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百科|人行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的啟示?
【有線新聞】人民銀行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這是否人行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的啟示?公開市場國債買賣屬於人行常規化操作,被視為貨幣政策工具箱中重要的一環,用以增進貨幣政策,同財政政策的協同效應。內地金融界預計,人行會再向市場買債,可為明年政府發債奠定好基礎。
人行原本在上年8月至12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一共買入達1萬億人民幣國債。但今年年初,人行暫停國債相關操作,原因是市場游資過剩,但風險胃納疲弱,資金蜂擁流入國債,造成市場過熱、債價過度波動。隨著內地股市回暖,資金逐步由債轉股,債息亦回歸合理範圍,造就人行、能夠恢復市場參與。
對於操作的暫停與重啟,國內金融界認為體現了貨幣政策調控,由「總量調節」成熟向「結構化管理」轉型。過去、人行通過降準、MLF以及逆回購等,調節短期利率,但難以兼顧中長期利率的平衡,國債買賣、料有助填補這方面的不足。相信人行在國債買賣策略上,會以「買短放長」機會較大。
主要理據是,人行持有的短債相繼到期,需要填補,放售長債有助穩定長期債息,令國內債息曲線,能夠保持穩健的狀態。至於恢復公開市場買賣國債,會否影響人行年內再「減息降準」的決定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