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網上謠傳長者健康中心免費派奶粉 衞生署:已就事件報警
【有線新聞】網上流傳消息指,衞生署轄下長者健康中心會免費派發一款關節奶粉旅行裝,衞生署已就事件報警。 衞生署聲明,轄下所有長者健康中心不會代任何品牌派發產品試用裝,已向相關社交媒體平台舉報,並會保留一切法律追究的權利,強調涉事品牌的奶粉及其他產品與衞生署無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基孔肯雅熱|再多兩宗輸入個案 居沙田七旬男女確診 曾到廣州番禺
【有線新聞】本港再多兩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同住沙田愉城苑。 兩宗個案來自同一家庭,包括一名79歲女子及75歲男子,他們早前曾到過番禺一個星期,回港後發燒、頭痛及關節痛,目前留醫威爾斯親王醫院,情況穩定。本港至今累計16宗病例,全部是輸入個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東九文化中心11月啟用、設五大劇場 康文署:定位藝術科技及長演
東九文化中心11月啟用、設五大劇場 康文署:定位藝術科技及長演 【有線新聞】位於九龍灣的東九文化中心11月全面啟用,中心設有多個不同形式劇場,而且配備最新、最完備舞台系統,希望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 演員置身風雨場景,在舞台中呈現,加上聲效,像真的一樣。效果歸功於裝設在舞台前後的4K投影機、170個專業級喇叭,包圍着1,200個座位,提供全方位立體聲。這裡是位於九龍灣東九文化中心的「劇院」,連同四個不同形式的舞台將會在11月全面啟用。 走工業風的「創館」專為「藝術科技」而設,除了是劇場、亦是實驗室,讓藝術家發揮更多想像。四面隔音牆、注重聽覺感受的「樂館」,抑或視覺投影的「形館」,能否令你沉浸在藝術世界之中?這個較細小的「劇場」就適合喜歡互動的藝術家。「劇場」除了「三面台」設計,座位同舞台佈局亦較緊湊,康文署說可拉近觀眾與表演者距離,令觀眾觀賞表演時更有代入感。 文化中心五個劇場都引入最新、最完備的舞台系統,早前試場期間已接待逾1.3萬人次,康文署希望中心能成為東九龍一個重要地標。康文署助理署長(文化發展)區玉芳:「東九龍其實是一個很有活力的一個地方,3月其實啟用了啟德那邊,就是『體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控煙|法案三讀獲大比數通過 將分階段禁售加味煙 違例吸煙罰款倍增至$3,000
【有線新聞】立法會大比數通過落實「控煙八招」的法案,反對禁售加味煙的自由黨除了身兼行會成員的張宇人投贊成票,其餘三人棄權,而唯一反對票來自江玉歡。 落實「控煙八招」的法案在74票支持、1票反對、7票棄權下,獲立法會三讀通過。法案最具爭議的一招是2027年起分階段禁售加味煙,自由黨議員提出修正案,直接刪走所有相關條文。邵家輝:「禁加味煙、又禁加熱煙及電子煙,同時間有甚麼國家呢?毛里求斯、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土耳其及巴西。如果今日通過法案,控煙政策就會和這五個國家並排,變成『六小龍』。」李鎮強:「不少市民食飯都注重健康,要求少油少鹽,但另一方面為甚麼有人不理三七廿一都照吃,甚至吃食梅菜蒸扣肉?因為大家都有選擇權。」 不過更多議員持相反意見,認同要加強控煙,反而認為政府力度不足。田北辰:「你現在先禁非薄荷煙,市民馬上轉食薄荷煙,到時吸食的市民越來越多,阻力和反對聲音比今天更大。方向正確,但力度……不好意思,局長我很佩服你,但給人印象力度不知所謂。」林哲玄:「煙和文明沾不上邊,可以說賺取煙草價值只有煙草商,但付出經濟和健康代價是每個吸煙人士和整個社會。」自由黨的修正案最終被大比數否決。 法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同性伴侶登記制|吳秋北昨缺席表決 回應稱因私事請假
【有線新聞】立法會周三否決政府提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行會成員吳秋北缺席投票,吳秋北今日在立法會回應記者追問解釋,是因為私人理由缺席草案表決。 港島東(工聯會)吳秋北:「昨日已經向立法會請假,有私人事宜,已知會有關方面。我當然很遺憾不能夠參與表決,包括工聯會的表決、作為議員的表決,但昨日真的有急事,我請了假。」 吳秋北早上在社交平台轉載工聯會反對同性伴侶登記法案的帖文,並留言指政府完成其不可為,工聯會和立法會完成其所當為,法案被否決的結果體現各盡其責,法院不能指使立甚麼法,爭議應該告一段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拼多多」現假大學學生證 記者中大實測未能入閘 學生:擔心校外有人招搖撞騙
【有線新聞】內地有網購平台出售本港多間大學的學生證,聲稱可用來出入校園,到底這些假證件能否成功入閘? 等了七日,透過網上訂製的「中大學生證」終於由中山送到香港。仔細比對過,右邊假證整體深色一些,中大校徽顏色明顯不對,但學生資料的字體近乎一樣,只是大一些及較模糊,下方「中大通」三個大字亦不明顯。 賣卡給我們的「拼多多」商店聲稱憑卡可以進入校園,我們來到中大門口實地測試,多次拍卡,閘機頂部都是亮起紅燈。中大表示他們發出的學生證採用非接觸式晶片,並經過加密處理,閘機旁邊亦有保安駐守,如果學生證未能拍到,保安會請有關人士到附近更亭登記。 有學生仍然擔心會有漏網之魚,拿著假證的人更可能在校園外招搖撞騙。楊同學:「突然有這些學生證,會麻煩很多人去認證是否真實,會浪費很多程序和時間。」Hugo:「可能我做實習要我拿學生證顯示,其實他不是我們的學生,給學生證檢查他又不知,沒有我們學生般了解真假分別,很容易被不是學生的人做實習,亦都是很不公平,甚至是學歷偽造。」 身兼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的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大學學生證有識別技術,若有違法行為,校方定必追究。選委會界別黃錦輝:「晶片裏都有一些類似密碼在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灣仔電訊公司約200部手機不翼而飛 消息:店鋪經理承認監守自盜
【有線新聞】灣仔一間電訊公司懷疑被偷走約200部手機,案件列作盜竊,追緝一名38歲男子。 現場是莊士敦道162號地下,中午12時許,職員報案指約200部約值190萬元手機不翼而飛。消息指該批手機為iPhone 16,店舖經理向上司聲稱已預留該批手機給客戶,其後又指已經售出,但公司系統未有記錄,上司之後收到經理訊息,指偷取了該批手機,於是報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勞工處:將派無人機加強建造業職安監管 按工種推措施平衡外勞本地工
【有線新聞】中西區區議會討論輸入外勞計劃,被問到如何在輸入外勞與聘用本地勞工之間取得平衡,勞工處指兩者關係微妙,會按特定工種推出措施,又稱未來會加派人手巡查及利用無人機加強建造業的安全監管。 勞工處處長許澤森:「職業安全上利用科技是我們其中一個大主題,概括分做兩大範疇工作,一個範疇是我們的巡查執法如何應用科技,提高執法效率及準成度。使用小型無人機是其中一個,不需要同事到各工地門口,有懷疑的話直接使用無人機做相片、影片的拍攝用數據分析,建構三維模型方法,看看有沒有違規行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美國路德會控告香港國際學校 指收高額學費債券違營運協議 或原址開辦新校
【有線新聞】創辦香港國際學校的美國路德會入稟向學校營運方索償,指控營運方向家長收取高額學費和債券,違反營運協議和辦學宗旨。 位於淺水灣的香港國際學校,1966年由美國路德會創立,連同位於大潭的中學校舍,有超過3,000名學生,每年學費介乎約22萬元至28萬元,學生每年亦要額外支付超過2萬元基本建設費。 美國路德會網上發文,指截至去年6月,學校財政儲備超過28億元,但營運方HKISAL仍向家長收取高額學費和債券,不斷尋求資助及捐款,只招收富裕、精英學生,違背當初辦學宗旨,又指控營運方沒有按營運協議向路德會提供學校營運資料,以及沒有提供教育局合約上所要求的獎學金。 路德會周三入稟高等法院,向學校營運方索償近1,400萬元,要求賠償違反協議造成的損失,若營運方無法在2028年6月前糾正違規情況,會終止營運協議。美國路德會其後又發聲明指,計劃在該會擁有的淺水灣校址開設新學校,強調會降低學費,並為學生提供更多獎學金,但仍要取決於訴訟結果,及得到教育局批准。 教育局回覆指,由於法律程序仍在進行,不方便評論,會密切監察案件進展,確保學校運作和學生利益不受影響。營運學校的HKISAL回應指不接受這些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施政報告|測量師學會倡善用閒置土地 完善公營房屋策略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下周三公布,測量師學會建議善用閒置土地與優化公營房屋策略,確保公營資源分配給有需要的市民。 測量師學會建議停售公屋單位,所有公屋只可作出租用途,防止更多公屋流入公開市場,以確保公屋供應穩定,單位總數不會減少。學會另外就土地、建築等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又促請政府完善「置業階梯」,增加資助房屋的興建比例,優化居屋抽籤及編配機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公屋富戶|房協下周起陸續向租戶發新租約 分階段落實政策
【有線新聞】房協分階段落實富戶政策,下周起陸續向租戶發出新租約。 房協指,目前仍有2.5萬個轄下屋邨租戶的租約未受富戶政策規管,有關租戶下周一起會分階段收到載有富戶政策條款的新租約,預計2026年底前全面落實新政策。房協提醒有關租戶毋須簽署任何文件或辦理手續,只需如常交租,便會視為接受新租約,新租約會在現有租約終止後即時生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1日
陳茂波:政府致力加強本港人工智能實力
【有線新聞】第四屆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第二日在灣仔會展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本港生物科技發展涵蓋上游研究和產品設計至下游市場開發,目標明年前分階段實施新評審機制,又說政府正致力加強本港人工智能實力。 陳茂波:「香港已將人工智能列爲核心產業,並藉此著力推動其他行業變革,我們正在五大支柱,構建自身的人工智能能力,包括數據、演算法、計算能力、人才和資本。在香港,許多本土初創企業及外國企業正積極投身於人工智能藥物的研發、診斷工具和個人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