構能夠維持就有吸音性質。」
技術由這間綠色創科企業研發,獲得「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逾300萬元。雖然可以用金屬作原料,但利用難以降解的本地廢膠就有更高的附加值,產品亦可以應用於音響及隔音口罩等。
環境及生態局正協助物色用地,目標最遲明年工場就會投入生產,第一年可以處理約3,500公噸本地家居廢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