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轉一圈|現代戰機對決變高科技「捉迷藏」 雷達技術成制勝關鍵
【有線新聞】飛機投入戰場後,空中格鬥成為奪取制空權關鍵。
由兩次世界大戰到進入導彈時代,技術和空戰策略不斷改進,作戰距離亦增加。現代戰機對決成為高科技「捉迷藏」,而雷達技術就成為關鍵,透過發射電磁波,再由物體表面反射分析計算出方位、距離及速度等不同數據。
二次大戰起已發展初期的地面及機載雷達偵測、追蹤敵機以協助攔截,但當時一般偵測距離只有數十至過百公里。現代空戰的機載雷達已可在遠達400公里外搜尋目標,更可以利用先進導彈進行超視距作戰,在超出目測範圍預早攻撃目標。
在早前印巴衝突期間,巴基斯坦空軍聲稱利用中國製殲-10C猛龍戰機擊落數架印度陣風式戰機,是陣風首次被擊落。分析認為殲-10C除了雷達性能較佳,巴基斯坦同時利用中國研製的霹靂-15E超視距導彈亦是關鍵之一。導彈屬於對外出口型號,射程約145公里,中國自用的型號據報更達300公里。印度戰機則是採用法國的雲母導彈,雖亦屬超視距導彈,但射程僅80公里。如數據無誤,顯然優勢在巴基斯坦一方。
隨著導彈和雷達技術均與日俱增,戰機已由「格鬥士」變成「狙擊手」。再加上降低被探測的隱身技術,包括改良氣動外形及改變表面物料反射電磁波的特性,戰機還可再進化成「忍者狙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