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0日
家國天下|平民組織東江縱隊抗日 助中美盟軍部署反攻 成抗戰勝利關鍵之一
【有線新聞】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廣東東江流域一帶、由平民組織的游擊隊東江縱隊參與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抗戰。有研究這段歷史的部隊後人認為,當年東江縱隊的情報工作令中、美和盟軍更有效地部署反攻,成為抗戰勝利的關鍵之一。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大隊長蔡國樑兒子蔡建中:「最艱苦的時期,爸爸將他的部隊從百人擴大到千多人。當時我的叔叔擔任港九大隊情報幹事,我媽媽是文書。」 蔡建中的父親蔡國樑原本是香港一間罐頭廠的工人,抗日戰爭爆發,他父親加入廣東的游擊隊,之後擔任港九獨立大隊第一任大隊長。這支部隊原直屬於以廣東惠陽一帶為根據地的東江游擊隊,1938年中國共產黨於東江流域組織人民抗日游擊武裝力量,並在1943年於深圳大鵬土洋村這個教堂,公開宣布部隊屬中共領導,設立司令部、政治部等機關。 司令部舊址1997年進行修復,目前設為東江縱隊史迹展覽館,館內重現當年傳送情報的電台。包括香港在內的廣東一帶,均是當年東江縱隊和日軍對抗的戰區,當年不少青少年,甚至兒童加入「小鬼隊」,冒險在日軍巡邏的地方送信。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員湛貴勝:「我聽到有那裡有聲音,以為是日本人,(把信件)強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7日
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保存中美空軍指揮塔 還原「飛虎隊」部署情景
【有線新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是中國戰區接受日方投降的地方,由於芷江地理位置優越,美國援華的「飛虎隊」亦曾經派駐當地,成為當年國民政府重要軍事基地。 經歷長期抗戰的中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六日之後當時國民政府在湖南芷江舉行「受降禮」,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就在這裏向中方代表蕭毅肅交出侵華日軍的兵力分布圖,並簽署備忘錄。莊重的佈置、簡單的桌椅,一一保存下來成為紀念抗戰的重要地。芷江人為了紀念抗戰勝利,建成這座紀念牌坊,「血」字造型象徵「和平來之不易」。 芷江當年作為戰略樞紐,攻守兼備,所以有「抗戰前線後方,抗戰後方前線」之稱,是當年國民政府重要軍事基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它是一個臨界點,那也是說在這個地方建有盟軍的第二大機場,也就可以說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空軍基地,也成為我們拱衛西南、保衛整個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戰略屏障。」 由於中國空軍在抗戰初期損失慘重,時任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組織「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並主力派駐芷江。由於P-40戰鬥機的鯊魚圖案被民眾誤認為是老虎,約定俗成就被稱為「飛虎隊」。這座是目前唯一保存的中美空軍指揮塔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6日
長沙會戰意義非凡 岳麓山忠烈祠展覽介紹抗戰歷史
【有線新聞】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和持續最久的戰役,其中一個重要戰場岳麓山,至今仍保留大量抗戰舊址,忠烈祠內更有展覽介紹抗戰歷史。 湖南長沙在抗日戰爭期間,既是交通樞紐,亦是工業基地,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尤其在武漢淪陷後,長沙成為中國在西南地區唯一戰略屏障。在1939至1942年間,日軍先後三次對長沙發起進攻,均被擊退。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岳率領的軍隊,依靠岳麓山的炮兵陣地和防禦工事,以「天爐戰法」重創日軍,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來之不易,但意義非凡。 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吉建良:「讓國際友人對我們中國的抗戰力量也刮目相看,中國不是那麽不堪一擊的,不是那種任人欺凌的,是敢於反抗,我們有血戰到底,不畏強暴的抗戰勇氣和決心。」 不過到1944年的第四次會戰,由於指揮失誤,長沙最終失守,但日軍亦付出沉重代價。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吉建良:「當時我們一個是有一些指揮方面的失誤,最終幾天之內長沙丟失了,很快戰線南推到了衡陽,我們又進行了堅強的衡陽保衛戰。衡陽保衛戰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打得非常艱苦。」 湖南師範大學前身國立師範學院主校區就是位於長沙會戰戰場山腳,即使戰火頻繁仍堅持辦學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4日
抗日戰爭山西武鄉縣為八路軍總部駐地之一 不但保存多處抗戰遺址 當年全縣有近十分一人參軍救國
【有線新聞】山西武鄉縣作為抗日戰爭期間其中一個八路軍總部駐地,不但保存了多處抗戰遺址,在當年全縣更有近十分一人參軍救國。 抗戰老兵李金水:「往前衝的時候,自己不幸身負重傷。在這個左腿(子彈)從前腿打進去,後頭打出來,穿了一個窟窿。當時我還沒有甚麼感覺,被我們連長發現的。」腿部上傷疤是李金水參加抗日戰爭的印記,1944年的中國,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已淪陷,年僅17歲的他為救國,毅然投身八路軍,但當時的八路軍不但槍彈不足,甚至連果腹都成問題。 李金水:「我們吃的是高粱、黑豆、玉米,武鄉的石磨磨下來用行軍鍋煮,煮出來是黑紅黑紅。那都是十八九、二十來歲的人,就這麼拿上那洋瓷碗吃一碗半。你們說吃飽吃不飽,沒辦法怎麼辦,熱天時候燒野菜、吃野菜。」 李金水的家鄉武鄉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太行山革命的核心區域。八路軍總部先後5次進駐,在9個村莊駐紮長達536天,其中在王家峪村駐紮時間最長。這裏四面環山、位置隱蔽,總司令朱德、副參謀長左權等利用地理優勢,率領八路軍開展「敵後遊擊戰」。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研究員郭秀翔:「因為它後面有大山,日本人佔的主要是交通線、佔的是縣城,但是在這個廣大的農村他沒有佔據,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3日
內地舉辦多場文藝活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有線新聞】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內地將舉辦多場文藝活動。 據國新辦記者會介紹,在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當晚,北京將舉行文藝晚會,由年輕一代的文藝工作者作為主力創作。8月至10月舉行舞台藝術表演,當局從全國遴選20個劇目,在北京各大劇場進行約40場演出。中國美術館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亦有主題展覽,展出多件美術品、相片和文物。 至於廣電總局將製作多套抗戰主題節目,包括紀錄片、電視劇等,當中更首次製作「微短劇」,希望將抗戰題材的節目推廣給年輕觀眾。廣電總局副局長劉建國:「所以以微短劇與抗戰題材、紅色文化相結合,能用小而美的故事、深沉的情感,讓厚重的題材作品多元化、年輕化。所以這裏面我們也相信今年隨著微短劇的加入,會成為我們抗戰題材文藝創作中的一個亮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河北抗戰遺址紀念抗日歷史 冉莊地道戰曾殲敵逾2,100人 話劇重演「雁翎隊」事跡
【有線新聞】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河北是當年華北地區其中一個重要戰場,不少抗戰設施和文物在戰後都保存下來。 走進這條昏暗狹窄的通道,闊度只夠一個人通過,中途更不時出現陷阱,通道的深處便是指揮部、休息室等設施。這裏便是有「地下長城」之稱,位於河北保定的「冉莊地道戰遺址」繼續地道,在抗戰初期,為抵禦日軍,每家每戶都會開挖一些用於隱蔽的洞,後來這些洞不斷延長,並連接起來,逐漸形成長達16公里的「地道網」,游擊隊憑著「地道網」可攻可守的優勢,對敵作戰157次,殲敵逾2,100人,為冉莊贏得「地道戰模範村」的美譽,冉莊地道在戰後得到良好保護,不少設施都保留著戰時風貌,旁邊更建有紀念館,記錄當時犧牲的烈士姓名和事跡。河北冉莊地道戰遺址講解員王靜宇:「冉莊就從建國以來一直都在保護,一直都在接待遊客,所以就保存下來這些地道,包括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村莊,這保持的都是三四十年代農村的舊貌,現在的新農村房子已經不是這種青磚的。」為了把地道隱藏,出入口都隱藏在不顯眼的平民設施裏,例如這間雜貨店的休息地方,地道出入口便隱藏在這張蓆下方。 與抗戰相關的重要地點,還有華北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在抗戰期間,當地長期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4日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天安門廣場9.3舉行閱兵
【有線新聞】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北京9月3日舉行閱兵,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 當日早上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閱兵儀式上展示的均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除了有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技術,也安排展示部分無人智能、水下作戰、高超聲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日中午會發表重要講話,晚上舉行文藝晚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各地亦會舉辦慰問抗戰老兵、遺屬等活動,多項活動均以高規格舉行,以展現國家對歷史的尊重。 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胡和平:「這次紀念活動確實是非常隆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這次紀念活動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就是要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鬥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3日
抗戰勝利80年|博物館將免費播抗戰電影 政府鼓勵地區組織自發舉辦紀念活動
【有線新聞】政府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活動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9月3日的官方紀念儀式規模將比往年隆重。而8月開始,多個博物館會舉辦大型展覽並放映免費抗戰電影,當局亦會修繕多個抗戰遺址,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將推出研習計劃,為至少100間中小學提供展覽導賞及學習體驗,支出由相關政策局及部門負責,政府亦鼓勵地區組織自發舉辦紀念活動,強調要傳達正確歷史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8日
抗戰勝利80年|陳國基聯「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訪沙頭角抗戰文物徑
【有線新聞】抗戰勝利80周年,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聯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成員到訪沙頭角抗戰文物徑。 陳國基與小組成員以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為起點,途經烏蛟騰村,步行約一小時到九擔租村。陳國基在網誌表示沙頭角地區是港九大隊的重要抗日根據地,留下見證抗戰血與火歷史的印記,又指特區政府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幫助市民大衆提升愛國精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03日
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開幕 設東江縱隊主題展 李家超: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基地
【有線新聞】海防博物館即日起改名為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首場展覽以東江縱隊抗戰活動為主題,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博物館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基地。 博物館將原有四個抗日歷史展廳整合,海防的部分加入介紹國家在香港地區及廣東一帶的海防工事。館內將其中一個堡壘裝修,與內地合作舉辦首場專題展覽,回顧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抗戰活動,展出成員用過的布袋、毛氈等。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這段歷史如果沒人提起是會被忘記,或者是說不清楚。抗戰是為了整個民族振興,亦是為了世界和平,為未來發展說清楚。」館方鼓勵市民捐贈與抗戰相關歷史文物,又會舉辦講座同考察等,希望加深市民對抗戰歷史認識。 行政長官李家超、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等出席博物館揭幕禮,邀請抗日老戰士見證。李家超:「政府正全力推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市民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抗日歷史提醒我們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是青少年學習先烈事跡、深化家國情懷和傳統文化內涵的重要教材。」李家超說博物館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基地,期待教育界積極組織學生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