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顛覆政權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30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16名不認罪被告中2人罪名不成立 官:不同意「其他非法手段」只限於武力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16名不認罪被告經審訊後14人裁定罪名成立,只有李予信、劉偉聰獲判無罪,律政司就兩人無罪裁決提出上訴。 獲准保釋的被告陸續到達法院聽取裁決,歷時118日審訊,法庭裁定16名不認罪的被告只有李予信、劉偉聰罪名不成立。其餘14人,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余慧明、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 法官指,案件起始於首被告戴耀廷在2019年底提出「35+」計劃,目的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他舉辦協調會議及制訂協調機制協議,列明初選參選人一旦當選,會積極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在初選後亦發文表明,參選人已在協調會議中達成否決財政預算案的協議,可見「35+」計劃終極目的和用意非常清晰,戴耀廷並非空想。 法庭指《基本法》規定議員集體肩負憲制責任,在需要時依據利弊去審核和通過財政預算案,因此「無區別地否決」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或公共開支,以迫使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向來都違反擁護《基本法》的規定,若這些行為具有嚴重破壞政府或行政長官權力和權威的意圖更不在話下。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30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法庭今早裁決 有市民西九法院外通宵排隊等候旁聽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今天裁決,西九法院外大批市民及傳媒守候。 多名獲保釋的被告包括陳志全、劉偉聰、黃碧雲等抵達法院,法院外有人通宵排隊,等候入公眾席旁聽,庭外有警員穿着防刺背心巡邏,並架設鐵馬維持秩序。 民主派47人被指謀劃於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取得過半議席,繼而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迫特首解散立法會及辭職,串謀顛覆國家政權,16人否認控罪,經歷118天審訊,法庭今早十時開庭裁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9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截決兩大關鍵元素:顛覆國家政權罪應否涉武力 國安法實施前言行能否呈堂
【有線新聞】民主派47人初選案明日裁決,控辯雙方其中一個爭議是武力是否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必要元素,另一個關鍵是究竟國安法實施前的言行可否視為一些證據呈堂。 初選案是首宗涉及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件,武力是否控罪的必要元素,是關鍵的法律爭議。 辯方引述顛覆政權罪條文「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說前兩者都涉及武力,法庭應以普通法原則詮釋「非法手段」時,必然包括武力。 控方就反駁國安法的目的是防範、制止和懲治,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對比其他國安法罪行的條文,舉例分裂國家罪列明不論是否使用武力、即屬犯罪,詮釋「非法手段」時沒有指明武力是控罪必要元素。 針對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的證供追溯至2019年底戴耀廷《立會奪半走向真普選重要一步》的文章,亦包括另一篇《真攬炒十步》的文章,以及初選協調會議、選舉論壇等。辯方爭議這些在國安法實施前的言行不可以「共謀者原則」處理。 三位指定法官以2020年7月1日劃線,七一前的證供不能引用共謀者原則,但仍可作為「非傳聞證供」呈堂,即只能用來指證發言者本人,不可指證其他被告同意和默許他的言行。至於被告在七一後的言行,接納控方採用共謀者原則。 法庭如何詮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8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首宗顛覆國家政權案將裁決 參選人有否共識否決預算案成關鍵
【有線新聞】民主派47人初選案後日會裁決,判案件經歷長達118日審訊,是首宗涉及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件,本台會一連兩日,跟大家總結案情及主要律爭拗。案件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到底初選參選人,有無達成過共識要否決預算案。 民主派47人初選案,由去年2月開審到12月審結,歷時118日。31名被告承認謀顛覆國家政權罪,6人不認罪。這班初選組織者和參與者,被指串謀以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 控方指他們「無差別」否決預算案,迫特首解散立法會及辭職,旨在顛覆國家政權。案件關鍵在於到底初選參選人,是否有達成過共識要否決預算案。 四名已認罪的被告,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區諾軒說初選計劃,由與戴耀廷的一場飯局說起。談及各選區的協調會議他說從來沒就否決預算案達成共識。 其中十名不認罪被告出庭自辯,他們的立場各異,陳志全表明反對否決預算案,說會因應內容和民意投票。兩名公民黨成員,鄭達鴻、李予信則說不會跟黨否決。 民協同一個黨亦有兩個立場,何啟明說反對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黨友施德來就跟抗爭派,鄒家成、何桂藍和余慧明立場一致,表明不回應五大訴求就會否決。 案件另一個關鍵,是抗爭派發起墨落無悔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07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本月30、31日裁決 大部分被告已還柙逾千日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本月30及31日裁決。 司法機構網站顯示,高等法院將於30日早上10時頒下裁決,預計需時兩日。47名民主派人士2020年參與立法會「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當中31名被告認罪、16人不認罪。案件去年2月開審,到12月審結、歷時118日,期間有34名被告還柙,絕大部分已經還押逾1,150天。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04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最終日審訊圍繞普通法原則能否詮釋國安法 完成結案陳詞 裁決日待排期後通知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完成結案陳詞,法官押後裁決,排期後再通知控辯雙方。 經歷118日聆訊,雙方完成結案陳詞,最後一日審訊圍繞如何詮釋港區國安法中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條文。大律師關文渭代表12名被告陳詞,引述顛覆政權罪條文「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一句,指前兩者都點明這類手段的共同點是物理強迫,法庭應該採用「同類原則」,詮釋「其他非法手段」,必然包括武力脅迫或強迫的含意,單單使用武力手段未必違法;定罪時也要一併考慮顛覆意圖,若被告行為有意顛覆但沒有武力手段,被告不應被定罪。 法官陳慶偉舉例問如以電腦病毒攻擊政府電腦系統,導致無法運作,或釋放化學物質、新型肺炎病毒等生化攻擊是否也不屬非法手段,沒有干犯顛覆國家政權罪,關文渭說這些行為應已干犯恐怖活動罪,但不屬於顛覆政權。 陳慶偉另關注港區國安法由中央制定,「同類原則」是普通法詮釋原則會否不適用,關文渭引述「呂世瑜案」判辭,說國安法須與本港法律並行,但全國人大訂立國安法時發表的講話沒有明言顛覆政權的手段,無助法庭解讀控罪範圍,重申顛覆政權罪範圍不應太闊,否則非常危險。 法官聽取所有陳詞後押後裁決,撤銷保釋被告的宵禁令,其他保釋條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30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鄭達鴻、梁國雄稱基本法列明預算案被否決 特首可申請臨時撥款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辯方繼續結案陳詞。 資深大律師潘熙代表鄭達鴻及梁國雄陳詞,說控方無法證明兩人所屬的選區,候選人之間有串謀協議存在,證據顯示「35+」被視為不能達成,基本法也有條款列明當預算案被否決,特首可申請臨時撥款。 鄒家成一方就指,發起《墨落無悔》只是對戴耀廷宣布毋須簽文件表達無力、失望,其他人加入只表示抱有相同情感,並非達成協議。 而控方詮釋「其他非法手段」中,「非法」的概念廣闊無邊,不限於刑事或民事法律,也涵蓋濫用職權,說法沒有案例或法例支持,質疑控方只以港區國安法作為尚方寶劍。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9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控方開始結案陳詞 稱社交媒體造謠可損國安 武力非控罪必要元素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16人否認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控方開始結案陳詞。 陳志全、李予信、黃碧雲等被告到西九龍法院,部分被告由囚車押送。副刑事檢控專員萬德豪陳詞,說國安法的用意是預防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沒有指明非法手段是包括武力,又說使用社交媒體造謠,不用武力都可以危害國家安全,不宜收窄條文詮釋,認為武力並非控罪中的必要元素。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05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林景楠、伍健偉開審前改認罪 官指判刑毋須參考其他被告案中作為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法院處理兩名認罪被告林景楠及伍健偉的案情。 伍健偉由囚車押送到庭,他和林景楠在案件年初開審前改為認罪。控方一度希望讀出全部案情,法官質疑不相關,控方最終只讀出與兩名被告相關的段落,提到國安法生效後,伍健偉在社交平台及初選論壇多次提及抗爭到底、對抗政權,轉發穿著港獨上衣的示威者照片,又表明會否決財政預算案。伍健偉沒有律師代表,說明白控罪嚴重,希望掌握自己的人生,親自求情。
- i-Cable
- 2023年08月28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余慧明作供 認曾撰文指願用任何合法方式 促政府聆聽民意
【有線新聞】民主派初選案,余慧明繼續作供。 余慧明接受控方盤問,說知道戴耀廷是初選組織者,但不知道他曾經在蘋果日報撰文,亦不知道他對35+的看法及目的。副刑事檢控專員萬德豪展示余慧明撰寫的一篇文章,提到爭取五大訴求時,願意用任何合法方式,提高政府拒絕聆聽民意的代價,余慧明說否決預算案是合法及合理的手段,但最終目的是希望「共同建構重光後的香港」,真正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 i-Cable
- 2023年08月25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余慧明自辯:衞生服務界沒討論否決預算案 當年不知中聯辦曾指初選或違法
【有線新聞】初選案續審,余慧明開始接受控方盤問,她說衞生服務界從沒討論過預算案否決權,又稱當年不知道中聯辦曾指初選可能不合法。 審訊第114日,前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繼續作供,說衞生服務界從來沒討論過有關否決財政預算案的問題,初選結果亦沒約束力,她不同意做法、但只能妥協,並希望其他參選人尊重初選結果。 余慧明說她視自己為抗爭派一員,認為抗爭派予人感覺意志較堅定,與主流民主派有分別,所以決定出席抗爭派記者會。當日她只坐在一旁,因為與其他抗爭派的人不熟,事前她沒有與其他人商量過發言內容,只知何桂藍、黃之鋒等人會出席,形容記者會似是造勢大會。 中聯辦在2020年7月14日曾提到初選或不合法,余慧明說她當時沒有留意,亦完全不知道事件,直至收到初選案審訊文件夾才知道。她又說由於民主派之間沒任何協議,她才會提出要簽共同綱領,而初選組織者、初選參加者之間都沒有就當選後的行為有任何協議,她亦不知悉幾個初選官方記者會以及「三投三不投」運動細節。
- i-Cable
- 2023年08月23日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余慧明作供 稱因政府沒回應醫護罷工 冀以非暴力手段爭取訴求
【有線新聞】初選案審訊第112日,到最後一人、被告余慧明作供,她說政府漠視民意,所以決定參選,又指發布《踏上這攬炒旅途》文章是想雙贏而非雙輸。 前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由囚車押送到法院,由代表大律師石書銘主問下作供,余慧明在新型肺炎爆發時曾經發起醫護罷工爭取封關,她說當時未獲政府回應。加上2019年反修例運動政府只會以武力打壓示威者,認為政府對市民訴求視若無睹,令她在2020年3月中決定以個人名義出選立法會爭取話語權。 余慧明宣布參選後,她在社交媒體發布《踏上這攬炒旅途》文章,使用「攬炒」字眼,即是在議會內政府無法任意通過法案,製造憲政危機,制度外組織「大三罷」,即罷工、罷課、罷市。法官陳仲衡問攬炒即是「雙輸」局面?余慧明答她想要的是雙贏,法官李運騰說即使她不想發生,這樣都是「雙輸」。 余慧明說明白,但認為政府是始作俑者,若政府拒絕聆聽民意到極端狀態才會發生攬炒。石書銘問這些終點還是手段,她回答想爭取雙普選,議會的攬炒不是目標,她說她想達至的是以非暴力、合法的手段施加壓力,爭取政府回應五大訴求,而非否決所有議案。 余慧明說為免衛生服務界出現「鎅票」,讓建制派有機可乘,當時主動聯絡戴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