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英華小學爆發甲型流感 46名師生染病
【有線新聞】深水埗直資男校英華小學爆發甲型流感,46名師生染病。 41名染病學生介乎7至10歲,另外5人是教職員,41人求醫,其中3人入院。衞生防護中心指,他們本月7日起先後有病徵,全部人病情輕微,中心兩度視察小學,發現學校曾經舉行跨班別及跨級別活動,但個別活動室及班房通風不足,學生共用物品亦無徹底清潔消毒,已經建議師生爆發期間回校要量體溫及戴口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輸入外勞|限僱主半年申請一次、公開招聘公司名稱 孫玉菡:考慮部分行業需求未限配額
【有線新聞】勞工處公布「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即日起推出四大措施,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新安排之下,僱主六個月內只能遞交一次「優化計劃」申請,而通過初步甄別並進行四周本地招聘時,勞工處網站刊登職位空缺會同步展示申請公司名稱,鼓勵本地求職者應徵。勞工處又將加強巡查企業,查核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比例是否符合二比一的規定,並要求僱主申報僱員資料,若發現違反規定,或會撤銷僱主輸入勞工批准。 但有勞工界議員認為,只針對聘請僱員人數比例做法未夠全面。勞工界(工聯會)郭偉强:「有些飲食業因為公司設有寫字樓,用這間公司(員工)總數聘請員工,可以換整了全個廚房的,整個廚房都是外勞來的。現在很多酒樓或企業留著同事,但要他放長假,人頭在,但沒有上過班的,這些情況如果你只是去公司看,看不到的。我們建議勞工處一定要看工卡,每個月的人頭的變化,每個員工工時的變化,他們放無薪假的變化。」 勞工處網頁又新增投訴表格,讓本地僱員投訴涉嫌違規僱主,可以保密身份舉報。郭偉强相信能讓僱員放心舉報,並起到阻嚇作用,「有人舉報,它又查到有這樣問題出現的話,當然不能掩蓋。(勞福)局和勞工處都承諾我們會高調處理和公布,起一個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議員質疑先進製造業中心租用率不足一半 科技園認過度設計致租金偏高
【有線新聞】科技園公司位於將軍澳的先進製造業中心,2022年落成至今租用率不足一半,有議員質疑租用率未如理想,科技園承認由於大樓過度設計,導致租金水平偏高,過去一年已作出調整,相信年底租用率可超過一半。 梁子穎:「究竟在香港發展先進製造業,當中究竟現在遇到甚麼難題,或者究竟問題出在哪裏,未來政府在推動新型工業化,或先進製造業有甚麼策略。」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其實過去一年都有相當大的進展,由約30多個百分比,到現在大概47%,年底可能逾50%。心裏面有説話是真的難租,過去一年也做了很多工作令大樓更加適合,過去一年已經增加很多,相信很快會上軌道。科學園都用了十多年才知道別人想要甚麼,AMC(先進製造業中心)是對香港將來工業發展很重要的部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調查指僱主增聘意欲趨保守 旅客觀光為主沒惠及餐飲 經理:好驚冇咗份工
【有線新聞】有機構公布,今年第三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七大行業的就業展望指數,只有運輸及物流業錄得負數,反映本港僱主預期第三季增聘員工意欲正面但趨向保守。 機構訪問本港522名僱主,有33%受訪僱主預計未來三個月會增加人手,兩成半就表示會縮減,41%則未有計劃調整員工數目,第三季全球淨就業展望指數為24%,香港較全球平均水平落後16個百分點,只有8%,亦按季下跌3個百分點。本港七大行業的招聘意欲普遍都有增長,以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業招聘前景最為樂觀,達31%;而金融及房地產業、資訊科技業等範疇就業展望指數亦超過兩成;唯獨運輸及物流業錄得負26%。 消費品及服務業僅得2%,雖然首5個月訪港旅客達2,000萬人次,但面臨工資和成本高企挑戰,餐飲業在招聘上持審慎態度。ManpowerGroup大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雖然内地訪港數字有增長,但我們亦看到一些觀光為主的旅遊消費模式未有太大帶動到餐飲業。」有餐廳經理擔心訪港旅客上升仍難以維持生計。餐廳經理黃小姐:「都沒有什麼遊客,人們過來購物,買完就走,最多只是中午來吃一餐,然後就離開。都好擔心沒有了工作,盡量做到就做,做得一日就一日。」 調查機構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警機場檢23公斤懷疑可卡因 三藩市抵港外籍男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在機場拘捕一名外籍男子,搜到23公斤懷疑可卡因,市值約1,900萬。 該批磚狀的懷疑可卡因,每塊重約一公斤、共23塊,全部收藏在行李箱。警方昨日在入境大堂截查一名從美國三藩市抵港外籍男子,在其行李內搜到懷疑可卡因,被捕疑犯34歲,報稱在海外從事建築工作,暫控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星期三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民建聯邀外國領事、商會代表參觀秦漢文明專題展覽
【有線新聞】民建聯邀請外國駐港領事及商會代表參觀秦漢文明專題展覽。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及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等,與日本、德國及白俄羅斯等多國領事及外國商會代表參觀展覽,崔建春致辭時,談及兩岸統一問題。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中國統一始於秦朝,所以我想每個人至今我們仍在等待統一,大家也知道台灣海峽、中國及兩岸人民都在等待和爭取統一,統一在中國人思想中相當重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中環士丹利街商廈天降鋁窗 女途人遭碎片濺傷 一男被捕
【有線新聞】中環一幢商業大廈有鋁窗墮下,碎片擊中一名途人和三輛車。 警方拉起封鎖線調查,路面遺下扭曲變形窗框,停在路旁的私家車布滿碎片。涉事商業大廈位於中環士丹利街,中午12時許,一隻鋁窗懷疑從高處墮下,碎片擊中三輛私家車,一名女途人亦被濺傷手,經救護員治理後毋須送院。警方跟進調查,拘捕一名男子涉嫌容許物件從高處墮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輸入外勞|勞工處推四大措施 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有線新聞】勞工處公布「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即日起推出四大措施,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新安排之下,僱主六個月內只能遞交一次「優化計劃」申請,而通過初步甄別,並進行四周本地招聘時,勞工處網站刊登職位空缺,會同步展示申請公司名稱,鼓勵本地求職者應徵。 網頁亦新增投訴表格,讓本地僱員投訴涉嫌違規僱主。勞工處亦會巡查輸入外勞企業,查核僱主有否持續符合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二比一的比例規定,亦會要求僱主申報本地僱員及輸入勞工的資料。若發現違反規定將作出行政制裁,包括撤銷僱主輸入勞工批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說,新措施可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車CAM片|剷紅磡巴士站釀一死一傷後不顧而去 34歲非華裔男貨車司機涉危駕致死被捕
【有線新聞】紅磡有貨車失事撞向巴士站,兩名候車乘客一死一傷,貨車司機逃離現場,警方事後拘捕一名34歲非華裔男子,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 涉事貨車早上六時半,沿東九龍走廊快線落斜駛至平治街附近,懷疑失控切線 剷上行人路,撞向護土牆後打轉,車尾衝向巴士站,多名候車乘客走避不及。其中一名51歲女子被撞倒捲入車底,要由消防員救出,送院後傷重不治。另一個被撞女人手腳受傷,巴士站損毀嚴重,有鐵枝插進貨車。 現場消息指死者事發時等候巴士往銅鑼灣上班。意外後現場交通一度受阻,巴士公司派員協助其他乘客登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港鐵國際公共交通聯會奪兩獎 智慧系統疏導啟德客流
【有線新聞】港鐵於「國際公共交通聯會」2025全球峰會上勇奪兩項大獎,其中「前瞻性部署:營運三部曲」項目擊敗全球七個對手,奪得競爭最激烈的「卓越營運組別」大獎,關鍵在於其AI客流預測模型及智慧分流系統,成功解決啟德體育園大型活動的龐大人流疏導難題。 另一獲獎項目「關愛共乘」手機程式,則憑藉為長者、視障及行動不便者設計的多元功能,獲設計組別特別表彰。這是港鐵繼2023年後連續兩屆在此國際盛會獲獎,峰會今年吸引逾110國、一萬名業界代表參與。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博士強調:「獎項印證我們以科技推動共融出行的成果。」他透露系統透過實時監察車站及預演多種突發場景,能提前調配人手確保安全。目前相關技術已應用於啟德體育園區,未來將推廣至其他大型活動站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調查指僱主第三季增聘員工意欲趨保守 運輸物流業就業展望錄得負數
【有線新聞】有機構公布今年第三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七大行業的就業展望指數只有運輸及物流業錄得負數,反映本港僱主預期第三季增聘員工意欲正面,但趨向保守。 機構訪問本港522名僱主,有33%的僱主預計未來三個月會增加人手,兩成半表示會縮減,41%則未有計劃調整員工數目。第三季全球淨就業展望指數為24%,香港較全球平均水平落後16個百分點,只有8%,亦按季下跌3個百分點。本港七大行業的招聘意欲普遍都有增長,以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業招聘前景最為樂觀達31%,機構指因應本港人口老化改變,創新科技和政策支持下,行業有所增長,而金融及房地產業、資訊科技業皆錄得兩成以上的增長值,唯獨運輸及物流業錄得負26%,調查機構表示受到全球貿易挑戰,企業加大投資轉型至自動化工作等不同因素影響招聘需求。 ManpowerGroup大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見到自動化投資各行各業都持續增加,特別在資訊科技領域,顯示企業面對科技進步和勞動人手轉型帶來不同需求,總括來說香港僱主對未來經濟環境保持審慎的態度,招聘意欲比較保守。」徐玉珊指現時的失業率按季微升0.2個百分點,並預期會繼續維持在這個低位的升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南丫海難|海事處:調整24小時工作制未達共識 已落實部份調查報告建議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海事處現任助理處長作供指曾與業界討論調整24小時工作制,不過一直達不到共識,海難發生後已按調查報告落實部份建議。 研訊第31日,繼續圍繞海員工時及海事處工作程序提問,海事處現任本地船舶及考試科助理處長陳思賢稱24小時「雙更制」下,海員需當值約10至13個小時,實際繁忙工作約1小時至6.5小時,期間可以休息及睡覺。雖然沒有法例規定工時,陳思賢稱處方不遺餘力與本地船公司、海員工會等商討改善方案,但如果調整工時失去彈性,難以吸引新血,海員也表達24小時安排不錯,所以一直達不到共識。 對於海泰號船頭的L型鋼板在批圖後才加裝,陳思賢指出所有加裝或改動都要先經批准,相信海事處當時認為鋼板只會加強抵抗硬物,對船隻安全絕對沒有影響,所以毋需檢驗就批准。他確認海難發生後,海事處按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建議要求船隻駕駛室要有瞭望員,水密門亦要安裝警報器,又形容造船是複雜的過程,很難「一個表、一個剔」代表檢查了哪些項目,所以取消了以往與國家驗船機構中國船級社分工的做法,交由其中一方全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