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公院檢討報告|醫管局接納建議 訂高層問責框架等 范鴻齡:不代表發生意外須離職
【有線新聞】醫管局公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報告,將在5大範疇執行31項改善建議,包括加強培訓新入職員工安全意識及設立各級的問責制度。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說首要工作是釐清權責及問責,但不是代表發生意外就要離職,亦與醫學院溝通,加強對年輕醫護安全文化的培訓 。 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上月初向醫管局提交報告,醫管局審視個多月後公開報告內容及建議。檢討委員會認為,醫管局各級人員權責不清以至責任含糊,建議高層人員建構問責框架,員工責任可按指引定性為人為錯誤、危險行為及魯莽行為。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同意委員會認為若凡事「追源頭」,責任落在前線員工上並不公道,改革的第一步是要釐清各級員工的權責、訂立問責制度。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只是下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我們亦不是說任何事一出事就要下台,問責比現在有個好處。因為現在權責不清,中間人士根本覺得無所謂,又影響不了他的人事紀錄、做不了甚麼,變相可能有人鬆懈了,有了問責要求指定事情是你負責,我相信自動很多人會小心些,小心些就可以避免壞的事情發生。」 報告亦發現,資深員工流失加上缺乏足夠培訓,令新入職的年輕醫護對安全文化認識不足。醫管局主席范鴻齡:「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上海街唐樓疑遭縱火 一女子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油麻地有唐樓單位起火發生火警,一名女子不適送院。 觀眾提供片段見到,單位火勢猛烈,不斷噴出火舌,濃煙升上半空。現場為佐敦道近上海街,低層一個空置單位。下午1時半左右起火,消防煙帽隊到場用一條喉撲救,約15分鐘將火救熄。一名女子懷疑吸入燶煙,在場接受初步治理,送去廣華醫院。消防在場找到助燃劑,認為起火原因有可疑,警方列作縱火案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兩棲解放軍攻擊艦訪港五日 市民可登記參觀
【有線新聞】解放軍海軍海南艦開放予已可市民參觀。 兩棲攻擊艦海南艦停泊在西環招商局碼頭,市民登艦後可以在甲板參觀。甲板有三架海軍直升機讓市民走近拍照,有軍人持槍戒備、巡邏,入場市民可以獲贈紀念品。從地面亦可見到軍艦的炮管,海軍在岸邊安排市民分時段進場。 海南艦聯同導彈驅逐艦長沙艦訪港五日,期間會開放參觀,又會舉行國防知識講座及文化交流活場等,預計有過萬人可以登艦參觀。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適應期結束 環保署:店鋪大致合規 兩宗違規發書面警告
【有線新聞】「走塑」半年適應期上月屆滿,環保署過去一個月向兩間違規酒店或食肆發書面警告。 環保署過去一個月,巡查適應期內約160間仍未合規的源頭銷售店鋪,全部已符合新法例。至於下游的酒店和食肆,過去一個月接獲43宗投訴,絕大部分已更正。當中有兩宗個案未有具體行動改善,已發出書面警告,要求負責人10個工作天內改善,否則會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署方稱新法例實施一個月,社會整體已大致合規,每年可減少超過6,000萬套即棄餐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社署擬明年起失業攞綜援須參與無償工作 違者失7日綜援金 有議員質疑變「免費勞工」
【有線新聞】社署計劃明年起,強制健全而失業的綜援申領人參與無償工作,直至他們重投職場或主流教育。 社署2013年起委託非政府機構,向身體健全的綜援申領人提供就業支援,政府認為成效有限。在明年9月計劃結束後,推出新的支援計劃取代,強制健全綜援人士每周參與由指定機構安排的無償工作,違反規定者被停發7日綜援金,將試驗兩年。 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有議員質疑新計劃下,提供工作的機構可能會獲得無償勞動力。勞工界議員周小松:「參與勞動、參與工作應該有價。你有沒有想過人們參與工作,再給予津貼或者給予工資?你接受這些勞動力,工作機構又是否需要給錢社署或者政府?」 勞工及福利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雅詠:「的確是無償工作,所以我們其實都不會在提供工作機會機構收取金錢。事實上那些機構甚至可能要付出人力,都要監測著有些新人。幫助他們做一些簡單清潔或者物資整理工作,這類工作提供工作機會,機構本身可能要有監督角色,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投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中環工人疑失足墮扶手電梯槽 傷重不治
【有線新聞】中環發生工業意外,一名工人懷疑失足跌落扶手電梯槽,傷重死亡。 消防用了約一小時,從一米深的電梯槽救出工人,他已經失去知覺,救護員不停做急救,現場是德輔道中歐陸貿易中心。消息指下午2時許,工人在維修扶手電梯開啟地面槽蓋期間,懷疑失足跌下電梯槽被困,消防員接報帶同工具到場拆除電梯槽組件,救出工人送律敦治醫院,勞工處派員到場,調查意外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海關落馬洲檢逾400公斤懷疑走私燕窩 拘捕司機
【有線新聞】海關在落馬洲截查往內地貨車檢獲逾四百公斤懷疑走私燕窩,拘捕司機。 檢獲的燕窩屬高價值的燕盞約值3,200萬元,混入其他貨物作掩飾,收藏於車斗中間位置。若果成功走私入內地,逃稅高達800萬港元。海關落馬洲管制站人員前日截查一輛中型貨車,經儀器檢查發現報稱運載電子遊戲機貨物有不尋常影象,部分貨物遭重新包裝。最終搜出大批懷疑走私燕窩,拘捕58歲司機,是海關有紀錄以來最大宗走私燕窩案。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巴士申加價 城巴被質疑業務有盈利:兩專營權獨立計 有議員倡設可加可減機制
【有線新聞】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巴士加價申請,有議員質疑城巴整體業務有盈利,城巴解釋兩個專營權獨立計算,不能互相資助。另外,三間巴士公司都表示贊成設立恆常的票價調整機制。 三間專營巴士早前申請加價,九巴及新大嶼山巴士申請加6.5%,城巴就申請加9.5%。三間公司代表到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解釋理據。九巴指面對客量減少、薪金成本上升,有必要加價。九巴財務總監梁祖德:「讓我們用少少時間去解釋給大眾市民及議員聽,九巴今次申請票價調整的原因和理據。近年開通的屯馬綫和東鐵綫過海段,令九巴每日損失高達13萬人次,加上未來新鐵路和新鐵路站都會對九巴載客量有進一步衝擊,關鍵是這些載客次流失是永久,不會逆轉。」 城巴就說現時車費落後通脹25%,有需要追回,又說去年虧損超過5,700萬元,現時仍處於虧蝕狀態。有議員質疑,港島東(民建聯)梁熙:「不要說謊,這是立法會,全部合計,我現在是說香港島、過海、機場北大嶼山市區、新界和新巴合計。」城巴董事總經理李卓豪:「兩個專營權是完全獨立營運,這亦是政府的看法。機場及北大嶼山、市區及新界,兩個專營權不能互相資助。」梁熙:「根據公開數據,月份未必完全齊1月至12月,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政府擬修例改善公眾衞生 上門調查延至晚上10時 提高雜物阻街等罰款 下月初立會審議
【有線新聞】政府建議修例改善公眾衞生,包括延長政府人員進入懷疑樓宇滲水及冷氣機滴水單位的上門調查時間,同時提高多項影響公眾衞生罪行的最高罰則,提升阻嚇力。 逛街遇到冷氣機滴水,滴濕頭或者衣服難免感到不快 ,政府刊憲公布公眾衞生及市政修訂條例草案,以加強執法。為讓調查人員盡快了解樓宇滲水及冷氣機滴水等情況源頭,草案建議將沒有合理辯解而拒絕讓調查人員進入處所調查,訂為違法行為,違例者最高可罰款5,000元;同時延長上門調查時段由現時朝七晚七,延長至朝七晚十。 針對橫街窄巷的蟲患及鼠患,草案建議參照現時防蚊措施,向大廈管理人發通知書處理大廈公用部分的蟲鼠問題,避免影響大廈其他單位。 環境及生態局指多項影響公眾衞生罪行的最高罰則,包括蟲鼠滋生、雜物阻街以致妨礙垃圾清掃、非法貼招貼或海報等,自1996年起都未曾調整,建議加強罰則。例如違反「移走障礙物通知書」由目前罰款5,000元、每日50元,提高至罰款10,000元、每日300元。 草案下月四日提交立法會首讀及二讀,局方建議草案獲立法會通過並刊憲,三個月後生效,食環署會在期間向業界和市民宣傳。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房協擬明年首季推售新一期資助房屋 家有長者、家有初生優先揀樓
【有線新聞】房協明年首季引入「家有長者」、「家有初生」優先揀樓安排。 房屋協會主席凌嘉勤接受報章訪問指,房協計劃明年首季推出新一批資助出售房屋,會引入「家有長者」、「家有初生」優先揀樓安排,又為40歲以下青年及屢次不中的居屋申請者,提供多一個抽籤號碼。 凌嘉勤說未來五年房協將有超過1.7萬個單位建成,包括逾萬個資助出售單位,房協項目都是「建好就賣」,不會因樓市下行而推遲發售。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有議員憂綜援安排削申請者工作意慾 勞福局:有其他渠道鼓勵就業
【有線新聞】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討論支援綜援失業人士,有議員關注現時援助金扣減工作入息安排,擔心削弱綜援申請者的工作意慾。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說,政府還有其他渠道鼓勵就業。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今天飲食業界是現金支薪聘請,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是綜援,第二是等候公屋上樓。因為他洗碗工賺萬多兩萬元,兩夫婦去洗碗,如何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如果我用現金支薪,他不需要上報。」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如果他有能力脫離保障網,我們沒有理由再繼續資助。當然我們明白張議員原意是希望他們有個更穩定收入後,可以真正脫離保障。如果他真的是有能力賺1.6萬元,我們就算3,000元資助都願意給。不過是從另一個渠道去鼓勵他繼續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預設醫療指示|醫衞局:非加速訂立者死亡 其保險條文不受影響
【有線新聞】立法會通過預設醫療指示條例,重病者可預先決定在生命最後階段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即使是無病無痛者仍可訂立預設醫療指示。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說預設醫療指示不等於加速訂立者死亡,不會影響其保險條文。 李力綱:「這個只是拒絕一些維持生命治療,並不等於加速他的死亡或者施予一些藥物加速他的死亡,所以這個很清晰。第二考慮到剛才那個觀點,法例已經有條文提及預設醫療指示的訂立是不影響保險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