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紅磡1944年遭空襲慘劇 廣華醫院收近300傷者 東華三院修復檔案展抗戰歷史
【有線新聞】在1944年的抗日時期,紅磡遭受空襲,近300名傷者被送到當時九龍唯一仍然服務市民的廣華醫院。醫院的創辦機構保存已修復的相關文物及檔案,將會透過抗戰展覽,讓公眾了解這段歷史。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袁國是:「有些年歲是兩歲、甚至有些是五六十歲,即是無差別的,有很多不同死傷者。」這本《廣華醫院總冊》記錄了在1944年10月16日,紅磡遭受空襲後,有299名傷者被送到醫院,當中40多人入院時已經死亡。「炸傷」、「炸死」字眼,遍布10多頁的入院紀錄。
袁國是:「其實在抗戰這段期間東華服務大受影響,不過因為我們至今都保留了檔案和文物,包括機構的會議紀錄或廣華醫院總冊,甚至有些外界書信的往來,這些都可以反映當時整個日佔時期的歷史篇章。」
當年紅磡遭受空襲,是美軍對日軍後勤基地的紅磡黃埔船塢進行轟炸,包括醫局、觀音廟和公立學校等都被納入為轟炸目標區。據報造成超過900名華人死亡,約630名華人重輕傷,死傷者不少都被送到當時九龍唯一仍然服務市民的廣華醫院。袁國是:「這本會議記錄是1944年東華三院董事局會議紀錄,記錄了當時董事局成員希望在病人膳食加入紅豆,增加他們的營養。」
她相信,保存這些檔案,有助我們更直接了解這段歷史。袁國是:「究竟前人走過的路是怎樣?他們在戰爭中怎樣堅忍和辛苦在哪裡?我想最重要的可以讓他們知道戰爭的確很可怕,而和平真的很可貴。」
機構的檔案及文物中心已經把相關檔案修復,並以數碼化保存。袁國是:「日治時期的檔案很難保存的,看回政府或民間機構也有很少能真正保存下來。至於現在我們再怎樣保存它,希望可以有一個比較好一點的地方,我們會用檔案館規格先將它做了修復,穩定它的狀況後再好好地保存。」
機構今個月會在屬下學校、青少年全人成長中心東蒲、社區客廳及過渡性房屋等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展覽,讓市民更深入了解香港抗戰時的社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