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鳳德邨現第二宗確診 55歲患者附近居住工作 監測範圍內七人有症狀
【有線新聞】黃大仙鳳德邨出現第二宗基孔肯雅熱個案,需要分析病毒基因,以確認是否與首宗本地個案有關連,監測範圍內至今約1,300名居民接受健康評估,其中7人有症狀要抽血檢測。
鳳德邨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個案後,再多一宗病例。確診的55歲女子在鳳德邨禮賢會恩慈學校工作,潛伏期內先後到過廣東汕尾及深圳,上周五發燒、關節痛及出皮疹,到周日晚才到廣華醫院求醫。
衞生防護中心指由於患者同時到過內地及本地受基孔肯雅熱影響的地點,感染源頭有待確定,會分析病毒基因,以判斷是否與首宗本地個案有關。而患者居於慈雲山慈康邨,距離第一宗本地病例的住所,鳳德邨雪鳳樓距離約400米。
有傳染病專家指需要視乎最新確診者的活動範圍,再評估監測範圍是否要擴大。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蚊不會很準確只在200米範圍內活動,都有機會透過其他方法移動至較遠距離,例如坐車或坐升降機。要不要擴展更大範圍做測試或問卷,就要再平衡人手和行動集中性,如果沒有集中性,效果反而沒有那麼好。」
衞生防護中心晚上在鳳德社區中心舉辦講座,並已經向附近20幢住宅、有感染風險的大約8,000戶派發問卷,至今約1,300居民接受了健康評估,其中7人有症狀,要抽血檢測。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下午視察鳳德邨一帶,食環署亦在首宗本地個案住所附近的屋苑及地盤,發現有蚊蟲滋生及積水情況,共提出兩宗檢控及發出5張法定通知書。
同日再新增兩宗輸入個案,患者分別居於東涌逸東邨及坑口厚德邨,到過佛山、廣州及惠州,今年累計病例增至50宗。