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6日
智創未來|有寵物食品科研研寵物脫水鮮食 助主人量身訂造合適餐單
【有線新聞】有寵物食品科研初創將脫水技術應用於日常寵物鮮食,能夠將食材大部份營養成分保留,亦有獸醫建議消費者為寵物安排飲食餐單時可以先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先將食材切片,鋪上網架,然後放進風乾機,以70至90度風乾大概10至15小時,製成脫水的食材,再將食材打磨成粉末。杜佩穎指,食材主要分為肉類、澱粉、蔬菜、以及營養補充品,而利用脫水技術製作的食材能夠保存食物大約90%的營養成分,同時亦方便寵物主人為寵物量身訂造合適的餐單。 Petsona創辦人杜佩穎:「寵物的體重、年齡、是否已經絕育,有沒有一些特別的健康情況或食物敏感。根據這些資料,我們便會製作第一份餐單,我們的演算法設計第一份餐單後,就會讓主人讓他們的寵物去嘗試。」 「如果是年齡比較小,我們稱之為幼犬,其實幼犬在第一年,牠們需要比較多嘅的卡路里。即使它是1歲,10公斤的狗與2歲,10公斤的狗相比,可能牠們進食的份量需要多1至1.5倍,在卡路里方面我們需要調整。如果是比較年老的狗,牠們需要比較好的蛋白質,但不能夠高油脂,因為牠們的消化能力已經降低,我們就需要設計一個比較容易消化的餐單。另外可能會有一些特別的身體問題,例如牠們關節不太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25日
智創未來|智養寵物
【有線新聞】寵物是人類的好夥伴,與牠們享受快樂時光的同時,主人們也需要從飲食、醫療、清潔等各方面著手,照顧寵物的健康。隨著愈來愈多創新技術、研發的出現,寵物主人可以利用這些科技,從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為寵物創造健康且優質的生活環境。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19日
智創未來|膠袋新出路
【有線新聞】傳統膠袋在堆填區需要數以十年計去分解,所釋出的污染物更加會破壞環境。有初創研發以甘蔗渣製成的水溶膠袋,最快8秒,膠袋就會被水分解,亦都可以用來堆肥。 另外,為了打擊濫用塑膠購物袋,政府在2009年推出首階段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其後兩度收緊。立法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年至2022年期間,每年棄置在堆填區的塑膠購物袋,大約維持在40至50億個的水平,直至2022年再上調膠袋收費後,數目才減少至2023年的37億個。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趨勢?未來應如何推動減少用膠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智創未來|有初創研甘蔗渣水溶膠袋 望緩解對環境破壞
【有線新聞】傳統膠袋在堆填區需要數以十年計去分解,所釋出的污染物更加會破壞環境。有初創研發以甘蔗渣製成的水溶膠袋,最快8秒膠袋就會被水分解,亦都可以用來堆肥。 這間社企在2018年成立,主要生產無障礙服飾,如飲食圍巾、醫療收納配件等,目前每年產量約2千件,當服飾製成之後就會入袋交到客人手上。他們用的包裝袋貌似是普通膠袋,但其實是由甘蔗渣造的水溶膠袋。 製衣廠設計總監姜美而:「相信大家都一定有買過衣服或網購,其實每一件衣服都跟一個包裝袋。如果我們持續地去使用這些傳統的膠袋,其實是需要幾百年都分解不到,對社會、對環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雖然成本貴一點,但我們都會選用這個水溶的膠袋,希望透過水溶對環境無害的、這麼一個好的技術可以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吳珈蔚是這間水溶膠袋公司創辦人,她在2018年參與淨山活動時發現香港山徑有很多垃圾,包括不少膠樽膠袋,於是萌生念頭製作環境友好的產品。「傳統的塑膠大家都可以認知,會有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這些傳統的塑膠可以被回收,但因為它們是一個很強的化學物質,它降解後可能會有微塑膠,對環境會有影響。」 她指這款膠袋用80度熱水攪拌,最快8秒就可以完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12日
智創未來|人工智能影視娛樂製作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急速發展,各行各業來都迎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影視娛樂製作領域也是其中之一。從前期規劃到後期製作,生成式人工智能漸漸地改變整個行業的製作生態,提升效率;但同時亦開始威脅到相關職業的地位。科技的發展對影視製作行業到底是危還是機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2日
智創未來|可視化系統助拍攝團隊 提前規劃鏡頭和場景調度
【有線新聞】香港演藝學院研發了一套可視化系統,利用遊戲引擎生成畫面,應用於影視工作的前期規劃,製作團隊在到達拍攝現場前,已經可以具體討論和檢視鏡頭和場景調度的效果。 運用遊戲引擎生成畫面,首先要利用雷達掃瞄器拍攝場景,轉化成數據後傳輸至系統,建構成虛擬模型,這樣不同部門可以更立體地進行前期規劃工作。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林均乘:「好像我們『睇樓』一樣,我們會看到瞰視圖,在裏面其實大家可以直接看到每一個,例如背景、道具、人物,甚至鏡頭、燈光,都可以直接按著佢,然後拉去你需要的位置,而且可以在裏面有一個很直觀的方式去改變它的參數。大家可以圍著桌子,類似玩一些桌上遊戲的方式,直接捉住製作裏的元素,自己進行自由調配。」 視覺藝術製作設計講師張詠賢:「以往在我們的年代學電影時,所有事情都是紙上談兵。在這個系統裏,除了紙上談兵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以外,還多了協作,因為同時導演、剪接師、攝影師都可以圍著桌子去討論鏡頭、場景,甚至導演可以討論演員的走位,所有事情都是實時化、可視化去完成。」 演藝學院也將系統應用於教學上,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發揮創意作更多的嘗試。林均乘:「當他們有一個這麼好的工具,(製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05日
智創未來|創科醫療新知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逐漸成為大趨勢,在醫療方面,有公司設計專為孕婦而設的母嬰產品,從懷孕前期至嬰兒出生,提供支援服務。使用醫療服務後,面對繁複的保險理賠程序,配合人工智能可以帶來甚麼新景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5日
智創未來|保險自動化理賠 智能識別詐騙成索償第一把關
【有線新聞】保險可以為一些突發事故或風險提供財務保障,因為處理的文件較多,手續繁複,令理賠的過程相對耗時。有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核對文件、識別詐騙,縮短理賠的時間。 雖然醫療科技漸趨發達,但當市民遇上緊急醫療需要,會涉及龐大金額,所以大家都會選擇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從事精算相關行業的楊廣榮指,保險索償涉及繁複條款,全人手處理需時較長。 醫結行政總裁楊廣榮:「大家對保險都會覺得,要賠錢的時候你求它就很難了。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不好的感覺?對於這個行業呢,其實我們覺得最大的問題都是那個理賠的過程太複雜。人是有天然的限制的,所以很多時候,其中一個比較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說我病了,你還要等三至六個星期才賠錢給我,我等著錢來醫病。以前的文件來到,首先要找人去看,很多文件要人去分類,也要每一個細則可以讀出來,再看看這個細則究竟是保險的那一個條款作出理賠。」 醫結行銷總監劉懿瑩:「例如在這個門診服務方面,傳統我們拿著醫療卡到診所,由姑娘要客人簽一張單據,單據是一式三份,客人會有一張做紀錄,另外姑娘方面也會有一張做紀錄,餘下一張就會給他們第三方的管理機構,去做一個核對的程序。在核對方面其實會檢查
- 資訊節目
- 2025年06月28日
智創未來|廚餘再升級
【有線新聞】2024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表示會持續推動減廢回收的工作,例如擴大社區回收網絡、倍增全港住宅廚餘收集設施等等,期望可以達到「零廢堆填」。為減少廚餘,有米線集團與教育機構合作,利用剩餘腩肉提煉豬油,製作成不同的生活用品,期望為減廢出一分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8日
智創未來|米線集團與教育機構合作 利用食品科技將廚餘轉化為生活用品
【有線新聞】有米線集團與教育機構合作,將廚餘升級再造,利用食品科技的知識將豬腩肉製作成唇膏等生活用品,為環保出一分力。 豬腩肉作為這間米線集團的主要食材,但並不是全部的腩肉都使用到。譚仔國際國際業務總監及ESG委員會主席柯晉譽:「腩肉亦有我們俗稱頭尾的部分,未必適合給予我們前線的店舖食客食用。在這個部分,我們中央廚房每年應該都會有27,000公斤的腩肉。雖說有27,000公斤的腩肉,其實總計的量就遠超這個數字。」 為善用廚餘,米線集團與三間不同的機構合作,將腩肉廚餘再升級,製作成肥皂、香薰蠟燭及潤唇膏。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院校健康及生命科學系講師李佩盈:「我們這個計劃其實是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的同學進行的產品研發,他們都運用到學科的知識,將食品的監測技術及品質量監控都加入了在這項計劃裏。」 先將原條豬腩肉切粒,然後放在平底鍋中加熱,提取豬油。在提煉的過程中會先汆水,加入白酒去除腩肉的腥味。整個煉豬油的過程需時30分鐘以上,其中時間、溫度控制最為關鍵。李佩盈:「在做這個產品過程的研發過程當中,其實其中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煉豬油的過程。他們在煉豬油的過程當中可能他們是首次進行,所以他們未
- 資訊節目
- 2025年06月21日
智創未來|飛機維修新方式
【有線新聞】飛行事故一宗都嫌多,不少意外的發生都與機件有關,當中包括引擎故障、起落架失靈等。本港有飛機維修公司引入新技術,用機械人運送及管理飛機零部件,期望透過科技,減低人為出錯,減少意外發生的機會,提高飛行安全系數。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1日
智創未來|港機引進機械人管理運送飛機零部件 望科技配合減人為出錯
【有線新聞】本港有飛機維修公司引入機械人運送及管理飛機零部件,以節省員工來回倉庫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公司指未來會積極探索更多新科技,但強調不是要取代人力。 港機香港助理飛機工程師王晴曦:「通常我們檢查時會特別留意這些防火條有否損壞。(日常)會進行例行的檢查或者會做一些不同的服務,可能會更換過濾器、加一些液壓油、引擎油等等。」 巡視機庫、細心檢查是王晴曦每天的工作,當發現飛機需要更換零部件時,她便會在系統輸入資料,零部件之後會由倉庫經這架籠車運送至機庫。「都是有減少了等待的時間,就是在電腦可能一早已經安排了什麼時候會送一些貨或者工具過來,我們就可以一上班見到籠車,就可以已經有特定的工具和零件。」 飛機維修涉及大量的零部件,以往工程師可能每天都要來回機庫和航材倉庫數次,公司在5年前引入這套自動倉儲機械人幫忙便省卻了不少工作流程。 港機香港總經理(物料管理)劉百騰:「最大部分的航材需要一些比較小的零件,例如一些螺絲、一些金屬的零件,這些零件其實佔了絕大部分的航材需求,考慮到每一天基本上有大量的前線需求,所以我們都是希望可以做到一套系統盡量減輕工作量。」 倉庫佔地1萬平方呎,共引入了13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