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0日
北京下月舉行抗戰80周年閱兵多款新型裝備首次亮相
【有線新聞】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閲兵儀式下月3日在天安門舉行,總時長70分鐘,多款新型裝備將首次亮相。 閲兵活動下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舉行,分為閲兵式和分列式環節。其中閲兵環節,受閲部隊將在長安街列陣,接受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閲。到分列式環節,45個方隊包括徒步方隊、裝備方隊,以及空中梯隊將通過天安門廣場。今年徒步方隊將以一老一新模式進行,抗戰老部隊包括以前八路軍、新四軍等將會參閲,一新就會以「三結合」武裝力量體系參閲。 裝備方隊則會展出多款新型四代裝備,包括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亦有無人、水下、網電等新型作戰力量。空中梯隊方面,則有多款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主戰機型。當局透露閲兵將動用過萬人、過百架飛機,所有武器都是國產現役裝備,其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地面和空中裝備都是體系編成、混合編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也是第一次對外展示,充分展現我軍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能力。」 當局說這次閲兵設計融合了多項創新元素,吳澤棵:「在抗戰元素呈現上,注重把『1945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8日
家國天下|抗戰勝利80年:日本遺孤
【有線新聞】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企圖以移民侵華,最高峰時約30萬日本「開拓團」貧民落戶中國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批「開拓團」部分男性被徵兵不歸,其妻兒被遺留在中國,數以萬計在飢寒交逼等惡劣環境下死亡,有些孩童被寄養於中國家庭。婦孺大約2000多人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陸續於日本尋得血親,認祖歸宗回國。由於日本政府要求,遺孤必須得到近親或第三方擔保人承擔歸國費用及生活照顧等義務,條件嚴格,根據戰後協助日本遺孤的組織統計,約10年前仍有200多人因確認身份的證據不足,無法歸國。 日本遺孤是中日夾縫裏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部分留在中國生活逾半世紀,與養父母建立了親情,多年來亦周旋於中日之間,有學者認為是兩國的社會和家庭一直共同承受的一種集體創傷。遺孤及其後代對自己身份的思考掙扎、苦未尋得親人,如何活生生地反映二戰留下的歷史?80年過去,中國的養父母已離開人世,當年將敵國的孩子撫育成人,這份超越戰爭與民族隔閡的善意,養父母的後代又如何理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8日
抗戰勝利80年|騰衝戰役成反攻核心戰場 為勝利拉開序幕 老兵憶怒江運彈生死一刻
【有線新聞】雲南騰衝位處西南邊陲,連接緬甸,具有重要戰略地位。1944年的騰衝戰役是中國反攻的核心戰場,持續127天,為抗日戰爭勝利拉開序幕。 騰衝作為抗戰路上第一個收復的城市,除了在前線披荊斬棘的戰士,後勤的軍人也功不可沒。現年102歲的何紹從1941年入伍,之後分配到運輸團,曾經在騰衝戰役中負責運送炸藥給前線,更險些命喪怒江。 抗戰老兵何紹從:「白天上山日本炮會打過來,天一黑了才上去。有一天過江,小木船又小,坐了十多個人,彈藥有十多箱,一箱六、七十斤。這個船入水太深了,划不過來,差點船就要沉了。」 走進滇西抗戰紀念館,映入眼簾的三個銅像分別代表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日民眾以及國際聯軍力量。銅像背後的牆上排列過千個頭盔都是當年從戰場上收集回來,代表每個奮勇抗敵每名士兵。為紀念騰衝戰役陣亡將士而修建的國殤墓園,不時都有民眾來拜祭致意,山坡上3,346個墓碑都是收復騰衝時犧牲的戰士。這幅遠征軍名錄牆上有接近11萬7千名中國遠征軍的名字,由遠征軍的後人捐贈建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7日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北京舉行第二次演練 約4萬人參加
【有線新聞】北京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第二次演練,約4萬人參加。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第二次綜合演練,由昨天下午5時半至凌晨3時半在天安門地區舉行。新華社報道,這次是在上周首次演練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要素及環節,紀念大會儀式、集結疏散等流程組織有序,達到了預期目標,亦進一步檢驗了指揮體系運行及組織保障工作。北京市有關方面指演練時間更長,涉及區域更大,感謝市民及遊客的理解與支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7日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北京天安門舉行第二次演練 約4萬人參加
【有線新聞】北京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第二次演練,約4萬人參加。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第二次綜合演練,由昨天下午5時半至凌晨3時半在天安門地區舉行。新華社報道,這次是在上周首次演練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要素及環節。紀念大會儀式、集結疏散等流程組織有序,達到了預期目標,亦進一步檢驗了指揮體系運行及組織保障工作。北京市有關方面指,演練時間更長、涉及區域更大,感謝市民及遊客的理解與支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7日
家國天下|二戰部分在華日本遺孤至今尋親無果 或於中國終老
【有線新聞】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僑民於中國東北,部分孩子獲中國家庭收養,長大後才知道自己身世。部分人因為證據不足,至今仍未獲得日本政府確認身份,很可能要在中國終老。 距離哈爾濱市中心約200公里的方正縣,當年這裡收留了大量日本孤兒。83歲的徐士蘭曾經在志願組織的協助下尋找她在日本的親人,但找了20多年,依然茫無頭緒。日本遺孤三代、徐士蘭孫女孫洪波:「我姥姥其實她一直一直比較傷心的這種狀態,後來知道自己不是中國人,是日本遺孤後,她就覺得自己家這邊的親人也不認自己了,然後想找自己的親人又找不到。」 192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企圖建立「滿洲國」逐步侵華,鼓勵日本貧民移居中國東北。1936年起日本派遺共800多個「開拓團」、約30萬人落戶這裡。日本遺孤管淑秀:「它(日本)侵略中國,我就可能生在中國嘛,對吧,我還給扔了。你說我假如這是事實,我心裡恨,你怎麼的也不能把孩子扔了,就是說沒有人性,他們太野(蠻)了。」 管淑秀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出生,她在結婚後輾轉得知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她已向日本厚生省提交申請確認日本遺孤,但能夠證明她身份的見證人已相繼離世,認為尋根機會渺茫。 197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松山戰役舊址得到良好保護 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
【有線新聞】松山戰役是中國遠征軍在滇西緬北戰役中的重要勝利,為反攻拉開序幕。戰場遺址在戰後得到良好保護,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位於雲南西部龍陵縣的滇緬公路,為盟軍對華援助的重要通道。在1944年,中國遠征軍為打通被日軍切斷的滇緬公路,決定對松山展開大規模反攻,奪回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但由於初時對日軍的防禦工事一無所知,導致遠征軍傷亡慘重。 松山戰役舊址講解員周山山:「到了後期的話就根據經驗來說的話,就利用了日軍的工事和掩體,以層層往上推進的這樣一個戰法來攻打松山,最後的話攻克了松山的主峰,就是我們身後的子高地,那攻克了最高峰子高地以後的話打其他的陣地,它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在裡面,松山的話轉折點就是出現在這裡。」經統計,松山的戰壕遺跡長度接近13.2公里,當中只有約600米是由遠征軍挖掘。 經過長達95日奮戰,中國遠征軍最終以傷亡超過7,000人的代價全殲1,300多名日軍,松山戰役也是中國軍隊開始戰略反攻的重要標誌。遺址內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便是為紀念他們的英勇事蹟而修建,雕塑群由12個方陣組成,包括砲兵方陣、盟軍方陣等,其中21個小孩組成的娃娃兵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4日
九一八事變後 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 領導東北抗聯牽制日軍
【有線新聞】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滿洲省委不但首先發表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更領導東北抗聯牽制日軍,為抗戰作出巨大貢獻。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共滿洲省委翌日便發表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九一九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武裝起來,將日本帝國主義逐出中國,又派出200多名團員奔赴東北各地,組建由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支隊,後來發展成東北人民革命軍,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在14年抗戰期間,一共殲敵逾17萬人,並牽制大批日軍,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研究部主任周浩:「我們這支黨或者是中共滿洲省委領導的這支部隊,是在當時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裡面是起到核心作用、是起到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說當時的東北老百姓看到了有這樣一支抗日武裝,在堅決頑強地跟日本侵略者作戰,所以說他們是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英國、澳洲等先後對日宣戰,中國的抗戰路不再孤單。但在太平洋戰事初期,受「先歐後亞」戰略影響,盟軍節節敗退,日軍於是在瀋陽設立戰俘營,關押從太平洋戰場中俘虜的盟軍士兵。戰後獲保留下來的1號營房,曾收容300多名戰俘,8個人擠在一個床舖上,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3日
日本侵華期間在東北三省實施殘暴統治 抗戰老兵因父母被殺害 12歲毅然參軍
【有線新聞】日本侵華期間在東北三省實施殘暴統治,位於遼寧瀋陽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保存了大量日軍的罪證。有抗戰老兵表示,因父母被日軍殺害,年僅12歲便毅然參軍。 始建於1991年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築的外型有如一本巨大殘缺的座檯日曆,將時間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當天,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瀋陽柳條湖地區一段南滿鐵路,誣衊是中方所為,並以此為藉口發動侵略。在佔領東北三省後,日軍實施慘無人道的統治,包括日軍731部隊利用活人做實驗,又製作各式各樣的刑具殘害平民百姓,甚至以「通匪」等理由實施大屠殺。在1932年的平頂山慘案中,便有逾3,000名村民遭殺害。遼寧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李波:「日本在東北地區實行了14年的慘無人道的法西斯主義,給東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既然是法西斯殖民統治,在政治上對東北人民的傷害是深刻的。」 1933年出生於黑龍江的楊化烽,年幼時親眼目睹父母被日軍殺害,淪為孤兒。後來東北抗聯成功消滅盤踞在他家鄉的日軍,因為感恩,年僅12歲的他便決定參軍。抗戰老兵楊化烽:「我天天跟著咱隊長就說『娃娃你跟我們怎麼不回家』,我說我沒家,你們給我父親母親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1日
家國天下|抗戰勝利80年:抵抗遺忘
【有線新聞】二次大戰結束80年,不少戰爭遺下的問題仍沒完全得到解決,隨著親歷戰爭的老兵陸續離世,他們的後人亦擔心這段歷史或漸被淡忘,年輕一代甚或對這段歷史感到模糊。系列一連三集從中國的南到北,訴說烽煙散去後,一段段抗戰勝利背後的故事。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侵略中國東北三省,之後進攻沿海地區等城市,並在1941年12月8日入侵香港,駐港英軍及援軍在十八天的保衛戰後失守。在香港淪陷的3年8個月裡,本地居民組成的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繼續抗敵,由蔡國樑任大隊長,陳達明任政委,魯風任副大隊長,黃高陽任政治部主任,一群青年甚至孩童則擔當「小鬼隊」,傳遞情報。 抗日戰線從廣東到香港,參與抗戰如何成為老兵這80年來不可磨滅的記憶?他們的後人開展保育歷史、興建紀念館等工作,為何對抗遺忘?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0日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北京天安門凌晨舉行首次綜合演練 約2.2萬人參加
【有線新聞】北京天安門地區凌晨進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第一次綜合演練約2.2萬人參加。 天安門地區星期六晚上至今日凌晨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第一次綜合演練,演練包括大會儀式流程達到預期目標。長安街一帶昨天傍晚起封路,商場暫停營業,王府井大街亦要清場,北京市有關方面感謝廣大市民群眾的理解支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0日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北京天安門凌晨舉行首次綜合演練 長安街一帶封路、王府井大街清場
【有線新聞】北京天安門地區凌晨進行了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第一次綜合演練,約2.2萬人參加。長安街一帶昨天傍晚起封路,商場暫停營業,王府井大街亦要清場。 北京市核心的多條道路實施臨時交通管制,長安街一帶保安加強,有軍車在馬路行駛,多架大巴停泊在路邊。有公安在路口駐守,又舉牌通知車輛不能駛入,大批群眾在路邊停留。地鐵張貼通告,多個車站包括天安門東、天安門西、王府井及建國門等站都要關閉。長安街旁邊的北京飯店房間全部都拉下窗簾,外賣平台顯示無法提供服務。 連平日人來人往的著名景點王府井都要清場,商舖貼上封條,商場不准進入,通告稱要翌日才重開。有民眾和遊客稱來到才知道有封路。香港遊客陳先生:「聽說是閱兵,但我不知道是已經結束抑或將會舉行,他們說等等會清場。閱兵封路其他地方都是這樣,不要緊,可以到其他地方吃飯。」民眾:「(知道是甚麼綵排演練嗎?)我不知道,剛剛被轟出來,他們在那邊不讓進去。」公安要求聚集的民眾離開,架起圍欄不准進入。 北京市公安局日前發公告,星期六傍晚六時起因為有「專項活動」,天安門地區及相關道路要分時、分段採取臨時交通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