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現秦代石刻 有望解決「崑崙神山位置」千古爭論
【有線新聞】中國傳說中的崑崙神山實際位置至今依然是一個謎,內地考古人員早前在青海發現一處秦代石刻,有望解決這個千古爭論。
現代的崑崙山脈橫跨新疆、西藏和青海三個省區,不過此山不同彼山,傳說中的崑崙山究竟在哪,至今依然爭論不斷。內地考古人員早前在青海瑪多縣卓讓村扎陵湖以北發現一處重要石刻,經專家調查研判,認定是秦代石刻,定名為「尕日塘秦刻石」,全文12行36字,加上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風格屬秦篆。
其中保存較完整的文字有: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藥)、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部分殘缺字經過專家研究後亦得以還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簡單翻譯一下的話,就是秦始皇派五大夫翳率方技家去崑崙採藥,翳乘坐秦始皇三十七年三月己卯日的車到達這裡,翳計算來程約二百五十里,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
相關研究早前被內地傳媒刊發,引起學界關注和討論,有意見認為先秦文獻中提及的「崑崙神山」是指石刻所在的扎陵湖以南的巴顏喀拉山脈。國家文物局強調,經技術鑑定,石刻是採用平口工具刻製,符合時代特徵,同時經歷長期風化作用,已排除近期新刻的可能。
今次不但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尕日塘秦刻石」更成為目前已知唯一存於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已核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將在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遴選中予以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