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後李氏時代」首場大選 行動黨料勝選 評論指年輕選民求變、在野黨議席或增
【有線新聞】新加坡今日舉行國會選舉,是李氏父子不再掌政後的首場大選,預料總理黃循財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可繼續一黨獨大勝出,但會否有更多反對派進入國會成為焦點。
黃循財去年接替李顯龍出任新加坡總理後面臨首個大選考驗,亦是執政人民行動黨自2001年以來,首次不再由李顯龍帶領出選。黃循財強調國家要繼承前人成果,「我決心延續新加坡這個奇蹟,不會拿你們的未來去賭博,會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建設以保持領先,繼續擴大我們的團隊,招攬願致力熱誠地服務的人才。」
今屆大選有211名候選人角逐97個議席,在其中一個集選區,執政黨全部5名候選人已因無對手自動當選,是14年來首次出現這種局面。最大對手是印度裔律師畢丹星領導的工人黨,他們未能派人在所有選區出戰,最多只能取得26個議席。工人黨上屆奪得10席,創下反對黨的最佳成績。
有評論認為是年輕選民求變,不想一黨獨大造成,這些因素亦有可能令在野黨今屆再取得更多議席。在野黨力求在民生議題搶分,批評政府處理生活成本及住屋問題不力,又提倡在高薪職位收緊對外勞限制及提供免費醫療保健服務。
黃循財則提醒選民謹慎看待各種競選承諾,指有些提案聽起來可能不錯,但會削弱公共財政,最終由下一代承擔代價。他又指政府已與中美建立互信和緊密關係,善於與這兩個大國打交道可帶領國家渡過美國關稅措施引發的危機。
73歲的國務資政李顯龍亦在一個集選區出戰,爭取再連任國會議員,指出經濟前景非常不明朗,政府一直為國民提供各項補助,如果國會有更多反對黨議員將削弱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