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15日
亞洲最深井「深地一號」正式開井 日產原油達200噸
【有線新聞】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亞洲最深井「深地一號」正式開井,日產原油可達200噸,天然氣5萬立方米。 工程人員開動閥門後井口的火苗燃燒起來,油氣經過3小時,從9千多米深的地下湧上地面,工作人員隨即對油氣進行採樣測算產量。 「深地一號」井深9432米,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多出580米,工程團隊於今年五月開鑽穿越9個地層,鑽探時間長達177天。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15日
中日同意就出口管制設立對話框架
【有線新聞】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會面,同意就出口管制設立對話框架。 日本傳媒報道,王文濤和西村康稔在三藩市出席APEC會議期間會晤約半小時。西村要求中方對半導體材料妥善實施出口管制,確保日本企業的安全,又敦促中方立即撤銷對日本海產的進口禁令。雙方同意就出口管制定期交換意見,亦會成立工作小組,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西村會後指會繼續與中方官員討論,構建建設性和穩定的日中關係。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維港下月辦八場水上煙火匯演 旅發局:全年客量有望破三千萬人次
【有線新聞】旅發局下月將在維港舉行八場水上煙火匯演,有信心在連串盛事帶動下,全年旅客量超過3,000萬人次。 八場冬日維港水上煙火將於12月9日起連續三個周末,以及聖誕節、拆禮物日舉行,每場十分鐘,會呈現聖誕樹及禮物等圖案。上月有約346萬人次訪港,相比2017和2018年同期,來自菲律賓和泰國的旅客已恢復超過九成。今年首十個月訪港旅客達2,680萬人次,已超過旅發局的預期,有信心在連串冬日節慶盛事帶動下,全年旅客量超過3,000萬人次。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區選|有指市民或趁假期離港削投票率 曾國衞:不會盲追高投票率
【有線新聞】區選翌日是學校假期,有意見指市民可能趁長周末離港影響投票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說,無意取消學校放假安排。 局長曾國衞回覆立法會書面質詢,預計有363所學校在12月10日區選作投票站和點票站。他說點票結束時間,歸還校舍時間受多個因素影響,政府目前未有計劃改變目前選舉翌日學校放假的安排。又強調投票率不能作為制度的成功指標,同時亦受不同因素影響,不會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投票率」或設任何硬指標,會繼續做好宣傳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立場案|控辯就英國樞密院案例陳詞 官:待譚得志案上訴結果再裁決
【有線新聞】立場新聞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原定今日裁決,控辯雙方就英國樞密院一宗煽動罪案例再陳詞。法官決定待譚得志煽動文字案上訴有結果後再開庭處理。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到區域法院應訊。英國樞密院最近裁定,煽動暴力或動亂意圖是定罪的隱含必要條件,控辯雙方補充陳詞。律政司說樞密院判詞所指的意圖是針對煽動物品、並非人,亦沒有做憲法分析,不適用於香港情況。又說在港區國安法有控罪不需要證明要煽動暴力,國安法罰則較煽動罪嚴重得多,都不用證明煽動暴力,為何煽動罪要呢?但如果法庭跟隨樞密院案例,她說立場新聞發布的17篇文章有犯罪意圖。 辯方反駁即使煽動暴力意圖是針對文字,最終都只用文字來判斷人的意圖。又說樞密院判詞依據殖民地法律,跟本港殖民地時代的煽動法互通,反指控方引用的1952年大公報煽動案判詞,說毋須證明被告有煽動意圖是不合事宜。人民力量前副主席譚得志煽動文字案上訴,亦有引用英國樞密院判詞。法官決定等待上訴庭裁決,在30日內再處理本案,認為這樣做較穩妥。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落區冀市民了解生育政策 強調因日程未赴APEC 李家超:說好香港不一定只去美國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落區到慈雲山及順利邨探訪課餘託管中心,又接觸社區保母,了解市民對施政報告的反應,他重申因為日程問題,所以未能到美國出席APEC峰會。 穿上印有「香港HK」T恤的李家超,第一站到慈雲山慈樂邨一間課餘託管中心,與十多名小朋友做勞作,又與家長交流,逗留不足半小時。之後到慈正邨正康樓探訪社區保母,逗留約20分鐘。李家超說到訪這兩個地方,希望了解日間照顧支援服務,亦讓未生育的市民知道政府鼓勵生育政策。 李家超下一站到順利邨連接順緻苑的天橋視察,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向他講解東九龍線建設營運的考慮因素,之後經過順利邨平台與長者交談,派發「區選齊投票」的單張,一片混亂,視察期間吸引大批市民圍觀,又進入藥房及零食店,到順利社區會堂前與中學生交流。學生:「(妳最喜歡甚麼科目?)地理,我沒妳那般聰明,我的地理是靠死記(妳應該比我靈活,我們要靈活、一理通百理明)一理通百理明是數學的。(地理其實是很多事也包括經濟、天氣有關聯。)」 李家超原本獲邀出席在美國三藩市舉行的APEC峰會,他再解釋因日程問題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代為出席,強調說好香港故事不一定只去美國。行政長官李家超:「我疫情後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15日
高交會深圳開幕 展出港深合作科創成果
【有線新聞】為期五天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開幕。有過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規模是歷屆最大,展出多項港深合作科創成果。 這部外形好像小狗的機械人,是由河套深港合作區企業研發。央視記者:「跳舞、拜年」。透過語音接收指令,機械人能做出各種動作。 參展商黃石磊:「基於現有的四足機器人的平台,然後加上我們的語音交互、意圖理解,還有聲音復刻的技術,它其實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方說在家裏,我們給它做一個漂亮的外(殼)保(護),它就可以做一個陪伴的機器人。」 這部倒水機械人,可以打開飲品瓶蓋,利用人工智能視覺系統,精準地將飲品倒在杯內。 參展商沈崗: 「它是一款集合眼、手、腳、腦,功能的通用型服務類機器人。所以普通的機器人公司,它可能只是這四大技術中的某一部分。我們現在等於是把這四個技術,全部融合在一起。」 在深圳福田區的展位,有兩個半圓形磁鐵造型裝飾,寓意深圳與香港,在科技創新上的相互協同和吸引。由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研發的高時空分辨電子顯微鏡,可以達到納米量級的空間分辨率,和十萬倍的放大倍率。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激發創新活力、提升發展質量」為主題,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15日
澳洲瓦解有組織犯罪集團拘捕多人
【有線新聞】澳洲打擊有組織罪案,拘捕28人。 新南威爾士州超過450名警察經過一年調查,本周突擊搜查多處地點,檢獲兩噸毒品、25把槍、近350萬美元現金及加密貨幣等。犯罪集團來自黎巴嫩,涉及軍火、毒品和洗黑錢等罪案,金額達10億澳元。 警方相信37歲的集團首腦已在黎巴嫩被捕,他2018年離開悉尼,因涉及綁架、販毒等案件被通緝。他的40歲兄長則在悉尼機場落網,被控領導犯罪集團活動等9項罪名。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青年宿舍反應熱烈 議員倡可用強積金做首期 緩「上車」壓力
【有線新聞】政府推出青年宿舍計劃反應熱烈,有議員建議政府將強積金活化,讓青年將強積金用作首期,以銜接現有的房屋階梯。 選委會界別(經民聯)陸瀚民:「如果真的要幫助青年人置業,我們一直都在說,是否可以將強積金活化,能夠讓青年人拿強積金出來,幫補他們的首期,因為現在太多青年人都是這樣說,其實我們是租得起、供得起,但我買不起。如果我們計強積金,大約30歲的一對年青夫婦,大概合共是30萬,加上自己積蓄,加上可能有其他幫助一下,其實都紓緩了他們首期的壓力。」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立會通過禁辱區旗區徽例 將納入中小學教育 梁美芬:應涵蓋大專及幼稚園
【有線新聞】立法會通過修例,將禁止侮辱區旗及區徽的規定與國旗、國徽及國歌條例一致。有議員促請當局嚴厲執法、以儆效尤,當局說修例希望教與懲並重。 條例獲得立法會在席議員大比數支持下通過,內容包括禁止公開侮辱區旗及區徽,包括將它們倒掛、焚燒、毀損,亦不准在網上意圖發布這些相片及影片。活動使用區旗及區徽後,主辦方需要按規定將它們收回。有議員建議在法例實施初期,不論有心或無意犯法,都要嚴厲執法。選委會界別周文港:「總之違法就是違法,必須作出檢控以儆效尤,否則軟對抗的行為只會變本加厲。特別行政區成立26年,剛才我都提到,是不可能再以無心之失為理由抗辯。」 有議員引用醉酒男子脫侮辱國旗罪的案例,指出英文條文「故意」一詞門檻較高,擔心有漏洞。選委會界別(工聯會)黃國:「俗語說醉酒有三分醒,如果可以以醉酒理由脫罪,我擔心案例一開,會不會有更多人刻意借醉酒,肆無忌憚侮辱國旗及區旗。」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我們修訂一方面具針對性,有效應對任何公開侮辱行為,同時不希望作出不必要政策延伸,以致偏離政策原意。」 條例亦訂明,教育局局長需要發指示,將區旗及區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有議員認為應該要涵蓋,大專
- 體育
- 2023年11月15日
韋列特20分12秒打完9洞 破高球最快紀錄
【有線新聞】高爾夫一向是節奏偏慢的運動,但有人就挑戰快打,20分12秒47就打完9個洞,打破世界紀錄。 開完球,球未落地就要拼命跑起勢,要輕便沒球袋,3支球桿就夠。 不用急,要跑得快,跑鞋、短褲應戰,起過30度在迪拜狂跑。 世人笑他太瘋癲,2019年曾經10天內,在英國踏單車超過1300公里,去足14個公開賽球場,每個場都打足18個洞。 打慣或看慣高爾夫的,可能會替他辛苦,似跑越野賽多過打球,但韋列特表示這個就是他。 韋列特︰「這是我的生活,我在高球場跑得非常快,希望一直創出偉大歷史。」 這位39歲美巡賽球手,兼英國快打高爾夫冠軍,跑到氣喘又要夾著球桿打,準繩度自然也直線下降。 9個洞合共2709碼,高標準9桿,20分12秒47完成創舉。 韋列特說只是開始,下個目標是挑戰,最快打完500碼洞,1分29秒的紀錄。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15日
港大追蹤遺傳性乳癌、卵巢癌患者 約一成人有基因突變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養和醫院和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追蹤研究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患者的基因突變。 研究由2007年開始,追蹤近4,900名乳癌和卵巢癌患者,以及有家族史的高危群組,發現約一成人乳癌易感基因BRCA 1或2都發生了基因突變,又發現4.3%有其他基因突變,而這些基因突變同樣增加患上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又引用另一項研究指,其中一項與乳癌相關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雙側乳癌,並在35歲前發病,罹患乳癌的終身風險較一般人高八至九成,團隊相信透過遺傳基因篩查可以及早採取預防及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