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輔導元素融入殯葬行業 陪伴家屬自然抒發哀傷 80後殯儀顧問:喪禮好短暫、但哀傷好長遠

談及身後事,對許多人而言是一種忌諱,然而對於80後的殯儀顧問莫泳怡(Winnie)來說,這份工作不僅是職業,更是一場關於陪伴與生命教育的使命。Winnie與丈夫在2020年創辦了一間別具特色的殯儀社企,致力於將輔導元素融入傳統殯葬行業,幫助喪親者走過哀傷之路。Winnie更以繪本和親子教育的方式,向女兒淇淇傳遞生死教育的價值觀。
Winnie未入行前曾在商業機構及非政府組織(NGO)工作,特別在老人服務領域累積了經驗,對輔導工作充滿熱忱。因為丈夫的職業與遺體復修及死亡相關,她特意進修了與哀傷輔導相關的碩士學位。2020年,兩人共同創辦了一間殯儀社企,目標是打破傳統殯葬行業的框架,將輔導和人性化服務融入喪禮過程,陪伴家屬面對失去親人的傷痛。
冀推人性化殯儀服務 Winnie:喪禮好短暫、但哀傷好長遠
「喪禮好短暫,就好似啲人形容結婚咁樣,結婚婚禮係一日,但婚姻係好長遠嘅事。當親人離開係一剎那,但往後嘅哀傷就好長遠。點樣去適應親人過身之後嘅生活同情感先係最重要。」Winnie認為,喪禮雖然短暫,但如何在過程中提供情感支援,讓家屬能更順暢地面對哀傷,是她工作的核心價值。
與傳統殯葬行業不同,Winnie希望透過改變固有做法,讓喪禮更具人性化。她分享一個「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案例,當時一位年輕人離世,家屬悲痛欲絕。然而,傳統做法中,工作人員往往會要求家屬「唔好喊、唔好流淚」,以免過分傷心甚至崩潰。Winnie對此提出反思:「明白傳統中都有佢本身意義,都係出於對先人、家屬嘅關顧,但如果我哋明白背後嘅想法,會唔會嘗試改變做法?讓佢哋流眼淚、容許佢哋去傷心,但準備更多,例如在旁攙扶照顧。」
她強調,這些改變並非否定傳統,而是希望去除包袱,讓家屬的情感得以自然表達,從而更順暢地度過哀傷期。「反而諗下背後意思同原意,令成件事人性化一啲。因為好多做法都係出於對先人的愛、對家人嘅關顧,呢啲改變能夠令哀傷者更順暢過渡往後嘅哀傷。」
生死教育從小開始 盼女兒學懂珍惜
雖然殯儀行業常被認為充滿負能量,Winnie卻有不同看法。她表示,家屬對離世親人愛的表達,往往成為她工作的動力。而另一大動力則來自她的9歲女兒淇淇,Winnie笑言:「佢係一個好開心嘅小朋友、好搞笑嘅,通常同佢一齊、攬下佢,我就冇嘢啦。」
由於Winnie與丈夫都在殯葬行業工作,家中難免會談及死亡相關話題。淇淇雖然對媽媽的工作只有模糊的概念,卻已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生死教育,她知道媽媽在「殯儀館」工作,偶爾會聽到電話中傳來嗩吶聲,甚至會以童言童語形容媽媽工作後回家的「燒衣味」為「墳場味」。
Winnie透過繪本和親子活動,向淇淇傳遞對生死的理解,「如果細啲小朋友,會直接同佢講死亡係點樣,比較物理性,包括沒有呼吸等具體的解釋。」她亦會與女兒一起閱讀有關生死的繪本,過往亦曾舉辦工作坊,並以動物為例,教導孩子如何悼念與懷念逝去的生命。
Winnie認為,即使是卡通片中的情節,例如《白雪公主》等,也能成為孩子理解死亡的媒介,「你覺得小朋友唔明,其實佢哋有自己嘅理解。」她希望透過生死教育,讓淇淇明白生命的寶貴:「你而家有生命有氣力,有手有腳,你當下有想做嘅嘢就去做,無論係愛身邊嘅人、係感激身邊嘅人,我希望佢明白要珍惜而家有嘅嘢。」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8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