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亞洲滑浪風帆錦標賽下月香港上演
【有線新聞】亞洲滑浪風帆錦標賽,下月在香港上演。 因應2024年巴黎奧運,改用「水翼板」,這個新板種首次納入亞錦賽。香港滑浪風帆會,會用成績甄選香港的亞運代表。 比賽設有八個組別,下月6至10日在赤柱上演,下月11日的表演賽會移師到維港。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深水埗女子遭電單車撞倒 兩人送院治理
【有線新聞】一名女子在深水埗橫過馬路時被電單車撞傷,女傷者送上救護車,接受初步治理後送院。 消息指,中午1時許一名女子在欽州街近長沙灣政府合署對開,被一輛電單車撞倒,腳部受傷倒地,電單車司機亦有受傷。 警方到場將兩人送院,正調查意外原因。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烏克蘭斷電下將迎寒冬 世衛警告百萬計性命受脅 建議設人道走廊運送物資
【有線新聞】世衛警告寒冬將威脅烏克蘭數以百萬人性命,烏克蘭在斷水斷電的南部重鎮赫爾松開始撤離部分居民。俄烏互相指控對方犯下戰爭罪行,美國重申雙方都應遵守國際法,否則會面臨後果。 赫爾松市持續缺水缺電,當地居民自備容器到第聶伯河岸邊取水。烏克蘭當局在中央廣場一帶設置臨時帳篷和充電站,大批民眾在內取暖。總統澤連斯基指烏克蘭境內過半能源基建設施被俄軍炸毀;能源公司預料斷電情況可能持續至三月底。考慮到赫爾松市居住環境惡劣,列車服務逐漸恢復後,當局開始撤離婦孺和長者等居民。 世衛歐洲區域主任克魯格警告隨着寒冬將至,烏克蘭將面臨困境,「今個冬天將威脅數百萬烏克蘭人性命,持續轟炸衛生和能源基建,令醫院和醫療設施無法全面運作,燃料、水和電力不足以應付基本需要。」他建議設立人道走廊,讓物資可以運送至當地,並指烏克蘭面對的危機對全世界而言是難以應付的挑戰。 戰事除了觸發人道和能源危機,俄烏雙方亦互相指控對方犯下戰爭罪行。針對俄羅斯國防部日前指控烏軍槍殺已投降的俄軍,烏克蘭表明會徹查;美國亦表示會密切監察,強調戰爭法適用於入侵與防衛者,不論俄烏雙方都應遵守國際法,否則均會面臨後果。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上月駐英中領館有人疑遭毆打 領事曾辯稱僅自衛 英警:確認有人犯襲擊等罪
【有線新聞】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上月發生的衝突,英國警方指調查後確認有人觸犯罪行,未有人被捕。 事發在上月中,有人聲稱在領事館外示威期間被人拉入領館內毆打,英國警方表示正搜集證據,包括手機影片及目擊者證詞,確認有人觸犯襲擊及擾亂公眾秩序等罪行,也已鎖定潛在疑犯和受害人,會繼續調查事發經過。 總領事鄭曦原早前表示有人非法進入領事館範圍,他和職員只是自衛。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印尼西爪哇地震數百死傷仍有多人受困瓦礫
【有線新聞】印尼西爪哇5.6級地震增至逾260人死亡,仍有過百人失蹤。災區停電加上山泥傾瀉阻礙搜救。 震央所在的西爪哇展玉多間民房幾乎夷為平地,地方官員估計仍有很多人被壓在瓦礫下。 不過搜救所需的重型器械,要到地震翌日才運抵這個離首都雅加達約3小時車程的山區城鎮。 這個重災區人口超過17萬,居民主要居於山邊平房,數以千計家園在強震中毀於一旦,亦有寄宿學校和醫院損毀,逾萬人流離失所,當局加緊開設多間疏散中心。 但山泥傾瀉令不少道路堵塞,很多村落居民仍未能撤離,電力和通訊系統受損,亦阻礙救災資訊流通。 這場震源深度只得10公里的地震發生於當地周一中午,展玉一度停電的醫院,入夜後擠滿傷者,很多人需於室外停車場架設的帳篷內接受治理。地方官員指大部分傷者是因重物倒塌被砸傷或骨折。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馬鞍山過渡性房屋項目動土 料供436個單位、明年第三季完工
【有線新聞】位於馬鞍山落禾沙里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動土,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副局長戴尚誠主持儀式。 禾沙里項目是沙田區首個過渡性房屋,由東華三院負責興建,樓高4層,提供436個單位,面積介乎159至309平方呎,預計可讓約1,160人入住。 項目已獲政府批出近2.5億元資助,工程於9月展開,預計明年第三季完工。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的士司機遭警箍頸後亡裁非法殺害 警員提覆核 法庭料兩個月內頒判詞
【有線新聞】10年前一名的士司機與乘客動武,被警員箍頸制服後死亡,死因庭裁定他非法被殺,警員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推翻裁決,法庭預計兩個月內頒判詞。 案發在2012年11月,死者陳輝旺因車費與乘客爭執動武,被警員林偉榮箍頸押上警車,他頸椎移位、全身癱瘓一個月後不治。警員代表律師說,司機被捕時掙扎才被錯手箍頸,警員只想用適量力度令他配合,質疑原審沒有引導陪審團考慮有否非法意圖行使不合理武力。 家屬代表律師說,司機當時被鎖上手銬,警員無迫在眉睫的危險,只要肯定警員是故意箍頸便是非法殺害。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團進團出|泰國旅客轉藍碼即堂食飲茶 冀多留港數天享美食 對日前食外賣感失望
【有線新聞】團進團出實施後,上周六抵港的旅行團安心出行已由黃碼轉為藍碼,團友立即去酒樓用膳。有旅客說早幾天都吃外賣,希望可多留幾天享受香港美食。 這麼開心,因為不用再在酒店吃飯盒。這個旅行團周六由泰國來香港,趕不及申請團進團出特定餐飲處所,不能在餐廳用膳,來到行程最後一天,黃碼終於變做藍碼。來香港第一餐堂食,他們就選擇食點心。 泰國旅客Chachy:「好吃,我們隔離是可以的,不過我今天之後,我們可以在餐廳進食是非常好的,因為香港的食物非常美味,我們想在餐廳嘗試很多食物,我們可以計劃逗留在香港久一點,我們便可以在餐廳享受(食物)。」 泰國旅客Shin:「我在餐廳買外賣雲吞、麵買回酒店吃,很失望,因為我想在餐廳吃,麵、雲吞我也想在餐廳品嚐的,我想在餐廳裏面吃。」 他們之後到廟宇參觀,不過宗教場所是被動查核,即使黃碼都可進入。旅行社負責人說,泰國旅行團一般來香港都是3日2夜,但因應香港「0+3」的入境要求,今次旅行團才改為4日3夜。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陳國基專訪|否認「搶人才」是強盜 有信心三年內補回流失人才 稱不掌握港人移民原因
【有線新聞】繼續司長專訪系列,搶人才是《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每年輸入3.5萬名人才,加上5萬名本地大專畢業生,絕對能夠補充人才的需求,有信心到2025年,勞動人口會高過現在的水平。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專訪提及,人才服務窗口會於年底成立制訂搶人才的策略,並反駁「搶」非負面,「(有些人說搶字不好聽,有點強盜感覺,你怎看、怎樣回應他們的說法?)我的說法,搶字對我的定義是主動、積極主動,不是強盜。」 他說人才服務窗口除了公務員外,有宣傳推廣、人力資源的專家,線上線下主動向人才招手,提供資訊及一站式服務。陳國基:「以往外地或內地的申請人如果對香港不是很熟悉,他不知在哪裡取得資訊,都是靠朋友。未必有太多朋友在香港,他在哪裡看呢(取得資訊)?不如由政府提供給他們,就是最客觀資料,在資訊上提供服務,等於有老朋友在香港。特別在住屋方面,我們甚至可以聯絡大地產商,他們有屋出租,可以請他們提供一些資料,給他們(人才)參考,都可以的。」 人才服務窗口的KPI是每年至少吸納3.5萬名人才到港,陳國基:「(我們過去兩年已流失14萬,你覺得輸入來的血能否補回流失了的血?)絕對夠,你計一計,三年內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下月底全港禁餵野生動物 漁護署研修例納野鴿 議員:「中頭獎」源於有人餵飼
【有線新聞】野生動物禁餵區下月底起擴至全港,不包括野鴿,有議員要求涵蓋至禁餵野鴿,漁農自然護理署說會研究修例。 民建聯陳學鋒表示:「局方不斷說野鴿是馴化動物,所以我們做不到、我不認同,看看野鴿的情況,經過中環街市人人都曾『中頭獎』,這種情況很差,源於有人有心餵飼。」 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陳堅峰表示,知道野鴿餵飼問題嚴重,研究將野鴿列入非法禁餵,要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不是今次修改附表工作可做到。 漁護署又說去年檢控111宗非法餵飼野生動物個案,罰款平均少於1千元,將修例加重罰則。 至於打擊野豬的KPI(關鍵績效指標)目標每年野豬黑點數目減半,3年後檢視,而今年已監測63個野豬黑點,其中34個黑點野豬減少至少於5隻,亦沒有傷人個案。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內地周一增近2.8萬宗本地個案 廣東再多逾9000宗
【有線新聞】內地新增近2.8萬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北京有逾1400宗,《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因封控而不能出門,他說不用像以往要集中隔離,反映落實優化防控二十條後,更能做到精準防疫,有效運用資源。 「老胡也封在家裏了,樓裏出了陽性,足不出戶,核酸等上門,過去這種情況,很可能被轉運集中隔離,但現在都改居家了,二十條之後鞏固了這種做法,這很好。」《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說。 北京周一新增1438宗本地個案,居住在當地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因封控要居家隔離五日,他認為有此改變,是因為集中隔離的資源不足夠,又說如今疫情爆發,需要構建新辦法、新防線,就算失去外城,都要守住內城,阻止出現大量重症或死亡。他指出,今冬難做到感染清零,但要力爭重症清零,瞄準加強防護脆弱群體。 內地疫情持續,除了北京,廣東單日再新增超過9000宗,9成半在廣州發現,仍然主要集中在海珠區,白雲區亦繼續實施封控,多間超巿食品等被搶購一空,當局強調物資供應充足;佛山亦有近200宗,深圳、湛江及肇慶各有30宗以上。 至於另一爆發點重慶新增6330多宗,江北、九龍坡及渝北,三個區合共佔了一半;四川亦錄得逾千宗,另外山東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蘋果國安案|案情指黎智英是主腦 指示「打國際線」 訪美游說制裁構成勾結
【有線新聞】案情又形容黎智英是主腦,說他指示《蘋果日報》開設英文版「打國際線」,又多次到美國游說制裁,是直接與外國勢力溝通,構成勾結。 被形容為主腦的黎智英,案情指他在《國安法》實施前已經表明立場,尋求外國制裁。控方列舉他在2019年7月會見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三個月後當美國討論香港人權法案,黎智英與香港民主委員會見美國參議員,尋求支持香港示威;同月與李柱銘出席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演說,引述對方說中美貿易戰對人道解決香港問題是重要的考慮。 《國安法》生效前,黎智英指示《蘋果日報》提供英文內容,宣布「打國際線」,提及《國安法》剝奪香港的人權,希望國際上的朋友可知道更多香港的情況。黎智英說想吸引海外尤其是美國讀者,不只是尋求經濟援助,希望能提供政治庇護。《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以個人名義在Twitter做直播訪問,對象包括美國前外交官;這些英文內容全部都是公開,實質上是直接與外國勢力溝通,構成勾結。 案情又提到李怡、區家麟等為《蘋果日報》寫評論,點名區家麟的文章是按黎智英的要求,構成煽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