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李家超明率代表團赴京出席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應中央政府邀請,明日率領代表團到北京出席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香港特區代表團共約360人,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包括政府主要官員、司法機構、立法會和區議會代表、參與抗戰的愛國人士、老戰士及其遺屬,來自商界、教育界、創科界、體育界、青年代表等,代表團會出席周三舉行的紀念大會、閱兵和文藝晚會。李家超當日亦會出席大會的招待會,他周四返港,離港期間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署理行政長官職務,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分別署理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職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P牌督察衝燈撞女途人致截肢 被判240小時社服令 官:不應視為輕判
【有線新聞】督察2023年駕駛私家車衝紅燈導致女途人重傷截肢,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成,被判240小時社會服務令。 暫委法官黃國輝指,被告的社會服務令報告有相當正面的評價,法庭認為判處社會服務令合適,加上停牌2年,以及要自費參與駕駛改進課程,不應該視為一個輕的懲罰。 30歲被告姚新燊事發時持有暫准駕駛執照,2023年6月凌晨在旺角駕駛私家車衝紅燈,撞向一輛的士,的士再撞到一名女途人,女途人重傷要截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有學校疑借殼辦學 蔡若蓮重申會嚴肅懲處:有問題的學校已處理
【有線新聞】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去到大埔一間小學,視察開學情況。 蔡若蓮出席大埔舊墟公立學校開學禮及升國旗儀式,她致辭時鼓勵學生勇於面對挑戰,又呼籲學校善用創新科技輔助教學,被問到有學校懷疑借殼辦學時,蔡若蓮重申如有違規會嚴肅懲處。 蔡若蓮:「當我們有足夠證據時,包括將該學校的註冊取消,同時如果懷疑有違規的行為,我們亦即時聯絡學校要求解釋和提交報告,亦嚴肅懲處一些違規行為,包括停止收生、停止辦學等。所以目前而言,有問題的學校我們已處理了,而有懷疑的學校我們密切跟進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開學|安博官小未完工 蔡若蓮:專家評估安全 有家長稱不擔心
【有線新聞】安達臣道安博官立小學開學日,學校部分工程仍未完工。 學校仍有棚架和帳幕包圍外牆,建築工人在校內進行工程,亦有工程車在校外運作,不時發出聲響。校方指,校園美化工程尚待完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安博學校的工程受暑假惡劣天氣影響,開學前已由專家評估,確保師生上學安全。 今早家長陸續帶小朋友回校上課,他們指不擔心校內安全問題,不過也有人因為不熟悉交通配套,趕不上巴士,要跑回學校。家長蔡太:「不會太擔心,因為(工程)一邊其實拉起圍網去做,而且學生開學都是上幾個小時課,其實班房執修得很好,學校都說會做足去甲醛的物料,會先做,所有都不太擔心。」 家長邱女士:「因為遲了一分鐘上巴士,結果要等25分鐘才有車,所以在安達下車再走過來,因為剛剛來到又不清楚位置,要再了解清楚。之前本來說有校巴,後來因為可能這裡交通不太方便,所以沒有太多人坐校車,所以就沒有校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初創用回收車軚研製驅蟲產品 結合AI追蹤老鼠提升效率
【有線新聞】滅蚊滅鼠從來都是環境衞生的重大挑戰,有初創公司利用回收車軚研發驅蟲產品,再配合人工智能追蹤老鼠動態,令效率更高。 鬼鬼祟祟,追蹤牠們的行蹤不容易,記錄和研究牠們的行為更加要花很多時間。「蓓塗革」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呂書昊:「其實牠們越來越聰明,譬如說老鼠,政府或外面的人放很多老鼠膠板去捕鼠都比較困難。因為我們對付的是『城市老鼠』,不是戶外的老鼠。很多時候有人投訴見到死老鼠,或貓被黏著、雀鳥被黏著,這些很殘酷,我們都不想見到。」 團隊去年勝出科大和信和合辦的創業大賽,用50萬元獎金研究將天然驅蟲產品,結合人工智能針對老鼠習性和行蹤,在最有效的位置「布陣」。呂書昊:「它是將堆填區的車軚打碎,加入納米科技和精油,令它可以維持30天左右,用氣味形式驅趕老鼠和蚊,對蟑螂也有效。」 精油產品有多種配方可以補充和轉換,避免昆蟲習慣氣味,亦不易揮發,關鍵在於這些顆粒上。呂書昊:「輪軚是一個很耐用的石油產物,可以在戶外應用,就算風吹雨淋太陽曬都不會有很大損耗,亦可以將內裡的精油慢慢地釋放氣味,即使在暴雨下氣味都只是減少20%效果。」他說本港處理車軚成本高,到地盤回收輪軚不只免費,每條還可收取約1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科大河套區深港研究院五年成果斐然 17個實驗室取46項專利 平台孵化203初創項目
【有線新聞】科大是首批進駐深圳河套區的本港大學,成立五年的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集合17個科研實驗室,企業孵化平台至今已有203個初創項目打入市場。 科大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跟香港只是一河之隔,成立五年至今設立了17個實驗室,其中10個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已經通過設立初創企業轉化。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領域以外,還有智慧城市,這些納米塗料結合「自清潔」功能,用在大廈玻璃,隔熱之餘還減省保養成本。研究院至今已有46個項目取得專利。 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長高凌雲:「大部分教授都在大學的實驗室完成了前端的研究,把我們的技術真的在產業實際場景中,做概念認證及測試的時候,這裡的實驗室就是最好的環境。因為我們離科大的距離很近,也非常方便用河套的一些跨境的政策。」 成功開發技術,下一步就要進入市場,研究院的「藍海灣孵化港」平台至今孵化了203個項目,當中30個估值過億元。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孵化早期在清水灣,但是轉化會在大陸幾個大平台,減少他們的成本。不單是財務資源,還有網絡、一切設備、人力資源,我們盡量能夠總體提供它,但它獨力籌資到一個程度之後,他們通常都會搬出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抗戰勝利80年|紅磡1944年遭空襲慘劇 廣華醫院收近300傷者 東華三院修復檔案展抗戰歷史
【有線新聞】在1944年的抗日時期,紅磡遭受空襲,近300名傷者被送到當時九龍唯一仍然服務市民的廣華醫院。醫院的創辦機構保存已修復的相關文物及檔案,將會透過抗戰展覽,讓公眾了解這段歷史。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袁國是:「有些年歲是兩歲、甚至有些是五六十歲,即是無差別的,有很多不同死傷者。」這本《廣華醫院總冊》記錄了在1944年10月16日,紅磡遭受空襲後,有299名傷者被送到醫院,當中40多人入院時已經死亡。「炸傷」、「炸死」字眼,遍布10多頁的入院紀錄。 袁國是:「其實在抗戰這段期間東華服務大受影響,不過因為我們至今都保留了檔案和文物,包括機構的會議紀錄或廣華醫院總冊,甚至有些外界書信的往來,這些都可以反映當時整個日佔時期的歷史篇章。」 當年紅磡遭受空襲,是美軍對日軍後勤基地的紅磡黃埔船塢進行轟炸,包括醫局、觀音廟和公立學校等都被納入為轟炸目標區。據報造成超過900名華人死亡,約630名華人重輕傷,死傷者不少都被送到當時九龍唯一仍然服務市民的廣華醫院。袁國是:「這本會議記錄是1944年東華三院董事局會議紀錄,記錄了當時董事局成員希望在病人膳食加入紅豆,增加他們的營養。」 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開學日|學生提早出門興奮迎新學年 小六生開學前夕趕功課:昨天還在寫作文
【有線新聞】全港中小學今天開學,不少學生提早出門,亦有學生期待開學。 暑假結束後第一個上學日,有不少家長陪同子女上學,有學生選擇提早出門,預留時間準備心情。校巴、保母車出動,因應開學日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提升至最高級別運作,有交通警在學校村維持秩序,有學生為開學感到興奮。小四學生:「我覺得很興奮。(為甚麼?)因為小食部很多東西吃。(升四年級有甚麼期望?)沒有。」小六學生:「很激動,因為很久未見同學。(做完功課嗎?)做完了。(何時做完?)昨天還在寫作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31日
將軍澳醫院員工涉洩病人資料 據悉一顧問醫生已辭職 院方報警並通報私隱公署
【有線新聞】將軍澳醫院有員工涉嫌未經授權閱覽及洩露病人資料,院方報警及通報私隱專員公署。據了解,事件涉及兩名醫生。 院方調查證實,至少一位病人住址以及電話等個人資料被涉事員工未經授權閱覽,並懷疑將列有其他病人資料的內部文件不恰當地洩露予第三方。 院方高度重視事件,強調不容忍任何員工未經授權閱覽病人資料,有關行為嚴重破壞醫護人員專業誠信、損害醫患關係、違反專業操守及可能違法,已立即通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報警及向醫務委員會報告,會全力配合調查、嚴肅跟進。 據了解,事件涉及兩名醫生,其中一名顧問醫生已主動辭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31日
海關深圳灣檢逾2,000隻瀕危活龜 38歲貨車司機被捕明提堂
【有線新聞】海關偵破走私懷疑瀕危物種活龜案件,估計市值約100萬元。 檢獲逾2,000隻活龜,懷疑屬於受管制屬瀕危物種。海關根據情報在深圳灣管制站截查一輛出境中型貨車,經X光檢查後,發現車底部分影像有異,在貨斗底架內發現9個黑色袋,裝有懷疑瀕危物種活龜,拘捕38歲貨車男司機,周一在屯門裁判法院提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31日
荃錦公路兩電單車相撞 71歲鐵騎士重傷昏迷
【有線新聞】荃錦公路兩輛電單車相撞,一人昏迷送院。 從網上片段見到,一輛電單車沿荃錦公路往荃灣方向行駛,駛至近雷公田村附近時,與另一輛右轉的電單車相撞,兩人倒地受傷。下午5時許,警方接報到場,將兩名傷者送屯門醫院救治,其中一名71歲男司機身體多處受傷昏迷,警方封閉部分行車線調查意外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31日
中學生精神健康響警號 逾四分一人陷中重度抑鬱 機構籲家長教師多陪伴支持
【有線新聞】星期一開學,有機構提醒關注學童精神健康,上學年問卷調查發現四分一中學生有中度至嚴重抑鬱,三成人有「拖延症」,建議家長和老師多支持、陪伴,為學生減壓。 開學了,學生準備好未?學生:「很不開心,覺得會死,(為甚麼?)會被老師追殺。(差多少功課未做好?)很多。」學生:「測驗、考試、父母、功課,全部都很多。」學生:「很大壓力、文憑試。即是有種升不到大學、有種不知怎麼辦的感覺。」 重投校園面對不同壓力,專家說家長要留意子女情緒。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紀正楠:「就着開學,他的情緒變得不穩定,很沮喪、很絕望、很無助,或者甚至對平時感興趣事物失去興趣,減少跟家人和朋友互動,這些都是信號。」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去年11月至今年3月訪問了1,800名學生,整體幸福感滿分5分平均只得2.9分,四分一人有中度至非常嚴重抑鬱,壓力來源主要是時間管理、學業和公開試,情況跟去年調查相若。精神科醫生說長期壓力有可能令大腦皮質醇偏高,長遠影響學生情緒。 香港整全普及精神健康協會主席、港大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黃德興:「12歲至25歲成長過程當中,如果長期在高水平皮質醇影響下,他會影響很多腦部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