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母子收遷出信後墮樓亡 何永賢:有人性化處理 指房委會設「體恤安置」政策
【有線新聞】天水圍一對母子被房署要求遷出公屋先後墮樓身亡,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對事件感到非常難過,指當局對個案有人性化處理。
天水圍天恩邨一對母子去年被指虛報資產,房署要求收回公屋單位,兩人先後於今年4月和7月輕生。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對事件表示非常難過,指房署職員有盡量協助母子,發出遷出通知書後已將個案即時轉介社會福利署,同時暫緩遷出為他們申請中轉屋。「他們精神上有醫生信,這些信件亦交給上訴委員會,上訴委員會在過程中也考慮了整體原因,包括事實上他真的有瞞騙情況,如果加上資產,其實當年也不合申請公屋資格,在情理兼備下同事盡量平衡。」
她指上訴委員會是獨立機制,由律師、教育界等專業人士組成,有兩成六上訴個案成功取消遷出通知書,住戶亦可司法覆核,反映上訴制度完整。房委會亦設有「體恤安置」政策,幫助有迫切房屋需要人士由社署向房署推薦直接編配公屋單位。
根據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文件,於2024-25年度房署接納所有社署的推薦個案,編配了320個單位作「體恤安置」,較估算預留的700個為少,建議於今個年度將預留給「體恤安置」的單位減少至350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兼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強調,預留數目非上限,如社署有需求一定會分配單位。「我們看到預留了,一定要放在體恤安置,沒法放在其他用途,但見到其他編配上的需要,譬如普通編配,有多幾百個單位,可以幫助幾百個家庭早點上樓,我覺得是更符合單位運用原則。」他又指,社署推薦的數量減少,或因有其他房屋政策處理,未必需要安置在傳統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