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9日
台灣宜蘭發生5.8級地震
【有線新聞】台灣的氣象署在早上9時53分錄得5.8級地震,震央位於宜蘭蘇澳鎮,震源深度72公里,多地都有震感。宜蘭、花蓮太魯閣震度最大達到4級。桃園、台中、新竹等,部分地方達到3級。地震警報已經發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馬拉松賽事 周日在北京亦莊舉行
【有線新聞】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馬拉松賽事周日在北京亦莊舉行,部分參賽機械人已完成路測,專家認為指今次賽事有助推動具身機械人產業的發展。 北京亦莊將舉行半馬拉松暨人形機械人半馬拉松賽事,部分參賽機械人已進行路測,工作人員在場收集數據,作開賽前最後的調試訓練。賽制遵循「同步報名、同一賽道、同時起跑」原則,人形機械人與運動員在起點同時起跑,路線相同但賽道分開,全程有鐵馬或綠化帶隔離。 機械人半馬路程約21公里,過程中裁判員和保障團隊會全程緊隨,途中設有補給站可以為機械人更換電池、安全設備和輔助工具。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機器人馬拉松代表的是科技和產業的一場馬拉松,機器人在賽道上的奔跑也象徵著向著科技和產業的馬拉松,這一個賽道上不停地奔跑。」人形機械人半馬機械人競賽組副組長王國林:「可以對機器人的通行能力、穩定性、姿態的合理性,對能源的利用效率、控制算法綜合進行一個評價,我們希望通過大家的交流共同推動具身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今次是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馬賽事,參賽的機械人必須是可以奔跑或行走的兩足機械人,至於控制方式則可以是手動遙控或者完全自主控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首批經港珠澳大橋進口的鮮活水產順利通關
【有線新聞】首批經港珠澳大橋進口的鮮活水產順利通關。 首批進口鮮活水產來自澳洲、緬甸、越南等地,經香港和澳門轉運,由專業運輸車送抵港珠澳大橋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海關開放綠色通道作優先查驗,實現水產品車輛「即查即放」。當局指未來會有更多境外鮮活水產、時令水果等生鮮品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進口,有利推動進口產品種類更多元化。 港珠澳大橋海關副關長劉澍︰「標誌着『空陸鮮活食品專屬快線』計劃落地,通過『空港集貨+大橋快運』模式,賦能大灣區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為跨境生鮮供應鏈提質增效、提供戰略支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雪龍」號返回上海 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 完成主要任務
【有線新聞】極地考察船「雪龍」號完成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 由516人組成的南極考察隊分3艘船進行考察,在「雪龍」號返回之前,「永盛」號已於1月返回,目前只剩「雪龍2」號仍在執行航次。這次考察在技術方法創新,極地裝備規模化應用等方面都取得突破,考察隊亦首次開展秦嶺站越冬考察任務,中國南極考察進入「三站越冬」時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結合傳統與科技 設計與展品都見心思
【有線新聞】日本大阪世博會舉行在即,周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的中國館,展館的設計和展品都非常有心思。 中國館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其中一個最大的外國自建館,建築以竹簡為設計靈感,結合傳統漢字和書卷詩詞,彰顯中國元素和文化氣息。館內展品繁多,有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最大的青銅單件文物、青銅神樹複製品 。 另外不少展品都透過科學技術作立體呈現,例如在「天人合一」展區就有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裝置。大阪世博會中國館講解員:「大家戴上VR眼鏡,再看這個大圓盤的時候,把手伸出來,這個鳳鳥就會飛到我們的手上,和我們的觀眾有一個很好的互動體驗。」 館內的「生生不息」展區包含多項創新科技發展成果,其中最受關注的展品是珍貴的月壤。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這次我們將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從月球採回的樣品,這將是中國館在這屆世博會上獻給全球世博觀眾的一份最珍貴的展品。」 中國館的主題是「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有關方面希望展示出中華文明傳統生態智慧,同時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發改委召開座談會 民營企業:正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關稅
【有線新聞】國家發改委召開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意見及建議,就美國加徵關稅,有民營企業表示正積極採取措施應對。 座談會由發改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與會的5間民營企業包括滴滴出行、領益智造等,企業負責人說對美國加徵關稅已有準備,正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提到國內發展環境穩定、市場空間廣闊,有信心在中央領導下克服困難。當局說面對加徵關稅等外部風險挑戰,將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亦要加快把握好政策出台見效,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高鐵寵物托運服務: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
【有線新聞】內地鐵路部門即日起試點高鐵寵物托運服務,鐵路12306亦同步推出相關功能,實行「人寵同出發、同到達」。 鐵路部門在京滬高鐵北京南、濟南西、南京南、上海虹橋、杭州東等5座車站間10趟列車上,試行高鐵寵物托運服務,凡健康狀況良好、體重不超過15公斤的寵物貓狗,都可預約托運。寵物會被獨立放入具溫濕度監測、降噪、除味等功能的專用運輸箱,並存放至列車高鐵快運櫃內,工作人員會透過監測系統,定時巡視檢查。旅客可通過鐵路12306提前2天及以上進行預約,然後按時到車站辦理手續,到埗後根據短信或電話提示,便可領回寵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內地醫療引入AI輔助 目的提高病灶檢測率 讓醫生解決複雜問題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滲透各行各業,內地醫療就引入人工智能作輔助,目的並非純粹為了取代真人醫護。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一日千里,內地有企業自主研發人工智能診斷輔助工具,臨床上用來協助診斷瘜肉,做到「早篩、早查、早醫治」,以減低癌症發病率。浙江溫州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潘潔:「它現在已經報警了,我們的右手邊的這個屏幕,它已經發現了一個非常小的瘜肉那AI已經,它的一個框、一個聲音已經告訴我們要仔細觀察,有的時候人類是有局限性,但這對於機器來講都不是問題。」 專家認為發展人工智能目的不是要取代「真人」,反而是要提高病灶檢測率。騰訊健康總裁吳文達:「如果你有那麼多不同的視頻的話,就等於其實你是一個很有經驗的醫生,我們就會想辦法把它接合起來,它就會自己去學習,原來長得這樣就是瘜肉,如果長得這樣就不是一個瘜肉,來讓機器去訓練。」 專家認為只要大數據庫一直增長,機器就能變得愈來愈「聰明」,再發展下去,醫生就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去解決其他更複雜的問題。吳文達:「我就希望現在AI這個事情應該滲透到每個醫生、每個醫院、以後每一天的生活,把以前瑣碎的工作量把它拿走,這樣的話醫療才回歸到更有溫度的關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大國科技|空地兩用無人機 可望實現火星探測和採樣返回
【有線新聞】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為中國地外行星探測任務取得突破,將來要實現的是火星探測和採樣返回。 這架空地兩用無人機輕盈小巧,300克的重量大約跟一個蘋果差不多,它可以隨時起飛、越過障礙。有雙輪或球形等多種形態,能夠因應不同地形作出調節,亦可以加載機械手,方便執行任務。 哈工大航太學院博士研究生朱益民:「在地面上主要是通過重心移動的方式來進行滾動,空中的話主要是靠這一對方向相反的共軸旋翼,共軸旋翼又由舵機實現了這個前方的這個方向的調整,來進行這個力矩跟力的控制,最終可以實現穩定的飛行。」 無人機的原型設計已經完成,專家指在功能和續航等指標上都已超越已知的同類火星飛行器。哈工大航天學院教授張立憲:「它的一個未來的預期,我們希望能夠在火星上能實現中國的、具有空中和地面兩種模態運動能力的火星空地跨越無人機,來實現我們這個更高續航,和更多這個時間它去觀測。第二個目標呢,我們也希望這樣的一個機器適用於好多這個進行地下空間的施工、地下一些未知領域的一些未知空間的探測,那麼也需要一些機器人的手段進行一個巡檢,和這樣的一個環境的偵測等等,現在我們把這個功能都已經實現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湖南湘潭大學投毒案 被告一審被判死刑
【有線新聞】湖南湘潭大學去年有學生因與室友發生爭執,在罐裝麥皮中投毒,導致一人死亡,被告一審被判處死刑。 被告與涉事兩名室友都是湖南湘潭大學碩士研究生,同住期間發生過多次爭執。法院指被告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購買秋水仙素後趁機投毒,意圖殺害兩名室友,其中一人食用後毒發身亡。在搶救期間,被告刻意隱瞞事實延誤救治,並試圖銷毀重要證物,法院指他罪行極其嚴重,社會影響惡劣,依法判處死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內地「體重管理年」 中小學飯堂推出新菜式配合學童「瘦身」
【有線新聞】今年是內地的「體重管理年」,各地中小學飯堂都有推出新菜式,減油鹽糖之餘,亦在食材配搭上花心思。 近年內地超重和肥胖人口比例不斷上升,衛健委的預測假如人口超重的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成年人和兒童的肥胖率將分別超過7成和3成。 為幫助超重學童「瘦身」,江蘇有學校特別製作「減脂餐」,頗受歡迎。南通紫琅第一小學學生馬丁:「我最喜歡芋艿燒肉和南瓜,我覺特南瓜甜甜的,芋艿糯糯的,感覺很好吃,我們現在每天都有一節體育課,也不會感到飢餓。」南通紫琅第一小學後勤副主任陸俊:「我們會選擇孩子們易於接受的粗糧,比如說甜玉米、紫薯、紅薯等,烹飪方式上選擇蒸、煮、炖的形式,我們對孩子們進行積極的引導,形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 為免菜式太過單調,浙江有學校每餐都用上多種食材,豐富配搭。寧波市甬江職業高級中學身材管理課教師潘斌:「健康餐是學生們自己制定的,然後他們會反饋給我們,最後落實交給後勤部門去操作,保證食物的多樣性、科學性、營養性。」 衛健委等16個部門去年聯合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希望用3年時間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除了從飲食著手,學校亦要改善學童的運動習慣,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橫店影視城成為微短劇主要拍攝基地 今年首季度接待逾600個劇組
【有線新聞】橫店影視城成為了內地微短劇的主要拍攝基地,今年第一季接待劇組數目逾600個。 浙江橫店影視城以「盛產」古裝劇而聞名,同時亦是全球規模最大影視基地,拍攝場景應有盡有。隨著用手機豎屏觀看的微短劇大熱,橫店成為微短劇主要拍攝地方,被形容為「豎店」。單計今年第一季,接待豎屏微短劇組的數目就超過600個,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微短劇導演高博:「在橫店有更多的周邊服務,再有就是我們在橫店有大量的群眾演員,有大量的演職人員,對於短劇來說,確實是寶藏之地。」微短劇演員夏錦沐:「不管是場景還是我們身上的服裝都是愈來愈精品化了,因為目前短劇也是向著更加成熟、更加精品這麼一個方向去發展。」 來自杭州的影視公司9人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5歲,因為看到行業發展前景,決心摒棄俗套內容,從「流量」導向轉向「質量」輸出,將成本主要投放在內容創作上。杭州影視公司製片李仁佐:「我們要把文化跟流量做成一個黃金的比例,太重流量的話會讓整個作品沒有內核的。」 內地微短劇市場正在規模化發展,有專家指劇作依然要「內容為王」才能將微短劇廣泛傳播,建議借助科技的力量協助創作劇本、拍攝、剪輯或推廣。並在做好內容的同時,與其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