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中小學生赴穗參觀北斗系統 探索衛星導航科技應用
【有線新聞】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在全球運輸、農業和災害應急等範疇,有本地科技教育公司早前帶領15間中小學生到廣州的研究院,參觀認識這項系統和技術。
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王芷瑩:「(機械)車可以帶東西、可以推,可以自己設計車子。」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林景朗:「例如有些天災,那些消防員未必可以自己親身尋找,還可以運用北斗衛星系統,讓消防員可以更加準確以及可以更加快捷地救出人命。」這群學生要與逾20間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學校競賽,執行災區定位、救援、道路清理和物資運送等多項任務,從而認識北斗衛星的科普知識和實際應用。
中國的「北斗」是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去年中國的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產值逾5,700億元人民幣。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武曉淦:「一共現在發到『北斗三號』,我們在空中現在最少有45顆星,這個密度加起來一定是更大更高的,而且我們三個軌道,不同的軌道,完成了不同的任務,對我們的導航經度、緯度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有份主辦這個學生參觀活動的南粵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是國家航天局的直屬研究機構,近年積極為粵港澳青少年提供科技教育平台。南粵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李琿婕:「第一個交流,第二我們的成果也可以共享。而且在科技教育有些自主研發的課程,比如像我們現在的北斗編程大賽,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雙方交流的一個課程研發,到最後的落地應用、推廣、產業化,一個很核心的內容。」藍田聖保祿中學科學科統籌主任潘嘉楊:「國家級的專家或技術,我們都比較難接觸這些 ,但透過本地的創科企業去幫助我們做一些聯繫,連結內地的科研單位和本地創科企業以及學校三方面,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益處。」
有隨團的校長期望有更多這類交流活動予學生參加,廖寶珊紀念書院校長張偉聲:「在大灣區的地方,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土壤讓他繼續,如果對科技、科研有興趣的話,他會看到大灣區。國家、內地已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讓他可以繼續發展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他認為隨著內地科技發展,在航空工程、智慧城市及新能源等領域持續推動科研,將為年輕一代帶來更多職業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