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6日
抗戰勝利80年|指閱兵展現軍事實力 劉兆佳:或改國際形勢 李慧琼促加強青年抗戰史教育
【有線新聞】抗戰勝利80周年,北京周三舉行閱兵儀式,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展示出中國軍事實力,可能改變國際形勢。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希望更多向年輕一代教育抗戰史,令他們向國家貢獻力量。 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在北京展示多款軍備,包括首次亮相的「東風-61」洲際導彈、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21」等。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反映中國軍事力量可與美國匹敵,或者改變西太平洋地區戰略平衡,以至國際形勢。「如果看到今次閱兵,美國人都知道美國根本無法打敗中國,甚至會被中國打敗,尤其在西太平洋地區,很多原本與美國關係密切國家會不會因此尋求與中國改善關係。特別台灣台獨分子看到今次演習,更加會相信中國大陸被迫動武收回台灣,美國可能走遠、不會插手,兩岸關係因此會受到新衝擊。」 親身到北京參與閱兵的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說,抗戰史顯示「弱國就被人欺負」,亦突顯國家之後強起來的過程,希望藉教育令年輕人更深體會,繼而為國家貢獻力量。「我也是殖民教育長大的香港人,我們讀這段抗戰歷史非常簡單。回顧這段歷史,只是一個章節就說完。三年零八個月,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歷史,我理解已經加入課程。如果我們看抗戰歷史,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6日
抗戰勝利80年|倡設更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慧琼:有和平就要有強國建設
【有線新聞】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全國人大常委、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希望學校更多教育抗戰史。 李慧琼:「我也是殖民教育長大的香港人,我們讀這段抗戰歷史非常簡單,回顧這段歷史只是一個章節就說完,期待有更長、更多篇幅近化史。因為正如剛才分享,過去都是長古略今,在讀歷史的做法上,如果我們看抗戰歷史對我們如此重要,是否有條件可以多說近化史,令我們明白要有和平就要有強國建設。」 她又說學習歷史需要結合書本及體驗,期望未來設立更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5日
抗戰勝利80年|郊野公園九遺址設紀念牌匾 謝展寰:以史為鑑維護國安
【有線新聞】漁農自然護理署在郊野公園設置紀念牌匾,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漁護署在位於郊野公園九個抗戰遺址設紀念牌匾,其中一個牌匾在馬鞍山郊野公園西貢企嶺下,是抗戰時秘密大營救的重要渡海地點。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主持紀念牌匾揭牌儀式時致辭,指環境及生態局和漁護署會致力保護和推廣具抗戰歷史價值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已為多處的抗戰遺址進行修繕和保護工作。他又說國家的和平安定和繁榮發展來之不易,要以史為鑑,齊心維護國安家安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九三閱兵|首次集中展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
【有線新聞】北京「九三閱兵」首次集中展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 北京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閱兵儀式展示的核導彈方隊,驚雷-1、巨浪-3、東風-61等核導彈亮相,是首次集中展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被形容為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的「戰略王牌」。核導彈第一方隊官兵馬少君:「方隊所屬四型裝備,作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列裝部隊後,讓官兵保家衛國的底氣更足,強軍興軍的信心更強。」 驚雷-1是中國首款在空中發射的遠程導彈,有外國傳媒引述專家分析,或對太平洋地區美軍基地構成威脅。至於巨浪-3是最先進的潛射洲際導彈,有力實現超遠距離打擊。首次亮相的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可配備多重彈頭,相信射程達到1.2萬公里,足以覆蓋大部分主要目標城市。 英國《衛報》報道,根據一間總部設於瑞典的獨立智庫機構的報告,中國核武庫的擴張速度較其他國家快,估計已擁有600枚核彈頭,到2035年數目增加至1,500。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九三閱兵|學校安排直播 中學校長:引導學生反思抗戰歷史、了解國家現況
【有線新聞】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指大會警示平等相待的重要性。學校亦舉行直播活動,校長期望引導學生對抗戰歷史的反思。 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認為閲兵儀式除了彰顯國家軍事實力,亦警示世人不要散播仇恨,平等共處,避免歷史重演,「歷史警示我們,如果我們不是平等相待,不是和睦共處、守望相助的話,就不能消除戰爭的根源。因為回看當今世界,仍然出現人類究竟面臨和平還是戰爭,是對抗還是對話,是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這個時候提出來我認為特別有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360人代表團出席閲兵,比十年前多了75人,但國家整體參與人數減少,譚耀宗認為反映中央對港澳同胞的關心和信任。 在香港,也有學校安排直播閲兵儀式,有校長表示期望活動能引導學生對抗戰歷史有所反思。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這是活生生的課堂,讓他們親眼看到,無論是軍備或是集體主義精神,或是艱苦訓練,看到今時今日的國家不再是戰時狀態,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而引導學生作為中華民族、作為香港特區市民,如何在歷史洪流自強不息,如何參與,引導學生能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九三閱兵|赴京代表團人數較十年前多 譚耀宗:反映中央對港澳同胞關心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360人代表團到北京,出席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人數比十年前的代表團多了75人,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認為這反映中央對港澳同胞關心。 譚耀宗:「這次整個活動總體人數少,香港不但沒有減少,增加了,說明中央對港澳同胞關心、信任、支持 ,有意義的重要活動也盡量讓我們出席,大家能有機會現場感受是好的。現場感受的氣氛很感人,我覺得開場從唱歌開始已經很好感受,這次政府能有多些官員出席,包括我看到司局長差不多全部出席,這個也很好,讓他們感受國家發展,推動和平。」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抗戰勝利80年|文藝晚會主創團隊啟用「80後」藝術家任總導演
【有線新聞】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晚上在北京舉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音樂聲中步入會場,並與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老同志逐一握手。行政長官李家超、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等亦有出席。 今屆晚會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分為六個部分五大篇章,全長約90分鐘,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重要歷史節點和歷史場景為主線,通過音樂、舞蹈、情境戲劇等多種舞台藝術形式,突出表現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晚會主創團隊首次啟用了「80後」藝術家擔任總導演,同時有大批「90後」編導參與創作,演員方面則以文藝院團的年輕演員和藝術院校的學生為主,「00後」演員佔比超過一半。文藝晚會除了有二十多個來自各省的藝術團體參與外,解放軍兩支部隊亦都有參與其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抗戰勝利80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有線新聞】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晚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觀看。 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音樂聲中步入會場,首先與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老同志逐一握手。 今屆晚會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分為六個部分五大篇章,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重要歷史節點和歷史場景為主線,通過音樂、舞蹈、情境戲劇等多種舞台藝術形式,突出表現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抗戰勝利80年|習近平簽署通令 嘉獎參加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全體人員
【有線新聞】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通令,嘉獎參加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的全體人員。 嘉獎令指出在抗戰勝利80周年盛大紀念活動中,受閱部隊作為共和國武裝力量的代表,光榮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奉獻了一場弘揚抗戰精神,體現時代特色,具有大國氣派,展示強軍風采的閱兵盛典。閱兵任務勝利完成是受閱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指示,牢記使命責任,上下凝心聚力,矢志奮鬥攻堅的結果,號召全軍部隊和廣大官兵要向受閱部隊學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九三閱兵|陳茂波、羅淑佩等社交平台分享感受 榮幸見證國家軍事實力、將銘記歷史
【有線新聞】出席閱兵的主要官員亦分別在社交平台分享感受。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在觀禮區拍照留念,陳茂波說會銘記歷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及其他官員亦分享感受,榮幸能夠見證國家軍事實力,反映國家捍衛主權,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不會忘記戰爭帶來的傷害,珍愛來之不易的和平。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抗戰勝利80年|東江縱隊後人分享抗日事跡 冀傳承歷史激發反思 學生:和平得來不易
【有線新聞】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有連串活動紀念抗戰勝利,包括邀請老兵後人分享抗日事跡,亦有家長帶小朋友看展覽了解這段歷史。 東江縱隊戰士後人林鳴:「一跑時浪又沖過來,又趴在地下,來來回回數次,最後離岸越來越近才可以上到岸。」東江縱隊戰士後人趁着抗戰勝利紀念日,與一批學生分享這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在香港的抗日事跡,包括如何搶灘送遞情報。 學生:「老戰士都是很辛苦,真的用性命去博,才能抵禦入侵者。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戰爭的殘酷,才令我們明白和平來之不易。」 東江縱隊是活躍在華南的中共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則在1942年成立,有過千名戰士,獲確認犧牲的至少115人,目前只有十幾人仍然在生。林鳴:「最起碼是一個啟發,最初步認知可能以後有興趣,有興趣可能繼續追蹤這段歷史,對傳承是一件好事。一定要知道這段歷史,知道為何會被入侵,明白才會有正確認知和態度,才會思考努力建設好香港。」 有家長亦都帶小朋友來參觀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展,博物館準備了心意卡,讓他們反思戰爭及和平。小朋友:「日本侵入我們中國,接着不知道一九幾幾年便投降了。(你覺得如何?)人民很慘、很強,中國原來那麼強,很勇敢、不過真的很慘,死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九三閱兵|受閱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 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
【有線新聞】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九三閱兵」受閱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不少都是首次公開亮相。至於紀念大會鳴放的禮炮彈,亦是首次在重大紀念活動中使用。 紀念大會現場鳴放禮炮致敬抗戰勝利,今次是最新改進型禮炮彈首次在重大紀念活動中使用。金色的禮炮彈採用先進技術,鳴放後無固態外拋物對環境「零污染」,每門禮炮配三位炮手,裝彈流程3秒內就會完成。 閱兵儀式上,網絡空間部隊方隊、信息支援部隊方隊都是首次接受檢閱,屬於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受閱的5型電子對抗骨幹裝備能夠全頻偵控、精準壓制,形成「偵、攻、防」,三位一體電子戰能力。 專家指無人作戰系統平台技術升級,設計有所突破,是新質戰鬥力生成的核心驅動力。國防大學教授 孟祥青:「那麼無人作戰系統可以在極端環境下、可以在全實時的環境下進行作戰,這都是人類的生理極限所達不到的,還有一個特點,它顛覆了戰爭成本效益的模型,可以實時低成本地飽和打擊。」 今次閱兵23個裝備方隊分為7個作戰群,其中紅旗-20、紅旗-19、紅旗-29等6種新型裝備亮相,可實施多段多層反導攔截遠中近程防空抗擊。戰略打擊群4個方隊之核導彈第二方隊展示「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