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i-Cable
- 2023年04月22日
蘇丹兩派部隊開齋節宣布停火仍有零星炮擊
【有線新聞】蘇丹政府軍和快速支援部隊宣布在開齋節停火72小時,不過首都喀土穆仍有槍炮聲,連日衝突造成至少410人死亡。快速支援部隊表示願意開放機場,予外國政府撤僑。 蘇丹快速支援部隊與政府軍周五趁穆斯林開齋節,先後宣布停火72小時,首都喀土穆仍不斷有炮火聲,濃煙升上半空。目擊者稱到晚上仍有衝突,但沒那麼激烈。 鄰近城市恩圖曼的民眾在炮火陰霾下進行開齋節祈禱,有人認為今年開齋節與以往不同,無任何歡樂氣氛,祈求衝突盡快完結。 穆斯林在開齋節,傳統上會穿州過省探望親友,但如今民眾出門是為了逃難。 在當地的外國人則無法回國,機場被部隊佔領和破壞,各國政府難以安排撤僑。宣稱控制當地機場的快速支援部隊表示,願意開放機場予外國公民和外交人員安全離開。 美國國務院公布有美國公民在蘇丹遇害,呼籲當地公民不能指望政府立即能協調撤離,要為自身安全想辦法自保。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軍方正準備撤離使館人員的方案,並已部署好美軍可提供協助。
- i-Cable
- 2023年04月22日
美國運油車與汽車相撞後起火漏油
【有線新聞】美國康涅狄格州一輛運油車與一輛汽車相撞後起火,運油車司機死亡。 現場火勢猛烈,並冒出大量黑煙。事發當地周五上午約11時,一輛運油車與一輛汽車在金星紀念大橋相撞。初步調查指,運油車因輪胎破裂而發生事故。州長拉蒙特稱,有燃燒的碎片從橋上掉下,橋下草叢亦起火,運油車上逾8000升燃油洩漏,部分流入河道,目前漏油情況已經受控。
- i-Cable
- 2023年04月22日
美國太空總署舉辦年度人類探索漫遊車挑戰賽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舉辦一年一度人類探索漫遊車挑戰賽,既考驗參賽學生的智慧和合作,亦挑戰他們的毅力,因為賽例規定漫遊車要以人力驅動。 第一隊參賽者選擇「背對背」,坐著漫遊車出發,就像踏單車一樣跨越重重障礙。他們正參與美國太空總署在阿拉巴馬州舉辦的人類探索漫遊車挑戰賽。 賽事的難度在於這條約800米長的賽道,表面有模擬小行星碎片、大石、侵蝕凹痕、裂縫和河床等崎嶇地形地貌,一不小心就會動彈不得。 有人出師不利,進入賽場時就已經「甩轆」,但仍然堅持完成比賽。 比賽吸引的對象是全球不同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學生,兩人一隊,最少要有一名女生,由設計、開發、製造和測試開始,到實戰時要克服嚴峻地形考驗,跨越各種障礙物。漫遊車還限定人力驅動,長、闊、高分別不可超過1.5米。 比賽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設計與太空任務相關的漫遊車,學懂求知、合作溝通、變通及解決問題,相信參賽學生終生受用。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上水私家車失控撞欄 南亞裔司機送院後不治
【有線新聞】上水發生致命交通意外,一輛私家車失控撞欄,司機送院後不治。 私家車剷上路邊草叢,車頭損毀、擋風玻璃碎裂,多個鐵欄被撞毁。晚上8時許,私家車沿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往聯和墟,駛至龍躍頭鄉公所對開失控,撞毀鐵欄後剷上草叢。消防救出被困昏迷的南亞裔司機,送往北區醫院搶救後不治。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星艦飛船解體 SpaceX澄清爆炸非事故 人手啟動安全機制防「整艘墜毀」
【有線新聞】SpaceX回應星艦飛船測試期間爆炸指並非失控造成,而是控制人員指揮引爆,是一種安全措施,旨在保護地面的民眾。 星艦飛船之前的所有測試也沒搭載過附加的推動火箭,今次是首次搭載第一級推進器,以完整的推力升空。星艦飛船的第一級推進器稱為「超重型推進器」,由33枚猛禽火箭組成,足以將150公噸負載,送上太空甚至火星。雖然發射本身尚算順利,但升空之後發現33枚火箭之中有6至8枚先後失靈,不足以將星艦飛船送上軌道;飛船開始下墜及打轉,最後爆炸。 不過根據SpaceX的聲明,爆炸本身不是失控造成,而是控制中心發出指示,要飛船及火箭一同自爆,稱為「飛行中止系統」,是一般飛船也有的安全機制。作用是當確定飛船即將墜毀時,以自爆裝置空中解體,避免整艘墜落後造成傷亡,所以爆炸不是事故造成,反而是安全措施發揮作用。 由於飛船在自爆前控制中心已經獲得大量數據,所以SpaceX形容測試是成功,足以成為下次測試的基礎。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猴痘|25歲男確診 屬周四個案密切接觸者 曾到訪南韓及台灣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1宗猴痘輸入個案,是前一日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最新確診的25歲男患者沒有接種猴痘疫苗,月初肌肉痛及皮疹向私家醫生求診,一度診斷為水痘。他是前一日確診男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已在瑪嘉烈醫院接受檢測及治療;曾於3月底至4月初到訪受猴痘影響的南韓及台灣,兩名同住家人要檢疫和接種疫苗,暫時沒有病徵。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廣州有大學保安磚頭砸死流浪狗 被批冷血遭開除
【有線新聞】廣州一間醫科大學有保安涉嫌用磚頭打死校園內一隻流浪狗,被批評殘忍冷血,據報涉事保安已被開除。 片段見到有男子手執磚頭擲向倒臥地上的狗隻頭部,現場傳出慘叫聲;另一段片則見到,多人分別用掃帚和石頭等工具虐打狗隻。 之後一名聲稱是廣州南方醫科大學的學生在網上發文,表示涉事狗隻已被打死,又指事發在周三,該狗隻可能因為避雨進入校內教學樓和實驗室,但全程既無做出傷人舉動,也未發出任何聲響騷擾他人,卻被幾名保安用各種工具虐打,更一邊施暴一邊大笑,場面相當冷血。被打狗隻全程慘叫但無反抗,最後狗隻被拖出教室外,附近花壇位置布滿鮮血。 知情者表示,途中曾有學生上前勸阻保安,對方卻聲稱是領導指示要他們這樣做;有內媒就事件追問校方,職員這樣回應,「查看了教師的監控,也找到這個當時的保安,了解清楚之後,我們對保安的處置方法也是非常的生氣,所以當時保安,我們就批評教育。」 不少網民都批評保安冷血,要求校方徹查並追責,更有網民指培養醫學生的高等學府,竟出現這般不尊重生命的事情,實在是非常諷刺。據報相關物管公司已就事件向校方與學生致歉,涉事保安亦已被處以停職、罰款和調職等處罰。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大坑東幼兒學校3歲女童疑受虐 家長報稱下身受傷 消息指料不涉虐兒
【有線新聞】石硤尾大坑東幼兒學校一名3歲女童懷疑受虐待,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正調查,消息指翻看閉路電視片段後,初步相信不涉及虐兒。 警方星期三接獲一名女子報案,稱其三歲女兒下身受傷,懷疑在就讀的幼兒學校被職員不恰當對待,同日到醫院治理,暫時將案件列作求警協助,未有人被捕。據了解女童就讀基督教服務處大坑東幼兒學校,警方翻看閉路電視片段後,初步相信是女童自己抓損,不涉及虐兒,稍後會向女童錄口供。教育局說已即時聯絡辦學團體和學校了解,要求嚴肅處理及提交報告,警方已展開調查,不便評論。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總投資額逾2000億元 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正式運行
【有線財經】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日前在廣州舉辦,吸引不少港澳商界代表,以及國際知名企業參加,投資總額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有港商表示對南沙未來發展十分有信心,而澳門科技業界代表指,希望透過舉辦創業創新的科創比賽,將澳門的科研項目成果轉化。 以往內地的出口貨物,如果經香港機場發往全球的話,要花上不少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近日「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正式運行。空港中心方面表示,未來為對接產業發展和需求,將會打造特色產品服務通道,為內地航空貨物提供更加快捷和經濟的通關服務。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外交部批美借國家安全為幌子 實際損友自肥經濟脅迫
【有線新聞】據報美國總統拜登將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關鍵經濟領域,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慣於打著國家安全幌子,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大搞『小院高牆』、強推『脫鈎斷鏈』,甚至不惜損友自肥,對盟國進行經濟脅迫。美方的真正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損害的是整個世界的利益。」
- i-Cable
- 2023年04月21日
海關揭咖啡粉包裝藏海洛英 市值近5千萬元 4本地及外籍男被捕
【有線新聞】海關在機場破獲以咖啡粉包裝懷疑海洛英,市值約4900萬元、四人被捕。 包裝成零售咖啡粉的懷疑海洛英共53公斤,海關指三箱報稱咖啡粉的貨物星期四空運到港,但包裝一邊有懷疑被剪開,再用熱熔機黏合的痕跡;而包裝聲稱的重量與實際有超過15%差異,引起懷疑。海關跟進調查後,先後在機場、九龍城及觀塘拘捕四名本地及外籍男子,包括司機、進口公司負責人及收貨人,相信已經成功搗破一個打算開始營運的販毒集團。
- News Editor
- 2023年04月21日
聯合國:港人生育率全球最低 南韓新加坡「緊隨」其後 哪些地方「最生得」?
【有線新聞】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19日公佈年度「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地區,平均每名女性只生育0.8個小朋友,比南韓、新加坡、澳門還要低;至於生育率最高的地區,全數在非洲。翻查港府統計處資料,本港2021年出生率創下近30年紀錄最低,原因與晚婚、離婚、單身比例持續上升等有關,而港女初婚年齡中位數更已突破「3字頭」。 新加坡排尾三 每名女性平均育一孩 據聯合國報告指出,香港平均每名女性只生育0.8個小朋友,其後依次為南韓(0.9)、新加坡(1)、澳門和聖馬力諾(1.1)、中國大陸和阿魯巴(1.2)。非洲尼日爾(6.7)生育率最高,其後依次為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及索馬里(6.1)、馬里和中非共和國(5.8)。 報告指全球有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的國家,從現在到2050年,歐洲是唯一預計將經歷整體人口下降的地區。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年2月的《香港統計月刊》,本港生育率過去30年大致呈現下跌趨勢,1991年每千名女性便有1,281名活產嬰兒,但2021年已下跌至僅772名,跌幅近40%,創下30年來新低,2021年不足37,000名嬰兒出生。 25至29歲香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