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康文署巡查添馬公園等地 四人違口罩令被罰五千元
【有線新聞】復活節長假期首天,有四人違反公眾地方口罩令,被康文署罰款5,000元。 康文署聯同其他部門,到添馬公園以及沙田大會堂等地,提醒市民不要違反限聚令和口罩令。截至下午四時,康文署一共巡查了1,390次、口頭勸諭超過560次,有四人違反公眾地方口罩令,康文署向他們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署方說未來兩日會繼續加強巡邏。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復活假不少人去郊外度假 東龍島山頭滿布帳幕 市民:留家太久怕會發瘋
【有線新聞】長假期繼續無法去旅行,不少人都選擇去郊外度假。 一大清早三家村碼頭就堆滿一大班「營友」,人龍排到隔離街地盤,這班同路人來到這裏,很多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市民:「很偏僻,沒有人去到。」怎料上到船連找個位置坐都沒有,排隊和乘船需要兩個多小時。 終於來到目的地,很多人第一件事是吃東西,吃飽後就繼續行程,上到山漫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帳幕,遲來的人都立即「開工」,忙完就跟別人放風箏、煮食。嫌棄山上面有太多人?有人到石灘玩水,亦都有人帶寵物出來放鬆。 市民Sandy:「自己跟自己說話,我為何要這樣?我怕我會發瘋,留在家中太久。」大人怕太鬱悶,正在暑假的他也一樣,小朋友Anson:「很開心,因為平日在家中很悶,回到家中要麼就做功課,要麼就休息玩電腦,很悶。」市民陳先生:「不怕的,疫情都不是第一次了,始終有幾天的假期,始終都要出來鬆一口氣。」 一家大小到郊外遊玩固然開心,但無論是行山還是露營,記得戴好口罩,跟其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七人車鬧市瘋狂駕駛 至少七車被撞、三人送院 司機涉販毒、藏械等罪被捕
【有線新聞】一架七人車在鬧市瘋狂駕駛超過半小時,其間至少撞到七輛車,三人受傷包括一名警員,七人車司機涉嫌無牌及危險駕駛、販毒、藏械等罪被捕。 行車紀錄儀片段見到,下午五時多,在長沙灣廣場對出的一個燈位,涉案的七人車突然撞向正在等候的白色私家車,前面的「泵把」掉了都沒有理會、繼續直衝,強行穿過兩輛私家車。臨近燈口,更強行撞開前方的私家車。 七人車「衝紅燈」離開,兩輛警車追隨,七人車見無路可逃,直接剷上花槽,警車照樣跟著,到燈位附近,七人車又再強行擠過貨車,再衝紅燈離開,警車都沒有放棄,繼續沿路壆一直追。 八分鐘後,七人車駛到龍翔道近鑽石山,其中一輛警車尾部「泵把」幾乎鬆脫,駛到彩虹邨附近,一位交通警亦都加入,但七人車依然無停下來。 半小時後,七人車駛至曉光街、協和街交界時,撞向安全島的燈柱,車頭損毁,涉事七人車司機黑布蒙頭,被鎖上手銬。 警方派員到現場搜證,又派出緝毒犬,現場消息指,在涉案的七人車搜到利刀及懷疑毒品。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復活假商場排長龍 市民豪花消費券購物、吃飯 有商戶指生意明顯增長
【有線新聞】復活節長假開始,加上消費券帶動,商場人頭湧湧,商戶都說生意有明顯增長。 復活節長假期四處都是人,到商場花錢麻煩先在門口排隊。市民王小姐:「今天很多人,真的很多人、很迫,怕(染疫),所以想趕快買完回去。」市民林小姐:「很多人,比起之前我想多了不只一倍,我認為多了三、四倍。剛剛搬家,所以買一些家用物品,用完消費券,很想快點有第二筆。」 買電話都要大排長龍,無所謂,女兒孝心足夠,陳先生:「我女兒買的,贊助一半,一次過用不到這麼多,只能最多領取5,000元,現時用5,000元,另外再補錢。」 店舖說第五波疫情以來,都未見過這麼多人外出購物,還要不止看看,真的是真金白銀付錢購物。餐廳經理王先生:「這天都可以做到兩輪生意,比起之前一輪多些,沒有消費券的時候,人們比較精打細算一些,例如主要是吃飯或意粉,這段時間他們真的豪爽了,例如喝杯飲料,或者會吃較貴價的食物。」 模型店員工李小姐:「大單多了,例如我們有細車、大車,他們之前可能買細車,現時會買大車,基本上80%、90%的人都是(用消費券),可能比之前早兩個月疫情時,(生意)多了50%、60%左右。」 今期消費券十月底前要用完,何時可以領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氣候變化加劇極端暴風雪 NASA研飛機深入風眼收集數據 改良衛星更準預報降雪
【有線新聞】美國東岸今年初遭受嚴重暴風雪吹襲,太空總署一項研究以科研飛機直飛暴風中心,收集暴風雪形成的數據,希望改善預測能力。 二月初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登上這架科研飛機,當時正面對一場暴風,但此行非同一般,不僅沒有盡量避開暴風,更打算直衝暴風區域,進入一場暴風雪的中心。當時這股暴風雪橫掃美國東岸,大範圍停電,數以千計航班停飛。 這架由P-3海上巡邏機改裝、配備各種氣象監測儀器的科研飛機「偏向虎山行」,以不同高度來回穿過暴風雪中心,收集雨量及雪量的數據,包括各種形態的雪花結晶。飛機在多日暴風雪中多次出動,專家希望透過收集到的數據了解暴風中的雪如何形成,從而改良氣象模型,令衛星可以更準確預報降雪的位置及規模。因為隨着氣候變化加劇,類似這次的極端暴風雪可能愈來愈頻密。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女子柏架山道遭野豬咬傷手
【有線新聞】一名女子在柏架山道被野豬咬傷,送院治理。 42歲女事主手部受傷,由救護車送到東區醫院治理。事發下午四時許,事主與家人途經大潭柏架山道近大風坳時,被一隻野豬襲擊,咬傷手部。警員接報到場,傷人的野豬已經逃去。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巡視演習
【有線新聞】因應美國議員代表團訪台,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軍演,國防部表明會捍衛國家主權。 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中國人民解放軍厲兵秣馬,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挫敗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圖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解放軍東部戰區同日出動軍艦、轟炸機、殲擊機等,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巡視和演練,發言人稱行動是針對近期美方在台灣問題上頻頻釋放錯誤信號而組織,警告美方惡劣行徑和伎倆完全是徒勞,也是十分危險,玩火者必自焚。 台方指有六架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空域,包括殲-16和殲-12戰機。當局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以及廣播驅離等。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假髮店老闆幫助無數癌症患者重拾信心
【有線新聞】4月15日是全國抗癌日。在北京有一間假髮店,多年來為不少因化療而失去頭髮的癌症病人度身訂製假髮,幫他們找回美麗外觀之餘,亦重拾抗病的信心。 「上面蓬一點,上面蓬起來,像這樣。」 這不是普通的髮型屋,他正在剪的也不是真的頭髮,而是一間假髮的訂製商店。假髮店老闆王峰:「我叫王峰,我是一名髮型師。(顧客)群體女性比較多,有的是直接沒頭髮。」 假髮店位於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附近,顧客也多數是醫院癌症病人,因為接受化療而失去了頭髮。來到這裏不僅是「找回」自己的頭髮,更加希望可以「找回」自己的健康。癌症患者:「潛意識裏不想讓人知道我病了,我說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保真,讓別人不能看一眼就說你戴假髮了。後來慢慢地天天戴,就覺得這就是自己的頭髮。」王峰:「當戴上假髮以後她能照鏡子,好像記不起她生病了,也不影響打扮。客人在那感覺滿意,我心裏更舒服。」 有過來人亦表示,雖然只是一個假髮,但就幫她走過了一段最難熬的日子。假髮店店員馬芳芳:「當時沒有頭髮,走路都是那種挺不起腰,老低著頭,怕別人看見,她是不是有病還是怎麼了。第一次戴上假髮,也是不是那麼自卑了,挺高興的就走出去了。」 同時亦讓她認識到老闆王峰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上海長征醫院前副院長繆曉輝質疑動態清零 籲調整策略
【有線新聞】內地防疫堅持「動態清零」,但坊間對清零目標爭議不斷,上海一名醫院前院長發文,公開質疑上海動態清零成效,呼籲當局要調整抗疫策略。 內地強調要堅持以「動態清零」作為防疫總方計,兩位在一直抗疫最前線的專家都是這樣說。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稱:「動態清零我們必須堅持,動態清零也是當前上海市抗疫的一個最佳選擇。」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我國兩年多的防控實踐證明,動態清零符合中國的實際,而且是現階段我國及時控制新冠疫情的一個最佳選擇。」 不過此輪上海疫情已爆發近一個月,感染數字仍然屢創新高,更加嚴重影響到民眾的生活,是否應該繼續「清零」再次引起爭議。上海長征醫院前副院長繆曉輝上周六曾發文呼籲當局關注疫情下的額外死亡率,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無症狀感染者可以居家隔離等,呼籲當局要調整抗疫策略。數日後他再發文,再次公開質疑動態清零成效,甚至點名批評梁萬年和吳尊友,認為他們對清零目標的言論存在誤導成分。 但亦有人認為動態清零是有一定效用,以同期另一個疫情重災區吉林為例,當地3月起連續多日錄得過千宗病例,更在3月15日單日錄得4009宗本地確診,當地其後實施嚴格封控,最終花了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石澳行山男疑拍攝時失足墮海 昏迷送院後不治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在石澳行山期間失足墮海,送院後不治。 32歲男事主昏迷,由救護車送到東區醫院,要用心外壓儀器搶救。下午三時許,男事主與朋友在石澳鶴咀海岸保護區一帶行山,懷疑拍攝時失足墮海,被大浪捲到海中,同行朋友報警,警方派出多艘水警輪到場,將他救起送院。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觀塘翠屏北邨翠桃樓圍封強檢
【有線新聞】政府圍封觀塘翠屏北邨翠桃樓,居民要接受強制檢測。 當局在翠桃樓外面設立臨時帳篷供居民做檢測,政府說考慮到大廈污水檢測病毒量、確診個案等因素,決定圍封大廈,居民晚上九時前要完成檢測,目標明早10時解封。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半年任務 象徵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成
【有線新聞】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半年的飛行任務,象徵著太空站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成,究竟他們這半年做了甚麼? 「神舟十三號報告,已進入我們中國的太空家園,天和一號核心艙。」神舟十三號去年10月發射升空,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展開為期6個月的太空任務。他們駐留太空站期間,完成了多項任務,包括兩次出艙任務。第一次是由翟志剛和王亞平負責,他們身穿新一代「飛天」航天服進行安裝機械臂等工作。「本次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已全部完成,為你們的密切配合和完美表現點讚」,王亞平也成為首位出艙的中國女航天員。「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第二次就由翟志剛和葉光富負責,他們把全景相機安裝在抬升支架上,並驗證了自主攜物轉移。 「歡迎來到天宮課堂」,三名航天員也進行了兩次「天宮課堂」,示範了多項實驗。王亞平:「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在一起,它看起來是否很像一座橋呢。」他們還一起慶祝北京舉行冬奧,包括以化學實驗變出奧運五環,又在天宮課堂投擲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顯示無重力下的物理慣性。到4月三名航天員返回地球,完成了歷史上為期最長的中國載人航天任務,今次任務完成代表太空站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結束,進入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