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樓盤傳真 23/7/2022 第一節
大市焦點:NOVO LAND低於同區一、兩成開盤,希望以低價吸引準買家。發展商加入「漸進式供款」計劃,是否真正能夠幫手「上車」?抑或只是糖衣毒藥?節目會分折利與弊。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樓盤傳真 23/7/2022 第二節
網上樓傳:屯門兆康低價開盤,可惜無效帶動附近二手,大西北二線屋苑的情況更慘淡。今集到元朗找得一個低層三房單位,環境幽靜、景觀開揚,呎價約12,000元,可是遠離鐵路站。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樓盤傳真 23/7/2022 第三節
業主新睇驗:再一次到長沙灣睿峰,這次驗收一個標準分層單位。單位內飾依然用華麗感覺包裝,但面積小之下,出現更多使用問題,洗冷氣隔塵網也變得困難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樓盤傳真 23/7/2022 第四節
設計廊:同一個開則,可以有兩款設計方向。一連兩集到麗坪路富豪·山峯,先看一個高層單位的設計,如何分別切合互助兩位小朋友的需要。 裝修解密:新一系列〈裝修解密〉帶大家深入裝修地盤,講解不同階段的進度,作為消費者應該如何判斷進度。第一個主題先留意來水喉。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天貓香港10月底停運 跨境業務不受影響 業界料物流建設未成熟成主因
【有線新聞】網購平台「天貓香港」調整業務,會在10月底停運,跨境業務不受影響。業內人士相信停運與物流建設未成熟有關。 阿里巴巴旗下網購平台「天貓香港」開業一年多後,指基於業務策略調整,將於10月底終止營運,並在8月21日截單。業內人士相信「天貓香港」物流建設未成熟、定位不清晰是停運的主因。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當本地商家進駐的情況下,產品不會太便宜,變相需要電商平台大量補貼。現實地,天貓香港於開業的15個月,並無如國內般進行鋪天蓋地的大規模補貼,變相未能營造相對優惠的購買氣氛。」 去年「雙十一」購物節,「天貓香港」曾透露有5,000個品牌參與,不過電商協會指「天貓香港」在本港的市佔率不高,商家反應亦不算正面。李基銓:「天貓香港一直以來市場份額佔比很小,據了解,市場份額佔比僅低單位數,但天貓香港開業時間短,商戶進駐的數量是遠低於HKTVmall。」 「天貓香港」回應指未來會聚焦以淘寶服務本地消費者,淘寶香港站跨境業務不會受影響。據了解,「天貓香港」會向本地商家退還保證金和年費。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大灣區內地城市保險滲透率不足5%
【有線財經】德勤中國及中銀人壽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內地城市訪問逾1100人,發現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的保險滲透率不足5%,人均每年保費約為2881元,與港澳兩地存在明顯差距。有保險公司代表指,自封關以來,全行業更專注在本港市場,推出更多重大危疾保險和年金產品,旨在吸引更多年輕客戶。 有調查機構統計發現,2020年全球人造鑽石總產量大約720萬卡,其中中國出產最多,大約佔41.67%,而當中近九成集中在河南。近年內地亦有更多年輕人接受人造鑽石,產銷兩旺。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余偉文:銀行體系總結餘下降符合預期
【有線財經】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要慎防坊間對聯匯制度,有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余偉文在網誌《匯思》撰文指,港匯自5月開始,多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按機制入市,完全符合制度預期,隨著美國持續加息,相信有關情況持續,提醒大家需要慎防,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包括銀行體系結餘下跌及內房問題,會令聯匯制度崩潰等,而與人行的貨幣互換協議,月初有優化措施,亦與聯匯制度無關。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本港一個月拆息升穿一厘
【有線財經】本港一個月拆息升穿一厘,各年期拆息全線向上,其中與樓按掛鈎的一個月拆息連升七日,升至1.01厘,較上日升約7點子,再創逾2年新高,以目前大型銀行H按息率計,實際供樓利率升至約2.31厘,與封頂息率2.5厘相差20點子,至於三個月拆息,亦逼近2厘。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內地今年來新增減稅降費等逾三萬億人民幣
【有線財經】內地新增減稅降費等規模,今年以來逾3萬億人民幣,國家稅務總局表示,截至7月20日,今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合計逾3萬億人民幣,可以幫助企業紓困,穩定宏觀經濟,現時有2萬億增值稅,已經退回至納稅人賬戶,較去年全年規模超出3倍。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內地外管局:經濟指標向好 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價保持穩健
【有線財經】離岸人民幣匯價,已經扭轉連續兩年升值的形勢,今年以來累積跌約6%,外管局認為人民幣,相比其他貨幣貶值幅度較低,雖然短期繼續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但預期下半年匯價保持穩定,外管局副局長王春英說:「中國經濟在企穩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在向好,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我們認為將會繼續發揮,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性作用,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層面的資金,仍會是流入的基本盤,有助於外匯市場供求的基本平衡。」 對於外資企業匯出的利潤增加,外管局指匯出的規模,與吸收直接投資的總量匹配,而且將利潤再投資的比例高,反映看好內地營商環境及經濟前景。 王春英說:「利潤匯出,它並不意味著撤資,它與外商直接投資資金流入,應該說形成了良性的一個循環,由於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能夠給國際投資者帶來比較好的投資收益、穩定的回報,所以外商來華長期投資的意願,持續是比較強的,很多的外商投資企業都是把利潤的相當一部分,用於在華再投資。」 不過對外收支順差明顯減少,上半年銀行結售匯順差852億美元,按年下跌37%,涉外收付款順差更大跌逾55%至834億美元,外管局解釋,第一季順差維持高位,但第二季內外環境更為複雜,令表現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紐約與新加坡交易所計劃容許企業兩地雙重上市 分析:有助吸引中小型企業參與
【有線財經】正當美國準備向逾200家中資股發出「除牌令」之際,紐約交易所與新加坡交易所宣布結盟,根據協議,兩地交易所計劃容許企業在對方市場雙重上市,以便企業籌集本土市場以外資金,雙方亦會合作開發指數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產品。紐交所行政總裁認為,合作有助推動新類型投資產品,新交所就認為,有利建立資金互通的生態系統。 新加坡新股市道一向不算活躍,去年只得8隻新股,合計集資170億新加坡元,相當於近960億港元,較香港集資額少逾八成,有分析相信,紐﹑新交易所合作,對帶動新加坡市場有一定幫助,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說:「如這樣做等於帶來更多方便,令企業在兩地可擴闊交易時間,亦增加流通量,令有些已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亦可兩地到新加坡上市,增加其吸引力,有些中型、不算太標誌性的企業,可能考慮到在新加坡交投量會較高,亦值得在兩地同時上市。」 不過,假如中美審計爭議無法達成共識,中資股不符合美國上市要求,紐﹑新交易所的合作框架,理論上只可吸引「非中資」企業上市集資,分析預期,對香港集資市場地位影響有限。蔡偉榮說:「見到很多大型中概股或科技股,其實都並非首選新加坡,暫時香港、A股或美國市場都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